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导尿管灌肠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使用导尿管灌肠的临床应用

蒋海燕 陈忠旭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金堂 610400

摘要:目的:对使用导尿管灌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在科室随机选择10例造口病人,采用随意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例,采用传统灌肠包经造口灌肠,实验组5例,采用导尿管经肠造口灌肠,对两组灌肠效果、满意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使用导尿管与使用传统灌肠包相比,导尿管为硅胶材料,材质相对灌肠包的橡胶材质较软,减少了对肠道的刺激,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结论:在造口患者中实施导尿管灌肠,预后良好,患者及家属对灌肠操作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灌肠;造口;导尿管;

肠造口是出于某种医疗目的,以外科手术的方式自腹壁所作的开口,以利排泄物的排出。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共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但由于肠造口没有括约肌控制,故灌肠时会出现边灌边溢现象致灌肠液、粪便等污染患者衣服及床单元,不仅影响灌肠效果,还会给病人带来不舒服。为加强胃肠外科造口还纳术肠道清洁,提升造口还纳术后病人的恢复,减少感染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探讨新肠造口灌肠技术。本次探究选择10例病人使用传统灌肠包与使用尿导管灌肠,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如下:

1一般资料

在科室随机选择10例造口病人,采用随意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例,采用传统灌肠包经造口灌肠,实验组5例,采用导尿管经肠造口灌肠。对照组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区间58-82岁,平均年龄(70.34±5.41)岁。观察组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61岁,年龄最大80岁,年龄均值(70.53±4.82)岁。两组基础信息(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包灌肠的方法

传统灌肠包经造口灌肠,采用灌肠筒和一次性橡胶肛管,操作时将肛管自造口部位直接插入进行灌肠。但因为肛管过硬,患者自感造口处不适,且肛管容易从造口处滑脱、清洁不到位导致胃肠道准备工作差,且术后可能发生吻合口瘘、感染的问题。

2.2实验组采用导尿管经造口灌肠的方法

2.1.1准备传统灌肠包和导尿管,根据医嘱准备浓度为0.1%-0.2%的肥皂水500-800ml,温度低于41℃,温度太高会烫伤造口的粘膜,温度太低则会刺激肠道,引起腹部不适。

2.1.2 协助患者去平卧位,将造瘘口用食指轻轻扩肛,扩肛的同时探查有无硬结大便或宿便,再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使造口处于高位,将导尿管用石蜡油润滑后轻轻插入造瘘口,如无阻力或宿便,肠造口适宜的插管深度是 10~ 16 cm,如有阻力或宿便,宜边灌边插,或使肠管充盈、去除阻力因素后再尝试插管。将导尿管的球囊注水,轻轻拉扯导尿管,以导尿管不脱落造瘘口且稍有阻力为宜。

2.1.3 在导尿管与连接尿袋处连接灌肠包肛管,使灌肠液流入造瘘口,开始灌肠时,灌肠液注入不宜过快,无灌肠液流出,且病人无不适后可根据病人感受调快注入灌肠液速度。

2.1.4灌洗液全部灌进肠道内后,将导尿管球囊水用空针抽出,拔出导尿管,将造口袋重新安置,可将臀部用软枕垫高等待20分钟后,告知病员及家属将造口袋下端打开,用便盆接住流出的灌洗液,并观察灌洗液中有无粪便,询问患者有无腹胀及任何不适。

3结果

对照组:肠道准备不满意,病人灌肠时自感不适,肛管易从造瘘口处滑脱、灌肠效果差、术后恢复慢。实验组:获得了病人的良好反馈,肠道准备满意,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导尿管不易从造瘘口滑脱,灌肠效果好,术后恢复快。

4 讨论

灌肠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并不鲜见,其利于肠道清洁,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排气、排便,还能够经肠道为患者提供药物及营养供给,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传统灌肠包经造口灌肠,容易对患者的肛门、直肠产生刺激,甚至还会使患者的肠粘膜受到损伤,加剧其的不适及疼痛感,并且,经常发生肛管自造口滑脱、清洁不到位等情况,增加各类并发症风险,于恢复不利。该背景下,直接自造口部位插入肛管进行灌肠,灌肠速度过快,稍有不慎,便会出现灌肠液外流情况,引发污染,导致整体疗效大打折扣。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受自身年龄影响,耐受度低,肛门括约肌松弛,灌肠液很难在体内长时间保留,一旦将肛管拔出,容易发生灌肠液外流问题,影响灌肠效果,不得不重复灌肠,从而加剧患者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及发展,导尿管灌肠在临床应用普遍,效果备受肯定。导尿管灌肠指发挥导管作用,经直肠插入结肠,实施液体灌注,对肠蠕动产生刺激,清洁、软化粪便,起到通便排气的作用,灌肠过程又不会使患者感到痛苦、不适。

依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实施导尿管经造口灌肠方式,将灌肠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于造瘘口内插入经石蜡油润滑过的导尿管,增加液体灌注量,从而使灌肠速度及顺畅度增加。灌肠操作中所用的双腔气囊导管为橡胶材质,质地柔软,管径细长,不会对患者的肛门、直肠产生太大刺激,同时,尿管比较细,灌肠速度相对比较慢,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下腹胀满感。该背景下,注水的导尿管球囊与肠管紧密贴合,使导尿管和肠壁之间处于封闭状态,不会发生灌肠液外流情况,而处于膨胀状态下的水囊能够对导管进行有效固定,预防其脱出,直肠也不会受到灌肠液刺激而发生排便反射。待导尿管拔出,球囊中仍有液体存留,便于将残余块状粪便彻底清除。导尿管灌肠既能够确保灌肠充分,还符合患者的舒适度要求,因而被广泛应用。结果提示,5例经导尿管灌肠的患者反馈良好,患者及家属对肠道准备工作均非常满意,并未发生导管脱落情况,预后良好。

综上,使用导尿管与使用传统灌肠包相比,导尿管为硅胶材料,材质相对灌肠包的橡胶材质较软,减少了对肠道的刺激,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佳琪、应立英、于晓侠 肠造口病人清洁灌肠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5):2633-2635

黄金,廖琪英 一次性鼻腔冲洗器在人工肛门造口灌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118-作者简介:蒋海燕(1990 -),女,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本科,护师,胃肠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