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陈永元 管倩通讯作者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血管外科 ,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12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施加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围术中施加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为提供给本院患者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特开展此次实验探讨其实际运用及推广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12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均龄(62.13±8.23)岁,男女比例(3/3),对照组均龄(63.35±7.98)岁,男女比例(4/2),两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说明本次研究满足均衡性原则,可以继续开展。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并取得患者签字确认。②经体征、实验室等检查,符合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无法主动配合完成此次实验患者,比如中途退出、失联者。②具有基础免疫性疾病。③合并严重心理/智力/精神障碍。④手术禁忌症。

1.2方法

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开展两组患者的治疗活动,对围术期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防治,同时将患者病情转归及时反馈至医师以帮助调整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比如饮食、体位、活动等,对照组不做其他特殊干预,对实验组施加护理风险管理:

①风险鉴别:宣布部分护理人员成立干预小组,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重点及难点进行探讨,通过查阅医学文献/报告以及参考先进医院经验等方式制定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进行风险评估,比如高龄、营养状况差、长期卧床、基础性疾病等均为危险因素,合并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应该视为高风险患者,一方面需要施加更多的干预措施,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也需要增加方式次数,从而确保患者安全[1]

②风险处理:护理人员风险处理的能力是确保风险管理有效落实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展开相关培训,通过病理及手术知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确保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准确的识别风险因素,此外对护理人员进行实际演练,模拟围术期内各种风险事件由护理人员进行处理,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业务熟练度[2]

③风险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围术期护理的流程、环节及方法纳入管理范围之内,同时对无菌制度、查对制度以及签字制度进行更为严格的要求,以此引起护理人员重视,在工作过程中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避免出现失误或者缺陷[3]

④质量控制:护士长需要充分履行自身管理的职能,日常中加强巡视,对护理人员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纠正,严重时可以进行追责。此外科室内定期总结实施情况,对比预期实施效果,如存在差距需要分析原因并改进护理方案,在不断发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4]

1.3评价指标

以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²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心律紊乱

低血压

皮下血肿

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n=6)

0(0)

1(6.25%)

0(0)

1(16.67%)

对照组(n=6)

1(16.6%)

1(16.6%)

1(16.67%)

3(50.00%)

P

/

/

/

<0.05


3.讨论

颈动脉狭窄是临床上较为凶险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残率,因此一旦确诊需要及时接受规范化的治疗以尽可能的改善患者预后,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采取支架植入术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在颈动脉置入支架从而扩张狭窄部位,确保血液循环的通畅,具有创伤小、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的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其本质上依然属于医疗介入性操作,难以避免的具备一定的风险性和创伤性,加之手术本身难度较高,对医师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较高,一旦发生失误极易导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如何为患者提供更为可靠的手术安全保障一直以来也是临床上积极探讨的问题

[5]

近年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在外科手术之中通过针对各种明显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预见性的制定干预措施可以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在长期的实践中被证实对提升治疗效果、质量和安全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加以选用。如表1所示,实验组在不良事件测评结果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①对患者而言:目前支架植入术已经较为成熟,临床上对常见的并发症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并且绝大多数的并发症发病原因以及致病机制较为明确,这也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措施可以及时且有效的纠正各种危险因素,从而切实降低了患者的发病率,并发症减少也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比如减轻治疗痛苦,控制医疗成本、缩短治疗周期等,有效优化了患者治疗体验[6]

②对护理人员而言: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临床经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且充分利用,并且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能够锻炼自身的能力,加强对疾病及护理知识的了解,逐渐实现护理能力的提升,并且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能够培养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端正自身服务态度,这对今后的职业成长及规划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本次研究证实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因此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文艳.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预后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2):124.

[2]徐倩.护理风险管理联合变换体位干预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2):1534-1535.

[3]陈惠梅.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3):114-115.

[4]王静亚.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8):3246-3248.

[5]冯晶,柯小娥.护理风险管理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05):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