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心农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子女的学习生活---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如何关心农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子女的学习生活 --- 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

韦翠娥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初级中学,广西柳州 545309


摘要:广西融水县是一个偏远的贫困地区,乡下更是有很多的重点的贫困乡村屯。一些偏远乡村交通不发达,教学资源拮据,常年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医疗卫生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国家大力推广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县城。据统计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投入各种资金额6000亿元,在国家强力支持下,现在融水县易地扶贫搬迁以建设有三个搬迁区,分别是双龙沟安置点,苗家小镇安置点,铁坑安置点。由于农村人口大量的迁出县城,农村学生也被迁入到县城生活和就在近附近学校就读。这样农村有大量的学生融入县城学校与县城的碰撞在一起,相序掀起了波粼,那么一些农村学生如何融入县城学校呢,来到县城学校的农村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关心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学习,为此本人提出浅短的建议,目的是更好的为了更多的人们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学习生活的融入问题
关键字:易地扶贫子女 学习 生活
注:本文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柳州市委员会研究课题《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青少年社会融入研究》(编号:LGZ202106 )研究成果。

融水苗族自治易地搬迁项目中学生共有3028人学前教育52人,小学有81人,初中39人,高中14人,中职14人,高职1人,现在这些农村学生分布融水的各个安置点。为及时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就地就近入学需求,该县根据移民迁入规模,合理调整优化安置小区幼儿园、中小学校规划布局。

  1. 农村易地扶贫子女在校基本学习情况

  1.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留守儿童多。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家庭大部分都是贫困户,年富力强的年轻夫妇一般都外出务工,把年幼的孩子留由爷爷、奶奶、亲戚等管教,导致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主要表现在:一是亲情关怀缺失。这种长久的亲情隔离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生疏,甚至有些还对父母充满了怨恨;

2.二是心理问题骤增。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多留守儿童很少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等;

(二)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不理想受到教育资源不均,父母的教育文化水平低,学生零起点,意志力差,加上家长不重视,没有办法对学生起到科学的教育作用,对子女的要求都是听着任着。这样一步步的与城里的学生拉开了距离。还有些易地的易地搬迁学生因为家庭中突然变故亲人不幸患大病,突然事故,无法照顾自己的,从而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他们心里的刺,深深刺痛着他们,也有的家长以为只要送学生来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不关他们的事了,教育学生只是学校老师的问题,不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

  1. 如何关爱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学习生活

家庭方面

(一)愿意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建立和谐融哈的家庭氛围,可以举办假期户外聚会, 或是周末家庭活动,可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可以是打扫家里卫生,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们就是在貌似无意义的动作中认识世界、建构自我。这种琐细时光,还会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的滋养:爸妈就在我身边,他们允许我去探索,我可以走的稍微远点,但不担心有危险,因为我知道爸妈就在我身后。

就是给他们安全感,因为他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注。当孩子知道他可以依靠父母,可以在真爱中长大时,他的心里自然是幸福的。

(二)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

易地扶贫变迁子女搬迁中最见得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在心理上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少同时得到父爱和母爱,于是她们的自卑、猜疑、补偿心理开始出现,为此,最好给孩子布置了一些任务:让他们观察父亲或母亲一天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就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爱。这时,就需要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学会爱父母,做个有骨气的人。同时,要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孩子知道身边爱他的人并不少。

学校方面

(三)

提高学校办学的合理性,教学公共实施,教学经费,教师的工作福利待遇,

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增强学校、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每学期开学,学校就对留守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填写“留守儿童信息卡”,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父母外出务工留守代管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实行帮扶的三级管理制度和教师与家长的定期交流制度。学校详细登记本校各班留守学生详细情情况后,将学校留守学生按年级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五个片,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分片负责,明确各级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督促教师与监护人定期交流,要求教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成长情况,通过定期的电话沟通或家访,积极交流意见,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是开展“一帮一”活动。学校行政干部与13位留守学生一一结对,与他们经常联系,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在生活中积极帮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努力为他们营造家庭式的温暖,时时鼓励他们在家里做一名好孩子,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社会做一名好少年,力求使其在情感、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以田东为例 黄勇祥2021.2.23.

【2】桂文.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保障移民子女入学[J]. 广西教育2016(28):20-20.

【3】邓华丽. 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社会融入问题探讨[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