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的名词化类型及其功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语法隐喻的 名词化类型及其功能研究

孟珍珍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名词化又是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名词化是产生语法隐喻最强有力的源泉,是把动词、形容词、介词等转化为名词,把句子转化为名词词组的语法转化过程。它具有增加语篇的词汇密度使意义表达简练、生动,使行文语体正式、地道的功能。名词化在英语语篇中大量存在,并具有多种功能,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名词化的类型及其功能。

关键词:语法隐喻;名词化;名词化类型;名词化功能

  1. 引言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是由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存在于词汇语法层与语篇语义层接面上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语法隐喻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的重要地位随着韩礼德多年来对此问题的阐述和发展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严世清,2002),也引起了国际语言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4]我国学者对语法隐喻理论的评介包括朱永生(1994)、[5]胡壮麟(1996)、[6]严世清(2003)等。[7]虽然就语法隐喻现有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明显存在着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欠缺,研究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本研究聚焦于概念语法隐喻的名词化研究,旨在探讨概念语法隐喻的名词化类型及其功能研究,加深对名词化现象的理解以及对概念语法隐喻词汇语法特征的认识,使得语法隐喻的相关研究更加全面。

  1. 语法隐喻理论

Halliday( 1985)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种,概念语法隐喻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以名词形式表达本应由动词和形容词表达的过程或性状;[1]人际语法隐喻主要的语言表现形式则是以小句表达本应由副词表达的语气与情态意义,即将人际意义以命题形式表达出来。对名词化现象较早进行解释的是Jespersen,但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句子层面,而未能扩展到语篇角度,且对名词化的分类过于狭窄。Quirk等人(1985)从词性转换的角度对名词化作过界定,把它看作是“一个在形态上与小句谓语相对应的名词短语”。[2]Matthews(2000)把名词化界定为“名词或行使名词短语功能的句法单位从其他任何单位衍生而来的过程”。[3]名词化使某个过程(一致式表达为动词)或性质(一致式表达为形容词)隐喻性表达为名词,将小句表达过程属性的功能变成名词词组表达事物的功能。

  1. 名词化类型

从语法类别的转化来源看,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特征名词化、过程名词化、环境名词化、关系名词化、零位名词化。特征名词化是从性质向实体的转换,其词汇语法表现形态是直白式的形容词向隐喻式的名词转换,如unstable→unstability; 过程名词化是从过程向实体的转换,其语法形式是从动词向名词的转换,例如transform→transformation; 另外,时态、情态等成分向事物的转换也被纳入了这一类隐喻,如will/be going to→prospect, can/could→possibility, potential; 环境名词化是从环境成分向实体的转换,其语法形式是介词转换为名词,如with→accompaniment, to→destination; 关系名词化是连接成分向实体的转换,其语法形式是连词转换为名词。如so→cause/ proof, if→condition; 零位名词化是无人称形式向实体的转换,如:the phenomenon of,issue,matter等这样的表达形式就属于此类隐喻。

  1. 名词化的使用特点与功能

本研究从China Daily报纸中随机选取了几篇新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研究发现语篇中的名词化使用广泛,五种类型的名词化都有所涉及,其中过程名词化和特征名词化的使用最多,具体分析名词化的使用在数量和形式选择上更加频繁多样。之所以过程名词化和特征名词化使用最频繁是因为动词作为语言系统中重要的语法类别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本身出现频率就很高。另外,通过动词的名词化,动态的过程转化为静止的事物,不易被否定,可作为客观存在影响人们的认识。如例1中的“achieve”、“lead”、“develop”、“rejuvenate”是过程的名词化。例1:but almost none achievement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made in leading the Chinese people to strive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development and rejuvenation.

名词化在语篇中的实现途径有以下几种:表示过程的动词直接转化为名词,其词性本身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不经过任何曲折变化而实现了名词化。通过添加词缀即曲折变化, 动词或形容词转化为名词, 如“lead”通过加“-ing”构成动名词而实现的名词化, 尽管动名词仍带有动词的特征, 还没有完全摆脱动词的特性, 但它可以做主语或宾语, 还可由所有格修饰, 所以动名词也可看作是一种名词化。再分析例2中的特征名词化,表达性质的词“important”实现了向实体的转换,其词汇语法表现形态是一致式的形容词向隐喻式的名词转换。例2:The importance of China’s overseas market in 2020 for DuPont’s $13.7 billion business. 通过这种方式,动词和形容词被重新措辞为名词,它们在名词词组中担当事物角色而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属性。

名词化之所以能在新闻语篇中呈现出显著特征, 是与它在语篇中的具体功能分不开的。名词化具有凝缩语义的功能,名词化标示着属性、过程等现象被视为了物,这是通过语法手段建构的物。名词化语法隐喻的简练、客观、信息浓缩及语篇衔接功能来看, 使语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经济性, 同时也非常具有阐释力和说服力, 从而产生良好的认知效果。

  1. 总结

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之间关系的转化, 在语篇中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名词化现象是概念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 也是正式语体重要的特征之一。名词化现象能使语句及语篇简洁、正式、客观、权威。通过对语法隐喻产生机制和内涵的分析, 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其理论, 更能够帮助对于其体现方式, 如名词化的理解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 Edward and Arnold, 1985.

  2. Quirk, R. et a1.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3. Matthews, P. H. 2000.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 严世清.论韩礼德的语言哲学思想[J].外语研究,2002,(2).

  5. 朱永生. 英语中的语法比喻现象 [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1):8-13.

  6. 胡壮麟. 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4): 1-7+80.

  7. 严世清. 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3,(3):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