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4

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丹 闵芬梅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摘要:目的 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80名本校大专护理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Yufang Hao等编制的护生职业认同问卷,运用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的职业认同得分为64.94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80,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家中有无护理从业人员、疫情后是否感觉专业高尚以及疫情后是否愿意从事护理工作(P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护生的职业认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护生; 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Identity Scale)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1]。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积极心态,其主要表现在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从而直接决定护生的行为[2]。大量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感高的护生更容易坚持和完成护理学业,并成功转型为合格的护士,同时高职业认同的护生照护能力往往更强[3-5]。而职业认同感过低可能会导致护生中途退出护理专业、护理毕业生离职等[6]。而在2019年武汉新冠肺炎爆发时期,国家组织了近十万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而在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护士占了近7成[7-8]。近两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病毒变异,传播的速度和危害性增加,防范不可懈怠。护生作为临床的后备军,未来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本文调查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随机选取80名本院大专护理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一、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二、知情并同意参加。排除标准为:一、单独招生的学生(避免临床实习等一些因素影响);二、有严重精神心理疾病的学生。

    1. 研究方法

      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目的,设置了量表的基本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家中有无护理相关从业人员,新冠疫情后是否愿意继续从事护理工作、是否觉得护理工作高尚等。

1.2.2 职业认同感量表

使用Yufang Hao等[9]编制的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共 17个条目,5个维度,分别为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支持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其中条目12为反向计分,其余条目均为正向计分。采用 Likert-5 级评分方法,1分到5分分别对应于很不符合、较不符合、介于之间、较符合、很符合,分数越高,表明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越强,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827。

1.3 资料收集

由研究人员亲自在学校发放问卷,填写前征得被研究人员知情同意并要求其匿名完成问卷。研究人员当场收集问卷并核实问卷的有效性,剔除不满足要求的问卷,即剔除同一性答案和基础信息不完善的问卷。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92%。

    1.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62aaec490b9d6_html_8fdccb3f9d49e151.gif )进行统计描述。不同被调查人员的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女护生人数为74名,占92.5%,男护生6名,占7.5%,年龄最小值为18岁,最大值为22岁,平均年龄(19.85±1.379)岁。其中,独生子女占比43人(53.8%),非独生子女占比37人(46.3%)。家住城市的有27人(33.8%),住城镇的有20人(25%),住农村的有33人(41.3%)。其余频率信息均可在本文中表2中查询到。

2.2 研究对象职业认同感得分情况

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64.94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80,各个维度分值的见表1。

1 护生的职业认同量表各维度得分(分,62aaec490b9d6_html_8fdccb3f9d49e151.gif

维度

条目数

最小值

最大值

维度得分

条目均值

职业自我概念

6

16

28

23.29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2.52

3.88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0.42

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

4

10

19

15.53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2.27

3.88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0.57

社会支持与自我反思

3

4

14

10.46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2.10

3.49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0.70

职业选择的自主性

2

2

10

7.80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1.76

3.90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0.88

社会说服

2

3

10

7.86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1.78

3.93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0.89

总分

17

47

75

64.94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80

3.82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0.34


2.3 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为了探讨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对职业认同得分的影响,将职业认同得分作为因变量,调查对象一般资料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其结果表明调查对象性别、年龄、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四个因素上护生职业认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家中有无护理从业人员、疫情后是否感觉专业高尚、疫情后是否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四个因素上护生职业认同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详细统计结果见2

2 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单因素分析

特征

人数

分数(分,62aaec490b9d6_html_8fdccb3f9d49e151.gif

t / F

P

性别



-1.83

0.071

男生

7

68.71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3.77



女生

73

64.58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85



年龄



1.336

0.265

18

17

63.71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7.02



19

19

63.26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51



20

15

66.00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4.24



21

17

67.12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4.53



22

12

64.92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7.18



是否独生子女



1.111

0.270

43

65.60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93



37

64.16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63



家庭所在地



2.500

0.089

城市

27

66.93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20



城镇

30

63.75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82



农村

33

64.03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6.00



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



3.856

0.007

个人意愿

34

62.85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71



父母选择

14

64.29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7.03



高考调剂

17

65.82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4.73



就业影响

9

68.78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2.82



其他

6

70.00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3.58



家中有无护理从业人员



2.053

0.043

58

65.74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14



22

62.82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6.95



疫情后是否感觉专业高尚



5.299

0.007

64

65.94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39



9

6122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43



无所谓

7

60.57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80



疫情后是否愿意从事护理工作



4.203

0.044

77

65.19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57



3

58.33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9.02





3 讨论

3.1 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的职业认同显著提高

本研究中,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分为64.94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5.80,略微高于黄苗等[10]的研究结果(64.4962aaec490b9d6_html_3543f671d20da1b7.gif 11.59)。而本研究结果在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社会说服三个条目均值与黄的结果几乎一致。均值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以及职业选择的自主性条目上。而本研究所得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分显著高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护生的职业认同得分[11-12]。且在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等四个条目中,本研究条目得分均值显著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前。说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的逆行者精神唤起了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得护生明白了职业的高尚以及奉献精神。从疫情后是否感觉专业高尚和疫情后是否愿意继续从事护理工作两个条目中亦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实际行动下,坚定了护生从事护士专业的决心和信心。护生职业认同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平稳健康积极向上发展。

3.2 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这一结果与黄苗等[10]的研究结果几乎一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在抗疫一线的精神对高考完毕后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导致大部分护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意愿。家中有无护理从业人员的护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疫情下的护理人员始终在抗疫一线上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啧啧称赞与尊敬。这其中包括了部分护生的家属。因此亲人的模范作用对护生的职业认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疫情后是否感觉专业高尚和疫情后是否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职业认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疫情下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充分肯定他们付出的巨大努力、作出的重大贡献[13]。此外,各大媒体均对报道了护理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这些均使得在疫情后大部分护生已专业高尚为荣并坚定从事护理工作。

4 结论

高水平医疗护理专业队伍是国家面临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时的强大屏障,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后护生的职业认同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疫情后护生的职业认同显著提高,其主要因影响因素为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家中有无护理从业人员、疫情后感觉专业是否高尚以及疫情后是否愿意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陈松兰,陈慧,修云.对护生职业态度教育的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19):1704-1705.

  2. 王宁,徐江华,熊晓美.叙事教育在本科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培养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7,24(14):9-13.

  3. 朱晓嫒.护生职业情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6):21-23.

  4. Hensel D, Laux M. Longitudinal study of stress, self-care,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among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ator, 2014, 39(5): 227-231.

  5. Baldwin A, Mills J, Birks M, et al. Reconcil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A grounded theory of nurse academics' role modelling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J].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17, 59: 1-5.

  6. Galles J A, Lenz J G. Relationships among career thoughts, vocational identity, and calling: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J].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13, 61(3): 240-248.

  7. 刘晓虹.疫情防控一线护士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心理防疫对策[J].上海护理,2020,20(03):1-4.

  8. 彭运绿.疫情防控一线护士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心理防疫方案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9):156-157.

  9. Hao Y F, Niu H J, Li L P, et al. Measuremen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Chinese nursing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2014, 1(2): 137-144.

  10. 黄苗,陈莉萍,薛丹丹,牟绍玉.COVID-19疫情下本科实习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再认识及其对职业态度的影响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09):1472-1475+1479.

  11. 陈梅.高职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2):175-177.

  12. 王丽华. 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调查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9.

  13. 本报评论员. 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N]. 人民日报,2020-02-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