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切扩术对慢性肛裂治疗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改良切扩术对慢性肛裂治疗的临床疗效

潘铄灵

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平昌县 6364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切扩术对慢性肛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入选的这6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30例接受传统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改良切扩术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VAS评分。结果:采用了改良切扩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以及愈合用时均是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应用改良切扩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肛裂的患者采用改良切扩术治疗的疗效确切,不仅手术用时短,且患者的愈合速度快,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更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肛裂;改良扩切术


现如今,慢性肛裂的发病率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在肛肠科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痔疮,给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只有及时采取治疗,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提升其生活质量[1]。本次的研究选取了我院所收治的共计6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样本对象,探究分析了改良切扩术对慢性肛裂治疗的临床疗效,现作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入选的这6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30例接受传统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改良切扩术的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26--61岁,平均年龄为(41.26±2.2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6--65岁,平均年龄为(43.29±2.33)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亲属均已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研究涉及内容经过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②相关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③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血液系统异常以及免疫系统异常的患者。④亲属或是自身不配合、中途退出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除术治疗:将患者肛裂病变组织完全清除,并彻底切断患者内外括约肌的皮下部分,Y字型修剪后使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充,并采用纱布加压包扎。

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改良切扩术治疗:将患者肛裂病变组织完全清除,斜向剪出1cm--2cm切口后,使用血管钳将患者内括约肌夹出并采用剪刀剪断1/2;对患者进行扩肛,打开程度为能容纳4指,Y字型修剪后确保引流畅通,使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充,并采用纱布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VAS评分。手术指标包含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以及愈合时间;通过VA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10分满分。7-10分为疼痛感强烈,患者难以忍受,生活受到巨大影响;4-6分为一般疼痛,患者有一定痛感但是可以忍受,对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分及以下为轻微疼痛,患者几乎没有痛感,生活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报告所涉及的样本对象资料如:患者的基线资料等情况均是经由统计学软件SPASS25.0进行统计计算和结果验证的,以百分比卡方对设计数据中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以T值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再通过P值的情况区分两组数据的对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示两组数据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采用了改良切扩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以及愈合用时均是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住院时间(d)

愈合用时(d)

对照组

30

25.29±3.77

8.98±2.56

24.85±6.55

观察组

30

20.54±3.21

6.27±1.20

18.87±5.41

T

-

5.254

5.250

3.856

P

-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

由表2可见,应用改良切扩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8.26±0.25

4.71±0.68

对照组

30

8.19±0.33

3.02±0.30

T

0.926

12.454

P

0.358

0.000

3 讨论

作为肛肠科非常多见的慢性肛裂在患者的慢性期会反复发作且愈合难度较大,临床上患者会表现出排便困难、排便出血、疼痛、腹泻等症状,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针对患者的情况,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切除术虽有疗效,但患者的切口愈合速度较为缓慢,且复发率较高,患者容易出现二次溃疡[2];而改良切扩术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将切口延长,能有效切除患者的内外括约肌并在松弛内括约肌的情况下保留部分括约肌以维持患者的肛门功能,改良后的手术操作更佳简单,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得到了显著缩短,疼痛也大幅度减缓[3]。根据本次的研究报告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用时、愈合时间均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且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VAS评分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肛裂的患者采用改良切扩术治疗的疗效确切,不仅手术用时短,且患者的愈合速度快,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更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明. 慢性肛裂予以改良式纵切横缝术的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2020(9):151,150.

[2] 谌建平,章敏,罗艳霞. 改良切扩术治疗慢性肛裂40例临床报道[J]. 当代医学,2017,23(33):120-121.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53.

[3] 魏峰. 改良裁缝式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