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构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构建分析

王昌兵 杜立山

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山东济南 251600

摘要: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生态环境执法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构建进行有效分析,提高执法力度。基于此,本文首先讲述了生态环境执法本体构建的概念,其次提出构建生态环境执法本体的策略,以期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执法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构建分析

前言: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首要做到的核心任务,做好环境保护能够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指数,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同时生态环境执法是做到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重视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的构建,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生态环境执法本体构建的概念

生态环境执法的实施是控制污染起点及环境污染治理的根本途径。主要是通过环境执法人员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现场调查,并获取基本信息和相关证据。违法的机关或者个人应当依照决定违法行为性质的环境立法标准、法规等受到相应处罚。由此可见,生态环境执法包括不同阶段的动态过程,包含:发现违法行为、现场调查取证、做出处罚决定和改进监督等阶段。因此,在生态环境执法的不同阶段也存在事件连接。事件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执法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行为特征的参与和表现。在生态环境执法系统的形成中能够通过改变系统事件的性质,反映执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1]

其次,生态环境执法中不同的事件可能会产生大量不同的数据,这使得在整个过程中难以进行全面、一致的管理,也无法建立一个共同的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需要相关部门统一界定和规范生态环境执法各阶段的概念和联系。传统的事件本体主要以概念为基础,通常将这一领域的知识形式化,没有做到综合考虑时间、环境、客体、行为等因素。因此,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管理人员需要运用动态化事件的本体模型来制定统一的环境法实施规则。这种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的构建可以创建事件主题,完成事件描述,理顺事件之间的关系,帮助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更准确地进行信息检索、挖掘和事件输出。

二、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的组成

对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的研究主要包括基于传统本体结构的事件显示模型和基于事件级别的数量模型。在基于传统本体结构区域的建模理论中,描述具有动态过程特征的对象区域知识来确定区域事件,并进一步形成事件行为模型。就事件价值而言,其是地理实体的时空数据模型。然而,在目前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研究中,以特定事件类别对象的变化为研究单元,没有分析事件之间的关系、事件要素的变化、事件状态变化等方面。

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涉及侵权、执法和改善的一系列行为。执法事件包括六个要素:时间、环境、对象、行为、状态和执法过程中的语言描述。因此,生态环境执法活动范畴是指执法过程中具有共同特征的事件本体的集合,既有独立性又有特殊性,同时属于事件范畴的共同特征。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模式从结构上证明了参与环境法实施主体的客观存在,可以为基于知识共享的环境法实施提供明确的规范性指导,并能够添加事件类别及其关系的描述。

在整个生态环境执法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事件发生后,会有一定的可能性使其他事件产生联系。这些联系主要涵盖成分、原因、顺序和聚合。由此可见,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的组成通常有事件类别、本体之间关系、事件判断方式、案例等。

三、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构建策略

(一)从时间本体进行构建

根据生态环境执法中时间本体的特点,结合环境法实施活动进行构建,主要包括时间坐标系、时间状态、时间量和时间粒度,设计包括生态环境执法实施事件在内的时间元素。例如:“本次事件之前”、“距离这次事件一个月”等。

(二)从对象本体进行构建

对象本体要素属于生态环境执法实施活动的范畴,是指参与环境法实施过程对象的集合。根据对环境法实施相关的商业活动进行分析,主要对象本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环境执法实施的主要参与者、环境法实施者、被认定为违法者、调查人员和其他参与者等;第二,生态环境执法实施中违法行为的主要决策依据,比如:环境法规、行业和地方法规、刑事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等;第三,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者的违法行为使环境受到污染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是属于环境污染范畴的重要元素,分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第四,对一定数额的财产和金钱的制裁是环境保护活动中常见的惩罚方式。因此,罚物或罚金也是构建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的重要目标要素[2]

(三)从行为本体进行构建

生态环境执法事件行为本体包含动作、状态、语言等要素。与实施环境法有关的活动动作要素是决定事件类型的一个重要属性,可以通过定义触发类型来确定事件。其次,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中的状态要素是事件前后的状态变化。这些变化能够在实施环境法的具体案例中进行描述,主要是事件的背景和事件前后的改变。最后,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中的语言要素主要体现事件描述中主体与主语的结合。具体来说,主语组合代表相应的短语组合,语言描述元素可以显示事件类型,是事件本体识别的重要元素。

(四)从实践出发完善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的构建

在生态环境执法实施活动在事件本体构建的指导下,确定相关事件类别和执法事件要素的工作已经完成,因此,生态环境执法相关部门应当从实践出发完善相应构建模式,做到事件类别定义明确,逻辑清晰,范围广泛。在提取后续事件时,可以获取有关新事件类别的信息,并将其添加到模型中[3]。例如:以环境立法的实施为例,某热工公司运营的铁路段锅炉房排放了烟气污染物,影响环境质量,也受到居民投诉的影响。执法人员接到投诉之后,全力正在调查一家火力发电公司及其锅炉的运行情况,发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过高,这些污染物是锅炉内烟气污染物排放产生的,根据相应法律规定,对其公司做出处罚并使其尽快改善。

另外,在生态环境执法现场调查之后的处罚阶段也应当选择事件本体类型,执法人员通过形成调查结果并做出决定,获取对确定犯罪性质至关重要的信息。完成“处罚决定”。因为“导出调查结果”和“导出测试结果”是相互关联的事件,这两个事件与“违规性质”相关的后续事件是因果关系的结果。所以,事件本体的影响通过改变事件链能够产生新的结果,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应当结合案件的关系和要素,形成事实凭证,为案件的论证提供依据,同时能够在分析生态环境执法实施的商业活动、活动特点和主体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该领域的具体应用和规范成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完成与生态环境执法实施相关的活动类别、事件类型之间的关系、事件要素的规范描述和事件主体模型的建立。

结论:通过本文上述分析可知,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构建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并结合实践行动进行完善,同时,执法人员应当完善不同事件本体之间的联系,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进而带动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与质量,实现环境保护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晓爽,诸云强.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构建研究和实践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44(01):117-122.DOI:10.15985/j.cnki.1001-3865.2022.01.020.

[2]郭正鸿,王建,张鹏,王典根.守护绿色“成绩单” 谱写生态“新篇章”——安康市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纪实[J].中华环境,2022(Z1):111-113.

[3].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划》答记者问[J].中国环境监察,2022(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