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关于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思考

史学飞 王静 刘海霞 斯琴图雅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基于技术、服务、人文和系统的视角,智慧图书馆的定义不尽一致,但智慧场景、智慧规范、智慧平台和智慧服务被认为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关键要素。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目前处于由前智慧图书馆发展阶段向智慧图书馆发展初级阶段的过渡期,虽然要素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智慧服务能力、保障数据安全、构建合作建设生态、促进智慧社会的包容发展,深入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策略

引言

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图书馆是多种形式的互联融合而形成的,区别于智能化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将会拥有更多的交互性、传达性以及立体性。智慧图书馆可以更好地给借阅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完善的细节服务、便捷的查询借阅等。而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是,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全面感知于一体的服务管理,智能化的环境,相比于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来说,可以给人以更好的互动体验以及情感交流的媒介。

1智慧图书馆的功能

智慧图书馆融合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它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传统图书馆的搜集、收藏图书资料、为用户提供借阅书籍、为用户提供阅览场所等简单的功能,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智慧化服务,比如:第一,进入图书馆或借阅图书可以不再使用借书证,直接通过刷脸或手机二维码就可以完成;第二,自助办理借书证、查询书籍信息、费用扣缴以及借还书,而且可以实现多本书同时借还,利用RFID技术,可以同时识别八到十本书,大大降低了人工的投入成本;第三,二十四小时自助服务,用户还书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实现全天候自助还书功能,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第四,实现图书盘点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利用盘点车可以对图书馆内藏书进行定位、顺架、上架以及盘点功能,即大大减少了由于人工操作产生的错误,也减少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第五,实现对图书馆内用电、用水的实时监测。第六,配备图书馆相关APP,方便用户随时查询图书馆信息,并且可以实现网上图书借阅。当然,这些功能只是智慧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它所能提供的服务还不仅这些。通过先进技术的大量运用,智慧图书馆实现了更多的自动化服务和自助服务,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图书馆的使用率,而且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贴心服务。

2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措施

2.1完善顶层数据智能化建设

在智慧空间建设的后期,基础空间建设和智能化系统建设已基本成熟完备,工作重点应放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应用上。顶层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数据挖掘,现实分析、预测和推送,从全局视角将用户行为数据和其他数据高度融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智慧空间和用户的智慧交互。在此期间仍然要辅以中层智能化系统建设,并完善底层基础空间建设。顶层建设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中心提供生产力,以自上而下的模式驱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完善,达到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在第二阶段中期建设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所进行的数据“超融合”和读者建档尚属于较为机械性的操作,这一阶段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需要实现更加综合性和智能化的功能,实现以数据为驱动力的用户服务。

2.2将智慧服务作为发展驱动

实际上,虽然智能化图书馆已经突破了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桎梏,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智能化图书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短板,且由于自身的应用局限性,终将被智慧图书馆所取代,而智慧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是集成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以及传统图书馆等诸多优势而形成的,它是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空间的构建,使智慧图书馆与人之间达成互通的媒介,智慧图书馆将为人们提供更集成化、泛在化的智能服务。所以,未来的智慧图书馆必将以智慧服务作为其发展驱动,将构建一个有关智慧管员、智能设施、借阅人群等诸多方面的交互式空间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智慧图书馆不但能给广大师生提供智慧知识服务、情报服务、智库服务,更能优化其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更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体验感,将情感化的图书馆功能发挥到极致。实际上,这里所说到的智慧服务,不光是本文所举的案例,也包括其他更多的行业与领域。比如,在智慧图书馆的设备上将应用机器人、云计算、云平台、VR技术等;在服务体验上将涉及个性化服务、社交网络、虚拟仿真等;在功能服务上将提供数据可视化、功能多维化、立体关联化等。智慧服务是依托于人类的一切需要而进行的,未来的智慧图书馆必将以智慧服务作为其最大发展驱动力,更好地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追求感,将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转变为智能化的知识服务体系。

2.3提高智慧馆员水平,培养智慧化团队

智慧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馆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相关服务的品质和效果,是图书馆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加强智慧馆员的专业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之中,因此,为了保障智慧馆员顺利开展工作,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图书馆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智能化设备,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社交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高校智慧馆员,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明确的认识,帮助用户发现知识、搜集资料、生成数据报告,帮助用户实现知识的升级。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馆员能力欠缺,不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智慧化服务,因此,高校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工作内容提供定期的培训,丰富馆员的知识储备。同时,在招聘馆员时,提高招聘标准,优先聘用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另外,要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激励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全面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4智慧平台

将智慧建设拟人化,人们通常将物联网视为感官、将移动互联网视为神经、将云计算视为心脏,而大数据则视为聪明的大脑。智慧图书馆运行过程中,通过物联网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数据识别和采集,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送,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进而为智慧图书馆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只有以数据为核心,依托数据资源释放的巨大能量,智慧图书馆才能真正走向“智慧化”。智慧平台是通过智慧数据的统一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和利用,在要素(建筑、资源、用户、馆员、方法规则)集成的基础上,为图书馆的用户、馆员及其关联机构提供全面服务的开放平台,通常由系统层(底层数据管理)、接口层(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开放接口,负责应用互操作、多租客环境管理)、微服务(包括标准化业务模块、扩展应用模块和智慧图书馆应用模块)、界面(负责前端交互)构成,具有一中心、一平台、多系统、多模型、泛感知、泛应用的特征。

结语

当前由于各类新生技术的应用还尚不完善,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依然处在初级阶段,“万物互联”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有关当前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依然处在探索阶段,我国的多所高校已经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伟大的构想。

参考文献

[1]杨文建,邓李君.人工智能与智慧图书馆空间变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42(8):5-12.

[2]王筱雯,王天泥.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8,39(3):50-55.

[3]许鹏程,毕强,张晗,牟冬梅.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3):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