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3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刘坤 仇玉桃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453

【摘要】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机械通气,给予观察组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血气检验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能快速改善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行性;有效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ethods 62 children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0 were studi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 pulmonary surfactant.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and blood gas test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wborn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an quickly improve blood gas indexes with remarkable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pulmonary surfacta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easibility; Effectiveness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新生儿来说不仅严重损伤其身体健康,还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该类疾病的主要发作群体是早产儿,新生儿发病后临床主要表现是呼吸窘迫、发绀、呻吟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1】。目前临床中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途径是机械通气,但是很多新生儿及时采取了通气措施,但是血气检验指标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2】。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对肺泡表面张力有效降低,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得到了良好的效果【3】。本研究分析了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女(13:18),胎龄29-36周,均值(31.38±4.13)岁;观察组男:女(12:19),胎龄28-35岁,均值(31.14±4.08)岁,两组资料(P>0.05),能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初始通气参数设置为PIP(H2O 16-25cm)、FiO2 (0.5-0.8)、Ti(0.45-0.6s)、PEEP(H

2O 4-5cm)、RR(30-45 h/min)。治疗期间结合新生儿的血气检验指标和体征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及时的、合理的调整,机械通气模式选择双水平正压通气、高频震荡通气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固尔苏)。猪肺磷脂注射液首次注射剂量(100-200mg/kg),相关人员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变化,如果出现进行性呼吸衰竭症状加重,需要二次经气管插管直接注入37℃猪肺磷脂注射液(100mg/kg)(间隔8h),加压给氧2min,对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进行调整。

1.3 指标观察

(1)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气指标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血气指标显著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血气指标无变化。(2)对比两组血气检验指标,以PaCO2、PaO2、SaO2水平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处理数据,( 62aaf43b79448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1

21(67.74)

8(25.80)

2(6.45)

29(93.54)

对照组

31

14(45.16)

9(29.03)

8(25.80)

23(74.19)

x2





4.292

P





0.038

2.2比较两组血气检验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气检验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血气检验指标(62aaf43b79448_html_9dbc1a95e1a04904.gif ±s,分)

分组

例数

PaCO2(mmHg)

PaO2(mmHg)

SaO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1

46.28±

10.53

24.31±

5.23

65.33±

8.27

88.07±

7.05

71.06±

10.28

95.08±

3.07

对照组

31

46.65±

10.58

31.09±

8.59

65.56±

8.31

75.23±

8.64

71.64±

10.37

89.24±

5.09

t


0.138

3.753

0.109

6.410

0.221

5.470

P


0.890

0.000

0.913

0.000

0.825

0.000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因【4】。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通气设备和技术得到了完善和更新,临床中抢救成功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总体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即使抢救过来的新生儿也普遍有肺泡不张、容量小等一系列问题,对呼吸窘迫症状改善效果并不理想【5】。

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机体自身严重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不能正常的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达不到有效容量【6】,因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现阶段临床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越来越广泛使用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式。大量临床试验数据证实【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治疗中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效果。参与本研究的使用联合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效果较为理想;观察组的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等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能够快速改善血气指标,使其大量缩短使用呼吸机和住院时间,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能快速改善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玉伟, 张宇茂.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价值[J]. 中国处方药, 2019, 17(12):132-133. 
  [2]贺文琪, 王坤. 危重症专职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1):119-121. 
  [3]董朝琼, 唐小凤. 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研究[J]. 现代医学, 2019, v.47;No.317(11):126-129.

[4] 李天浩,林新祝.早期呼吸支持技术对早产儿神经系统预后的影响[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8,33(5):392-396. 
  [5] 彭好,陈夜,曹安来.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低碳酸血症的情况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7):834. 
  [6] 张艳,李书芳,蒋秀芳,等.NAVA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18,38(6):441-445. 
  [7] 王瑶,唐云飞,王佳丽.整体护理在行CPAP持续加压供氧治疗NRDS患儿中的干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9,12(1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