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个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李晓燕 1 张娟娟 2

1-2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此次探究的目的则是将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在这个阶段中,需要解析和探究个性化护理管理在这项工作当中的运用价值以及意义。采用的方法则是根据随机原则有关标准从某医院康复科工作护理人员作为此次探究目标,将护理人员随机抽取40例人员,对这些人员随机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其中常规组采取的则是常规护理管理对策,而干预组则采取的是个性化护理管理的对策,这两组人员分别有20例,对比采用不同护理管理对策对护理质量所造成的影响。最终得出的结果则是同探究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干预组以及常规组护理者在管理前的Maslach评分进行对比,其差异性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之后的干预组护理人员的Maslach评分每一项指标,例如情绪损耗以及低人性化等方面评分都有所降低(p<0.05);从探究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干预组和常规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期的护理评分进行对比都有差异性,并且这些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所得出来的结论则是在护理工作当中,开展个性化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更好降低员工工作懈怠情绪,改善其护理质量,其效果非常明显,值得大量推广和宣传。

关键词:护理工作;个性化护理管理;质量

近几年,由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护理者的工作内容也逐渐转变为专业性发展。这些人员在护理方面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从有关探究中可以看出,护理人员开展个性化护理管理工作,对降低其工作懈怠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教康复科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某医院专门结合随机原则,根据相关要求对医院康复科工作的护理者,随机抽取40例作为此次探究,并将其进行分组之后开展不同的管理措施。

1基本资料和护理管理方法

1.1基本资料

结合随机原则有关标准,对某医院康复科工作的护理人员随机抽取40例作为此次探究目标,并且随机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策的人员列为常规组,开展个性化护理管理对策的人员列为干预组,每组人员有20例。常规组护理者男女比例是3:17;年龄在20~44岁,平均年龄在27.9±5.5岁;这些护理者工作年龄在1~15岁;平均4.9±1.5年;常规组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是职业中专9例,大专和以上文化水平有11例。而干预组护理者均为女性,年龄在19~42岁,平均年龄在28.7±5.4岁;其工作时间有1~17年,在受教育程度当中职业中专有11例,大专和以上文化水平有9例。这两组护理者的基本资料相似,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开展的是常规护理管理对策,在日常进行工作分工和管理过程中,则是根据科室所要求的有关管理方法。而干预组做开展的是个性化管理服务,①科学合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分配,要求这些人员在工作之余,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将自身学历提高,可以运用进修和参与各项培训等方法中,将自身专业技能以及临床水平提高。②医院要不断激励护理人员竞聘上岗。各个科室的责任护士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上岗,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的重要任务则是引导和帮助护士来完成常规护理工作。③开展分层次管理以及工作,运用弹性休班制。④定期每月在医院内部可以评选出一名优秀护士,尽可能将这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⑤不断激励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患者病情和治理方案的探讨当中,并且激励其主动发表个人对治疗方案的意见。

1.3 观察指标

针对干预组和常规组护理者在管理前后的工作懈怠感,在此期间可以参考Maslach相关工作倦怠感问卷评估,其中包含低职业效能感以及人性化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总分为十分,分数值越高则表示护理者的工作懈怠感越严重。对护理的质量进行评分,通过运用自质量表进行评估,其中包括护士个人形象,服务语言表述以及服务态度等,这几项的总分为30分,任何一个分数越高代表护理的质量也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干预组和常规组探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可以使用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各组之间的差异可以运用t进行检验对比,技术资料可以通过(62aac19357497_html_f5f7f37f79078912.gif ±s)检验,在P<0.05代表干预组和常规组最终探究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相关数据探究中可以看出,干预组和常规组护理者管理前的Maslach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性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干预组和常规组管理前后的Maslach评分对比[(62aac19357497_html_f735d15c9885f4a6.gif ±s),分]

组别(n=20)

低职业效能感

情绪耗尽

低人性化

干预组

管理前

10.5±3.0

10.2±2.5

10.3±3.8

管理后

1.3±2.3

3.2±2.2

2.3±2.6

常规组

管理前

10.4±2.9

9.7±3.6

10.4±4.5

管理后

8.2±1.7

7.3±2.6

9.1±3.6

从相关数据探究中可以看出,干预组和常规组护理人员管理前期的护理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护理质量对比(62aac19357497_html_f5f7f37f79078912.gif ±s)

组别

例数

护士形象

服务语言

服务态度

沟通效率

常规组

20

10.3±1.5

11.3±1.2

10.8±1.4

11.3±1.1

干预组

20

16.6±2.4

17.3±1.9

17.8±1.9

17.1±1.7

T

/

11.639

10.427

11.654

11.027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所谓的职业倦怠感,指的则是在非常沉重的工作当中而导致的一种身心俱惫以及疲劳的状态,这同样是一种机体无法很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时所导致的一种极端反应,其主要体现为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因为医院护理者的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部分的康复科而言,比如儿童康复科,由于患儿语言表达不够清楚等,都会给护理工作造成很多困难,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很高,导致护理者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其很容易出现工作倦怠感,如果护理人员出现这种情绪,就会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近几年,由于国内的医疗事业发展以及进步越来越高,再加上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对护理服务模式也提出更高新的标准和要求。个性化护理管理能够降低护理者的工作倦怠感,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从自身工作责任当中,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护理过程中开展个性化管理工作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前提下,根据科室工作人员特征和实际情况,调节已有管理制度,这样能够进一步推动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从有关探究中可以看出,干预组和常规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期的护理评分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则表示开展个性化护理管理工作,能将员工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时,运用个性化护理管理方法,能够结合这些人员的实际情况,不断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的教育和培训当中,更有助于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使其能够更好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另外这次探究当中还可以看出,干预组和常规组护理者在管理前期的Maslach评分对比差异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的观察人员,这方面评分各项指标都明显降低(p<0.05)。所以说护理工作当中,开展个性化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将员工的工作倦怠感降低,其效果非常明显,值得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文静. 个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32):3.

[2]崔小村.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42):2.

[3]孔祥奎.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