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3

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林鉴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目的浅析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研究对象:60例剖宫产产妇;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应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30例与乙组(应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3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指标值均低于乙组,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改善凝血功能。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麻醉;剖宫产;凝血功能;手术;血流动力学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Assisted Anesthesia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LIN Jian

Guangxi International Zhuang Medicine Hospital,Nanning Guangxi 5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assisted anesthesia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Methods:From January 2020 to June 2021;Study object:60 cases of caesarean section;Group:30 cases were pided into group A(treated with ropivacain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dexmedetomidine assisted anesthesia) and group B(treated with ropivacain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Results:The values of prothrombin time(aPTT),prothrombin time(PT) and fibrinogen(Fbg) in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P<0.05.Conclusion:Dexmedetomidine assisted anesthesia can improve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

Key wordsDexmedetomidine;Anesthesia;Cesarean section;Coagulation function;Surgery;hemodynamics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类型,手术应用可帮助解决部分产科并发症、难产问题,可积极挽救产妇与围产儿生命安全,对于剖宫产手术而言麻醉步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剖宫产麻醉要求包括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快速起效、术中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与生命体征,减轻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因此临床针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要求较高[2]。文章纳入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效果,现将本次研究全部内容整理后作以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研究对象:60例剖宫产产妇;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30例与乙组30例,甲组均为女性,年龄22-35岁,平均为(28.1±2.0)岁,孕周平均为(38.6±1.0)周,体重平均为(57.1±2.5)kg,身高平均为(163.8±1.0)cm,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级20例、Ⅱ级10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17例。乙组均为女性,年龄22-35岁,平均为(28.8±2.2)岁,孕周平均为(39.3±0.8)周,体重平均为(57.8±2.3)kg,身高平均为(163.1±1.1)cm。按照ASA分级标准:Ⅰ级19例、Ⅱ级11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17例。两组均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无肝肾功能异常,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无妊娠合并症,无右美托咪定及腰-硬联合麻醉禁忌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指征;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被纳入组;均为单胎足月产妇;意识清醒。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恶性肿瘤者;妊娠并发症者;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1.2方法

两组均取侧卧位,在L3-L4椎间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插入穿刺针,回抽查看脑脊液,注入2.0ml的0.75%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国药准字:H20060137),输注速度为10-15s/ml,拔除穿刺针头后预留3cm头端位置后进行置管。

甲组:产妇麻醉前采用右美托咪定(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20183219),注射方式:将右美托咪定在0.9%NaCl注射液中稀释为4μg/ml,以1μg/kg计量缓慢静注输注时间超过10 min,随后调整为0.2μg/kg维持。

乙组应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麻醉前注射1μg/kg的生理盐水。

两组产妇均开放上肢静脉输液通路,监测机体体征变化,经鼻导管持续吸氧,维持2L/min的吸氧量,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分别用t和2进行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P值是否<0.05为判断标准。

2结果

2.1比较两组凝血功能

甲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指标值均低于乙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凝血功能

组别

凝血活酶时间(sec)

凝血酶原时间(sec)

纤维蛋白原(g/L)

甲组(n=30)

26.12±1.80

10.00±1.02

2.03±0.47

乙组(n=30)

37.32±1.50

15.47±2.00

6.95±1.60

t

25.105

12.704

15.348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手术创伤对产妇身体产生伤害性刺激,引起应激反应,影响机体正常的凝血功能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易导致术后产妇生理功能紊乱,因此积极重视剖宫产手术麻醉,积极镇痛,减轻身体不适感与应激刺激,改善凝血功能意义重大[3-4]

妊娠是女性自然的生理过程,女性在妊娠过程中会随之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到孕中晚期女性凝血功能处于轻度高凝状态,属于一种生理性保护现象,有助于分娩后止血,但如果血液高凝状态超过正常范围则提示为病理性改变[5]。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aPTT、PT、Fbg指标值均低于乙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结合了2种麻醉方式的优势,改善麻醉效果,属于椎管内麻醉,应用特点包括确切效果、快速起效、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部麻醉药物用量小、药物安全性高等,用药10分钟内即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可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6]。右美托咪定是新型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药物使用特点包括几乎不影响产妇血流动力学,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抗焦虑效果;在麻醉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发挥明显的镇静效果,帮助稳定产妇情绪,改善因负性情绪造成的心理压力,改善母婴预后质量[7]。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激动突触前膜α2受体,抑制机体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终止机体传导疼痛信号,激动突触后膜受体,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对母亲血液动力学变化影响较小,受到增强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系统稳定性影响,改善高凝血状态。

综上所述,剖宫产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改善凝血功能。

参考文献

[1]周智丽,林学正,陈健,等.右美托咪定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高征产妇剖宫产术后催乳素分泌及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1,42(5):594-597.

[2]刘晓飞,栗俊青,赫建帅,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后路腰方肌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1,25(1):65-69.

[3]段磊,景桂霞.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术后镇痛及泌乳影响的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1):89-96.

[4]李云,朱免免,杨鑫,等.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1):175-178.

[5]邓双钊,温雪花,黎裕星,等.剖宫产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期间寒颤、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1,42(4):284-286.

[6]赵雪峰,苏林,冯磊,等.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中转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75-78.

[7]陈削均,俞瑾.右美托咪定在产科麻醉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6):118-122.




收稿日期:2021年7月16日

出刊日期:2021年7月25日

引用本文:林鉴.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当代介入医学, 2021, 1(13) : 1-2. DOI: 10.12208/j.jcim.2021.13.033


Copyright:© 2021 by author(s) and Open Access Journal Research Center.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62aadd2296abd_html_fb17a695465e8001.png62aadd2296abd_html_4a7841fc2f0d33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