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与质量控制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与质量控制管理

赖松杰

洛阳市中医院 471000

摘要:现在,我国的医疗行业正在不断改进创新,在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医疗设备,同时也意味着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更加困难,质量管理周期加长。基于上述内容,本文将从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现状入手,提出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措施,并对其质量控制管理做简要描述,希望可以真正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工作起到作用,促进发展。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维修模式 质量控制

最近几年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设备也越来越丰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现代化的医疗过程是离不开诊疗设备的,从最初的疾病预防到后续的诊断和治疗中都需要使用到各种医疗设备。并且,在临床的科研、教学过程中也非常需要医疗设备。但是,在不断增加医疗设备的同时,使用单位除了需要承担大量的经济压力以外,怎么才能高效地管理医疗设备,合理的维护医疗设备和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也是一大难题。所以,制定出一套适合于现代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模式是很有意义的。

  1. 维修维护模式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厂维修、医院设备维修人员自行维修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维修。每一种维修方法也是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下面就三者的优劣势问题做一个简要分析。

1.1原厂维修

医疗设备属于高度专业化的产品,尤其一些大型的精密医疗设备,所含的技术含量更高。特别是一些比较高端的诊疗设备,在现有市场上只有几家可以研制出来,出现了垄断的现象。对于大型医疗装备,利用了各种技术并且集成度很高。厂家对自己拥有的技术有着极其严格的掌控,在市场上基本上找不到合适的维修配件。与此同时,医院中的维修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了解的维修技术和维修手段相对来说有点过于单一。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由于维修人员思维的束缚,有些问题想的不够全面,不能及时的排查出故障的原因,也不能及时的排除故障。然而,大型的医疗器械可以说是没有备用机的,假如医疗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就会让医疗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并且会耽误病人的治疗。原厂维修起来虽然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但是它的维修速度快效率高,服务质量有保障,可以确保设备的修复率。所以,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大型诊断设备都是由原厂进行维修的。

1.2维修人员自行维修

每个医疗机构都设有自己的医疗设备维修部门,这个部门是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中坚力量。然而,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很多医疗机构更重视临床治疗忽略了后勤保障工作。医疗机构加大了先进医疗设备的购买力度,但是却不把设备的维护与质量管理当回事。忽视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得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有所欠缺,对于新型诊疗设备维修方面会有一些盲区,并且,相关的技术人才储备也不足。在具体的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并不了解新的维修技术,不能够完成维修工作,也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虽然现在在医疗设备的强大需求影响下,医疗机构开始关注医疗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能,重视其培训工作,但是前期在维修人员的培训上面做的工作不到位,致使后续的培养会花费很大的成本,还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所以无法保障设备开机率。

1.3委托第三方维修

现在,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些专门做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公司,并且在市场强大的需求下发展的势头迅猛。最开始的第三方机构只是做一些国产的中、低档医疗装备的维修工作,后来慢慢的发展成能维修进口的大型精密医疗设备。第三方机构与原厂相比,价格更低,让人更容易接受,并且服务也更加灵活。所以,现在吸引了不少的医疗机构选择和第三方维修公司进行合作,让大型设备的维修市场从原本的垄断市场变成了良性竞争。

  1. 维修模式与质量控制管理

做好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医疗事业发展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要想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因为就在平时的维护工作中就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从而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设备发生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与维修维护工作是互相配合、辅助的,有利于医疗设备更加高效地用于诊疗过程当中。

2.1原厂维修下的质量控制

现在,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根本离不开诊疗装备,并且设备的工作效率对于实际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对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安全方面进行全盘考虑以后,很多医疗机构把重要的大型设备维修权交给了原厂。即使维修的价格非常昂贵,但是服务很齐全,包括维修、维护、保养、检测、校准等,关键维修配件也都是原厂的,可以确保质量。进而有利于设备更好的使用并保障了运行稳定性。

2.2自行维修下的质量控制

自行维修对于维修人员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高,但是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是可以让质量控制管理有大幅度提高的。第一应该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邀请厂家对新维修技术进行讲解,定期组织相关讲座、辩论、竞赛等内容,以不断更新维修人员的知识体系,有机会也要派代表多去参加国内外的相关研讨会或者分享会,并且回来以后也要积极的分享给其余维修人员,让每一个维修人员都可以了解并掌握新技术。与此同时,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一定要落实,也就是说不仅仅让设备能用,还需要尽量让设备可以长久、稳定的使用。除此之外,定期的计量和质量控制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措施。

2.3第三方维修下的质量控制

第三方维修公司的出现,减少了维修方面相关的支出,减轻了医疗机构的经济压力,还对提升维修的工作效率有帮助。但是,总体来看第三方市场有些混乱,需要医疗设备维修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维修人员应该先自己进行诊断维修,不要完全依附于第三方,假如需要第三方进行维修,那么要对相关情况记录在案,方便以后查找。并且,医院在接收维修后医疗设备时,应该对设备进行性能验收并做一个简单的质量检查。

  1. 提高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

首先,要树立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理念: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并作好记录;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以及监管制度,有了相关的制度可以更高效的做好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最后,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设备维护和质量管理与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必须要不断的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1. 结束语

做好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促进医疗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一点,而质量管理离不开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因此,应该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有效,有利于医疗设备的发展,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际州.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服务模式与质量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

  2. 王天月.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服务模式与质量管理途径[J].中国医疗器械息,2019:178-179.

  3. 严军.浅析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控制与管理[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6:103.

  4. 王洪岗,孙艳.浅谈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J].中国卫生产业,2019:58-59.

  5. 肖翔.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J].医疗装备,2019:62.

[6]胡春祥.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