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评分系统在急救护理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创伤评分系统在急救护理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党怡 谭媛【通讯作者】

西安市中医医院 710021 陕西 西安

【通讯作者】:谭媛

摘要创伤评分系统是一种将创伤数字化表述的系统,具有客观、科学的特征,通过创伤评分系统对患者创伤予以评价,是保障其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此,本研究着重就当前创伤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予以综合评价,并介绍在急救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创伤评分系统;急救;护理;进展


创伤临床中较为普遍,尤其近年来交通伤害、事故伤害相对较多,一旦发生伤害后,需要针对患者予以治疗,但治疗需要了解患者的创伤程度,因此对患者进行创伤程度予以评价是尽早治疗的重要措施。相关研究显示,创伤死亡高峰期为发生后的10min内,因此被称之为白金10分钟,尽早予以治疗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

1.创伤评分系统

创伤评分系统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所提出,是一种多参数、高度量化的方式对创伤进行评价与描述,自从被提出后建立了多种创伤评分系统,有研究显示,目前有50多个创伤评分系统在院前、院内创伤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一般而言,创伤评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优点包括:其一,准确,准确对创伤患者伤情予以评价,是创伤评分系统最为重要的目标;其二,快速,鉴于创伤患者中危重比例相对较高,尽快对伤情予以评价是保障其后续治疗的重点;其三,来源易得,由于患者创伤程度严重,早期开展治疗十分必要,因此对患者的评估资料应为容易采集的资料,否则会增加评估难度。临床中创伤评分系统主要包含3大类型,分别为解剖学评价系统、生理学评价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常用的评分法包括:简明创伤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创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新创伤严重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格拉斯哥昏迷测试(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等[2]

2.创伤评分系统在急救护理评估中的应用

2.1创伤严重评分法与新创伤严重评分法

创伤严重评分法主要是将人体分为6大区域,分别为头颈区域、面部区域、胸部区域、腹部区域、盆腔区域、四肢区域、皮表区域,如果患者是多发伤害,则就3个最为严重的损伤区域加以统计,计算其平方和,所的结果就是创伤严重评分,该评分系统主要针对患者的多发伤害予以综合统计,因此临床之中多数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评估之中[3]。新创伤严重评分法则是创伤严重评分法的一种改进评分系统,该系统针对患者身体任何区域3个最高的创伤严重评分的平方和,因其准确性水平较高,计算方式简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创伤情况,进而确保对患者伤情、预后效果的评估。创伤严重评分法与新创伤严重评分法均以人体解剖结构作为基础,无法针对性的针对患者年龄、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是二者共同存在的弊端[4]

2.2修正创伤评分法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法

修正创伤评分法主要包含4个部分,分别包括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意识状态,分值与患者创伤严重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说,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伤害程度越轻,修正创伤评分法多数应用于创伤患者预后评估之中,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法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创伤或病情评系统,最早是在1981年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所提出的评估体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法分为急性疾病与慢性健康两大系统,其中,急性疾病主要针对人体急性的生理状态予以评价,慢性健康则是面对慢性病与健康状态加以评估,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系[5]。另外,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法基础之上,进一步以临床实际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形成了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法,该系统更加简化,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急性疾病/创伤、慢性健康状况、年龄,在临床中一般多适用于重症监护室之中,能够就患者创伤程度予以评价,也是患者死亡率评估的重要系统。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法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多个版本的评估系统,分别在不同领域得以应用[6]

2.3创伤评估法

创伤评估法是一种针对患者创伤情况与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之中,主要包括5大部分,分别为循环状态、呼吸状态、胸腹状态、运动状态、语言状态,评估后7分以上(含7分)标定为轻度伤害、7分以下则标定为重度伤害。随着临床应用创伤评估法进一步进行修正,形成了新的创伤评估法,其步骤相对简单,在院前急救中使用效果确切,具体步骤为:先对患者开展颈椎制动,并维持患者呼吸频率与气道通畅性;随机开展呼吸系统的检查,始终予以通气;如果患者存在出血症状,则对其实施止血治疗,并建立循环;最后为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评估患者意识水平。

3.小结

综上其述,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创伤评分系统应用效果较好,尤其是在上述基础之上进行改进的各种版本,其应用针对性水平较高,国内外均针对创伤患者严重程度予以充分分析,针对患者予以危重伤员识别、分诊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勤,宋祥金. AIS-ISS评分结合VICPO急救程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2):152-154.

[2] 夏玲芸,韩惠芳,刘烨. 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157-159.

[3] 张艳红,王娜,鲍冬梅,等. 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护理在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4):37-39.

[4] 张丽丽,王丹. 基于修正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3):160-162.

[5] 周瑞云,李方航. 基于修正创伤评分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9):1303-1305.

[6] 梅丛敏,华素萍,邵小兰. 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促醒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31):4410-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