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间艺术中地域方言的独特魅力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东北民间艺术中地域方言的独特魅力分析

范春雪 杨乐 蒋卓琳

(黑龙江哈尔滨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150025)

摘要:东北地区狭义上指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构成的区域,广义上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为15.3%,人口1.21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可以说是面积广大,人口较多的地区,谈到东北,首先想到的是东北文化,说到东北文化就离不开东北地域的方言,在千百年的不断演化中,东北话是有一定魅力的,本文将从东北民间艺术中解析地域方言的独特魅力。

关键字:东北地区 东北话 文化 艺术 人口

有历史可考的是在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今天辽宁省和吉林东南部,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明代以后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辛亥革命后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发祥地的原有名称“满洲”。在中国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东五盟市)也属于东北地区。

东北的地域方言就在这样一个较为封闭的地域中孕育和生根,东北方言经过社会的不断变迁以及地域的不断发展,形成了鲜明生动的特点,并且因为东北方言生动有趣的特点,已经使得许多人开始热爱并且广泛使用,成为众多方言中的一个主要分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东北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无论是中国的南方、西北人甚至是外国人来东北游玩的人特别多,致使东北方言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东北方言在民间艺术中的魅力越来越突出。在东北地区占全国少数民族的10%,其中包括了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东北人民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和民俗民情创造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化,就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东北特色民族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东北方言的特色

        东北方言中存在许多儿化音,儿化音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儿化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表示喜爱和亲切的感情色彩。例如:家雀儿、脸蛋儿等;另一种就是表示少、小等状态和性质的。例如:窟窿眼儿、饭粒儿等。同时,在东北方言中也存在大量的叠词音,且形式众多,例如:啪啪、哗哗儿、贼拉拉、笨笨咔咔、哇凉哇凉。这些东北方言的叠音词不仅表达了普通话能表达得含义,而且还增强了略带夸张得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东北地区因为物产丰富、资源众多,使得东北人民具有较强得优越感和自豪感,再加之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使得东北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始终保持着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所以东北人具有积极乐观、自强不息、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也使得东北方言带有很强的幽默感和略带夸张的思想感情。

东北方言是一种直观形象地反映东北地区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发展的语言。东北方言极具亲和力以及表现力。东北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少使用抽象化的语句,大多数使用的都是较为形象的、直接的语句。东北方言是指在生活中使用的,用具体以及形象的词汇进行表达的,由静态向动态生动转化的语言。东北方言在表达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感染,并且带有丰厚的感情色彩。例如,东北方言中的“虎”,是形容一个人不够聪明、不够精明。另外,在东北方言中,“熊”是贬低一个人的人品或者相貌,也称“熊样”,为贬义词。东北方言中语气词很多,本身没有特别的意思,但在与其他词语结合起来使用时,又有了其他的深层含义,并且加重了说话的语气程度,形象、简洁、直观地抒发了说话者的意思和态度,并且也很形象地描绘出对方的特点。

还有另外一类词汇与这类词汇大概相似,但又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花里胡哨”,是指某人做事花样很多。这一类方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该地区人们的说话特点。

二、探讨分析东北方言的表现形式

东北方言的表现形式极为多样,并且东北方言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将东北方言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得东北方言更加具有魅力。例如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种非常新颖、非常接地气的东北方言表现形式。东北二人转中说与唱都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并且在二人转中,语言的表达形式极为重要。语言表达是否生动,会直接影响东北二人转演出的效果。东北二人转里东北方言的运用非常多,它对于东北方言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在欣赏东北二人转时,观众可以学到很多东北方言知识,感受东北方言的魅力。东北二人转是一种很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它让观众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因此,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东北方言的演绎和展现,观众在表演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东北方言的趣味和特色。

三、探讨分析东北方言的发展趋势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语言是极为重要的。东北方言在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极其生动有趣。在如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它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和发展着,并且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东北方言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和创新。一些较为生僻、人们不易理解的且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方言逐渐消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变迁,一些新兴的东北方言也开始流行起来。东北方言极具东北地域特色,并且随着小品以及各类影视作品广泛推广,东北方言已经走出了东北地区,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人们因东北方言独特的魅力及生动有趣的特色开始广泛使用。例如东北方言中的“得瑟”“显摆”“哆嗦”等极具代表性、生动的词汇,已经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东北方言因其具有亲和力以及表现力的特点,频繁地在小品以及影视作品中出现。东北方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走得越来越远,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认识。

 四、东北民族文化

  二人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是彰显了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被称为东北地区艺术的“土特产”。东北二人转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对于东北二人转而言,主体是其中表达的灵魂与精髓,在实际的演绎过程之中,必须紧密围绕其主题进行编排和演绎,并且搭配搞笑的表演形式,从而达到令人捧腹大笑的实际效果。很多东北二人转的主题的民族性表达了东北地区人民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东北人对于生活的愿景,例如,东北二人转中著名的《包公赔情》就展示了东北人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双锁山》则表现出东北人所特有的勇敢和豪放的性格特征。这些都展示了二人转本身的内涵与其艺术性。

  五、对东北文化的认同

         东北方言是拥有四千余年来汉族土著的语言及汉字为基础的文字,更是东北四千余年里历史的活化石。东北方言不用借助哪个人物之口,就能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看出地方韵律,体会风趣幽默。东北方言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与此同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做好民族工作,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任何一种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都涉及到少数民族自身自我意识和文化身份的认同。但是,我们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东北民族文化中不符合时代主题的内容要抛弃,宣扬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促进东北民族文化发展,将东北方言及民族文化继续发扬,促进中国文化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姜维公:《中国东北民族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
[2]张杰、张丹卉:《清代东北边疆的满族》,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

[3]施施立学,傅尧.东北方言在民间艺术中的魅力体现[J].大众文艺,2015,(3):46.

[4]史慧媛.东北方言的情态域表达[J].戏剧文学,2012,(4):146-150.


大创项目名称:东北有话,编号:2021133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