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莫耿

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省 海口市 570311

摘要:目的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观察试验,探寻对症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了30名COPD患者作为参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手段,选择30名COPD合并PE患者作为合并症组,采用风险分级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与超声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数据差异较小,无可比性,但是合并症组发生概率较高,合并症组胸闷为26.7%,呼吸困难为76.7%,参照组分别是16.7%与60%。两组超声结果方面合并症组的PAP为(55.1±8.5),BNP为(4375.2±469.3),参照组分别是(31.5±8.1)与(2185.8±514.3),数据差异较大。结论 由于COPD合并PE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如果单纯的COPD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嗽,肺动脉高压等症状时,需确定患者是否发展为合并肺栓塞,经过系统性的检查后予以确诊,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临床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目前不是十分的明确,已经发现引起该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因,也就是环境因素,患者生活与工作环境中,存在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以及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另一方面是内因,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在幼年时期肺部发育、生长不良引起。由于COPD具有进展性特征,治疗不够规范,可引发多种合并症,其中肺栓塞(PE)发生的概率较高,导致患者由单纯的COPD发展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文基于COPD合并PE开展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以探寻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COPD合并PE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从2021年1月开始,至2021年12月结束,随机选择了单纯且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30名作为参照组,年龄在56~73岁,平均年龄(65.7±4.5)岁;COPD合并PE稳定期患者30名作为合并症组,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4.8±5.1)岁。选择的60名患者中,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患者,并排除重大疾病、肿瘤、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血气检查、血常规检查等,确诊为COPD与COPD合并PE。具有典型COPD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喘息,以及气流受限等症状。

1.2实验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针对COPD稳定期的患者服用祛痰药、抗生素等,如果患者有过急性加重病史,可使用PDE4抑制剂,改善患者肺功能。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是否给予氧疗。合并症组除了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外,对患者进行COPD合并PE危险性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危险等级高的患者,选用药物阿替普酶,取50mg与50ml 的9%Nacl溶液混合均匀,然后使用2h的时间,借助微量泵将药液注入患者身体,完成泵入后,间隔4h检查一次APTT,如果APTT小于80s时,应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并同时口服华法林片,每天一片(3mg/片)。如果INR在2~3范围内则不可使用肝素钙。危险等级为中度患者,除了不使用阿替普酶之外,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片进行治疗。低等级危险的患者直接使用参照组治疗方案。

1.3效果评价标准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检查。并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开展组间PAP、BNP、D-二聚体的比对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临床症状情况比对分析

合并症组与参照组患者经过系统性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两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上比较无意义,从表1数据中可以看出,合并症组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且发生概率较高。

表1组间临床症状情况比对分析

组别 例数 胸闷 咳嗽 咳痰 呼吸困难 下肢水肿

合并症组 30 8(26.7%) 20(66.7%) 5(16.7%) 23(76.7%) 7(23.3%)

参照组 30 5(16.7%) 16(53.3%) 2(6%) 18(60%) 3(10%)

2.2组间超声结果比对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如表2所示,合并症组的各项指标要高于参照组,并且差异较大,像是合并组PAP为(55.1±8.5),参照组为(31.5±8.1),BNP合并症组为(4375.2±469.3),参照组是(2185.8±514.3),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证明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组间超声结果比对表

组别 例数 PAP(mmHg) BNP(pg/ml) D-二聚体(μg/ml)

合并症组 30 55.1±8.5 4375.2±469.3 3.1±0.7

参照组 30 31.5±8.1 2185.8±514.3 0.8±0.5

2.3不良事件分析

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参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合并症组中危险等级较高的患者发生了1例鼻部出血事件,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未对患者后续治疗产生不良的影响。

3.讨论

COPD合并PE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发生的概率较高,主要是因为COPD引起血液高凝,形成血栓栓塞导致PE的发生。患者一旦出现COPD合并PE后,直接导致疾病的迁延不愈,加重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甚至是引发呼吸衰竭,对患者身体危害极大。但是由于COPD合并PE症状的不够典型,且与COPD急性加重症状较为相近,诊断的难度较大。因此,需在诊断阶段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以确保该病诊断的准确度。

COPD常规治疗方法有利于COPD合并PE的预防,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本次观察试验中,在COPD合并PE治疗中,采取分等级治疗方案,灵活组合使用阿替普酶、华法林片、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从而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合并症组在使用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采取危险分层治疗措施,组间临床症状比对中,合并症组与参照组相差不大,无比对分析的意义,但是合并症组症状发生概率高于参照组,组间超声结果显示,合并症组的数据要高于参照组,其中,PAP合并症组为(55.1±8.5),D-二聚体为(3.1±0.7),参照组则分别是(31.5±8.1)与(0.8±0.5)。因此,在COPD合并PE治疗中,首先要及时准确作出诊断,然后对症用药,以提高COPD合并PE治疗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临床诊治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5):2.

[2]姜鹏程,李前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7):4.

[3]夏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系统医学,2020,5(15):3.

[4]吴文彬,陈昌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诊治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7):3.

[5]彭庆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