浅谈轧钢生产线电气相关的智能化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浅谈轧钢生产线电气相关的智能化改进

曾可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多变,钢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钢铁的价格在不断起伏,为了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对本轧钢厂的冲击,提高本轧钢厂的综合竞争力,本轧钢厂制定了智能化改造计划,通过对生产线智能化的改造,提高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降低现场人员劳动强度,更好地把控钢坯轧制质量,提高产品入库效率,降低交付周期,从而以高效、高品质抢占市场。本文主要讲述了轧钢生产线电气相关的智能化改造,同时也分享了本人作为电气负责人在改进中的一些感想与创新,请同行多多交流与指导。

关键词:轧钢生产线、电气改进、电气智能化

1前言

本轧钢厂共有两条主生产线,生产棒材系列钢坯,其中大棒生产线生产工艺为:加热炉-初轧机-火焰清理机-连轧机-锯切-冷床收集,生产规格较大的方钢、圆钢系列产品,并为其他生产线生产中间过渡坯料。小棒生产线以三辊KOCKS轧机为主成品轧机,两辊短应力轧机为辅,生产小规格圆钢系列,其轧制钢坯精度较高,获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小棒生产线轧制速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反观大棒生产线,由于轧制速度较慢,每个区域操作模式较多,手动模式使用较为频繁,随着大棒生产线提产,有些操作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生产线的需要,特别是初轧机轧制工艺改进后,使用大压下新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初轧机轧制效率,把轧制时间降低至原来的一半,后生产工艺再使用手动等模式会严重影响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为此本人负责的电气专业组对大棒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进,通过编写自动化程序、引入机械手、图形识别、设备动作重新编程等方法,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加关注与轧制质量。

2电气智能化改进

2.1自动进钢、物料识别和自动出钢系统

原来进钢过程是:钢坯在进钢辊道上定位后,操作人员通过摄像头查看定位效果,确认定位正确后,然后点击进钢按钮,进钢机进行动作,把钢坯进入到加热炉内。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无法对精确的定位进行判断,只能判断大概位置,特别是较长坯料的进钢,一旦存在偏差,钢坯通过加热膨胀后有较大概率会蹭到炉墙,造成无法出钢,所以操作工对此判断过程时间较长,并且需要通过摄像头对钢坯物料标号进行确认,物料代码一共有12位数据,稍不注意会造成物料问题,操作人员为了防止发生物料问题,对该代码核对至少两遍。这些都造成了进钢缓慢,影响了生产线连续性轧制。为此,引入了物料识别照相机,安装在称重辊道上方过道上,操作工可以根据钢坯规格使用远程手柄对照相机进行角度调整,更换规格才需要进行调整,当钢坯进入到称重辊道上,称重钢坯时,同时照相机对钢坯端部物料代码进行拍摄,照相机拍摄后的照片发送到主机进行处理,后台C语言对点整进行判断,得出数据与操作人员输入的炉号数据进行对比,当数据不一致时,称重辊道不运转,在人机交互画面上提示操作人员物料不匹配,让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当数据与操作人员输入一致时,称重完成后,称重辊道运行,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为了提高钢坯进钢效率,提高进钢自动化程序执行效率,特制定了以下方案:根据热膨胀系数计算出最大进钢规格两段与炉墙的距离,并在略大于该距离处设置光栅检测,确保每根钢坯在加热后,两端离开炉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不会发生钢坯端部蹭炉墙事故。为了提高钢坯在进炉辊道上的定位准确性,进行了如下工作:把辊道开关控制箱内电机启动器的辅助触点都连接在一起,提供一路24V电源输入,反馈到PLC中,当辊道电机发生轴承卡死、辊道卡死、由于标高造成的压死等会造成开关跳电,此时画面上会显示“辊道控制箱跳电”,提示操作人员通知相关专业进行排查,确保辊道不会影响到钢坯的定位。为了提高精度,使用了两套定位方法:(1)编码器定位,当钢坯尾部脱离定位光栅后,编码器进行计数,当定位APC块达到停止数据后,发送定位完成信号,启动自动装钢程序。(2)激光测长定位:利用钢坯头部与激光测长的数据对定位进行控制,当达到数据后,辊道停止,发送定位完成信号,启动自动装钢程序。这两套数据都会显示在操作画面上,操作工可以通过两组数据对比,查看定位情况。当发生问题,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控制方法,并通知专业人员对产生误差的另一种方法进行处理。自动出钢使用了下一道生产工艺的要钢信号,由于下一道工序是初轧机工序,由于是手动操作,操作人员无法顾及到发送要钢信号,为了更好的对自动出钢进行控制,设置了道次要钢信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操作实际情况,设定在初轧机轧制到几道次后进行要钢信号发送。发送后加热炉出钢机进行自动出钢程序。

2.2辊道自动启停系统

在设计之初,辊道的启动与停止主要依靠操作人员进行手动干预,这样有效防止了钢坯停止在辊道上,当时生产节奏较慢,生产的规格主要以方坯为主,但是随着公司钢坯规格的不断拓展,小圆系列钢坯轧制吨数逐渐增多,操作工现场注意要点较多,辊道的操作增加了劳动强度。特别是轧机区域,操作人员需要配合现场人员对轧机转速等进行微调整,无暇顾及到连轧机前辊道的相关启停,此时会让钢坯在连轧机前进行等待,调整完毕后再进行操作,这样造成了钢坯温度下降,不利于形变,使得轧机转矩上升,对轧机轧辊有着较大的冲击。现在以每一个生产工艺设备为中心,对前后辊道的自动启停进行编辑,在现场增加热金属检测元件,用于判断钢坯的位置,作为辊道的转动触发信号,并根据现场辊道运行实际情况增加延时,确保辊道转动后钢坯能够顺利通过。通过辊道自动启停程序的编辑,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能耗。

2.3自动打标系统

随着生产钢坯规格的增加,生产线节奏的加快,同时也减轻标识人员劳动强度,降低红钢对其的高温辐射,引入了自动打标系统。自动打标系统主要利用了激光器对钢坯表面进行打标,其安装在冷床的一侧,用检测器对冷床固定齿上的钢坯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钢坯,当存在钢坯则启动打标程序,操作工利用远程上位机对打印编号进行编辑,编辑后开始启动自动打标,为了防止有遗漏,在打标系统后设置高清摄像头系统,通过对传递图片的处理,降低了红钢对标识的影响度,这样可以在打标停顿过程中由操作人员对打标信息进行再次确认,确保物料的准确性。通过此改进后,标识人员不需要在现场进行作业,只需要在操作室就能完成标识的校验,同时在修改钢坯打印规格后,计数器进行重新计数,为炉号支数的确定提供了判断依据。

3结束语

通过对现场的智能化改进,提升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降低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在现场智能化的改进中,特别是采集图片后的处理,能够得到较多的信息,通过图片的存储可以对当时现场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方便查找,更好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

4参考文献

(1)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马小亮.高性能变频调速及其典型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