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院前急救改良创伤指数TI评分应用价值研究

/ 3

基于院前急救改良创伤指数 TI评分应用价值研究

耿 英 周云香 孟大梅 李天贵 李忠淼

临沧市人民医院 临沧市急救中心 云南临沧 677099

目的:比较院前指数(Prehospital Index ,PHI)和传统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对院前急救急性创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创伤指数(TI)在院前急救创伤患者创伤现场处置的应用价值。方法:制作“改良创伤指数TI评分表”应用于院前急救病历作为观察组,收集前期相应数据作为对照组;用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改良创伤指数评分(TI)具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传统的创伤评分系统,能快速提高创伤严重程度评估准确能力。结论:将受伤程度以量化方式予以表达,完善创伤评分标准,进一步精准评分,既能对伤情轻重有较为客观的评估,快速准确对患者院前院内有效衔接及时预警,还能在不同单位之间或同一单位不同时期有相互比较的提供依据,以快速提高创伤严重程度评估准确能力,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致残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 创伤指数 评分改良 应用价值


院前创伤指数(Trauma Index ,TI)评分表是最早使用的评分系统;不同地域对创伤救治效果差别很大,创伤严重程度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伤情描述来定其严重性。创伤评分法就是基于这种情况制定的。创伤指数由Kirkpatriek等提出,是依据伤员在创伤后的循环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呼吸功能及创伤部位、类型而量化、确定的,是评价创伤程度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评分是在受伤现场作为评价伤情严重程度的量化标准,用于伤情分级并指导下一步治疗,是研究患者院前、院内急救必不可少的客观指标1]。可以给抢救创伤、诊断方向、思路和分诊起到指引作用。

临沧市急救中心于2006年成立以来,疾病分类调查显示,创伤一直高居第一位,因此,院前急救创伤指数评分研究,如何在急性创伤救治中及时快速高效准确的进行伤情评估,对提高严重创伤评估的准确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低伤残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收集院前急救创伤数据资料,设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分析研究。

1.2回顾收集2018年及2019年1—6月院前急救急性创伤患者使用“创伤指数TI评分”数据作为对照组数据;

1.3收集2019年7—12月及2020年1-12月院前急救急性创伤使用改良“创伤指数TI评分表”例数为观察组,采用 Excel 2007 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方法

2.1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实际,制作“改良创伤指数TI评分表”;在原 “TI”评分表上完善呼吸次数;将AVPU神志评价融合进去;在出血评价项目上细化并添加血压情况; 在伤型上增加穿通伤、爆炸伤、骨折等内容。

2.2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将改良创伤指数评分表应用于院前急救所有急性创伤患者。

2.3使用过程中积极分析,查找不足,持续改进。

2.4统计学处理法: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基本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及构成比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c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指标

观察组(1073)

对照组(1151)

c2值

P值

受伤类型



0.159

0.984

挫裂伤

632(58.90)

679(59.00)



骨折

215(20.04)

232(20.16)



颅脑损伤

167(15.56)

181(115.72)



复合伤

59(5.50)

59(5.12)



年龄



0.283

0.595

成人

1025(95.52)

1094(95.05)



儿童

48(4.48)

57(4.95)



性别



0.004

0.950

男性

816(76.05)

874(75.93)



女性

257(23.95)

277(24.07)



经c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受伤类型、年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表2两组患者伤情评分比较

指标

观察组(1073)

对照组(1151)

c2

P值

9分及以下(轻度伤)

531

356

83.336

<0.001

10-16分 (中度伤)

326

436



17分及以上(重度伤)

216

359



经c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表3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指标

观察组(1073)

对照组(1151)

c2/t值

P值

住院



9.300

0.002

692(64.49)

812(70.55)



381(35.51)

339(29.45)



住院天数

11.47±3.82

12.98±2.07

-2.649

0.029

致残



22.670

<0.001

207(19.29)

321(27.89)



866(80.71)

830(82.11)



死亡



0.141

0.708

54(5.03)

62(5.39)



1019(94.97)

1089(94.61)



经c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致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差异无统计学(P>0.05),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4.1 TI应用价值。创伤的有效救治建立在准确的伤情评估基础上, 寻找便捷可靠的伤情评估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其中创伤指数 (trauma index, TI) 系统及创伤严重评分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评分) 是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两种创伤评估方式[2,3]。 因为急诊创伤救治工作中强调第一时间对患者病情判断的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要求急救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紧急病情评估并得出结论,院前及时预警,院内快速、有效、严格按照创伤患者处置流程进行正确处置。因此改良TI评分在不同去向的创伤患者中具有明显差异, 提示改良TI评分在评估创伤患者中的价值[4]。通过项目研究,着力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救治, 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提升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

4.2结果应用.将“改良创伤指数TI评分”应用于院前急救病历,能快速提高创伤严重程度评估准确能力。通过对呼吸、循环等项目的上限与下限标准,更精准对创伤患者快速评分,及时明确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必要的现场处置,根据伤情,及时预警,开通院前绿色通道,将患者基本信息及评分、伤情上传至微信群,赢取抢救宝贵时机,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4.3总之,创伤评分将受伤程度以量化方式予以表达,完善创伤评分标准,精准评分,既能对伤情轻重有较为客观的评估,快速准确对患者院前院内有效衔接及时预警,还能在不同单位之间或同一单位不同时期有相互比较的提供依据,以快速提高创伤严重程度评估准确能力,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致残率。

参考文献:

1.林正奎,罗毅,黄瀛,翟崇宇,刘路培.院前创伤指数评分结合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右江医学,2018,46(03):287-290.

2.梁凡,胡巍,彭乐.创伤指数对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01):65-67.

3.杜奇容,潘曙明,李明,祝青藤,牛磊,戚宇岸.不同院前创伤评分体系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07):76-78.

4.龚洪申,林静,马婉嫕.院前创伤指数TI评分体系与急诊创伤患者ISS评分的关系[J].临学,2019,39(0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