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干预用于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层级护理干预用于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价值探讨

刘秀娟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北京 100043


摘要:目的 探究层级护理干预用于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选取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对象,开始时间是2019年5月,结束时间是2020年5月,参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另外40例为研究组,采用层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层级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消除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血液透析;层级护理;并发症;

前言

血液透析虽然可维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功能,使患者的生命得以维持,然而,治疗时伴随恶心、头痛、头晕等并发症,在患者接受透析前及透析结束后还可能出现透析失衡综合征,如烦躁不安、血压上升及胃肠道反应等,继而出现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其治疗积极性下降[1]。因此,应当重视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层级护理干预用于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对象,开始时间是2019年12月,结束时间是2020年12月。参照组,男、女各18例、22例;年龄31-62岁,平均(47.56±3.43)岁。研究组,男、女各19例、21例;年龄32-64岁,平均(47.89±3.27)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患者在入院后,由医护人员讲述疾病知识,指导患者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强调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并做好先兆反应的观察,及时处理。

给予研究组层级护理:(1)护士分级:在护理质控时做好护理人员的分级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包含高级护理人员、中级护理人员、低级护理人员,分级依据是资历、工作年限等,分配工作任务,要求职责分明。(2)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划分,包括低危、中危、危重患者,对于危重者,增加巡视次数,每隔2小时辅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给予鼓励与支持;对于中危者,讲述治疗成功案例,树立治疗信心,并给予心理疏导,患者感受到关心与关爱,消除负性情绪;对于低危者,指导运动锻炼,实施心理疏导,加速恢复。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其中焦虑情绪评估量表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情绪评估量表为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各量表满分为80分,随着分数升高,患者则越焦虑、越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对研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示;两组患者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2.50%,其中感染1例,肌肉痉挛0例,低血压0例。参照组并发症发生6例,发生率15.00%,其中感染3例,肌肉痉挛2例,低血压1例。对于并发症发病率,研究组为2.50%,参照组为15.00%,P<0.05(X2=4.5223)。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对比两组心理状态(`x±s,分)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55.41±4.35

30.74±4.22

55.65±4.22

30.24±4.15

参照组

40

55.47±4.30

43.20±3.54

55.60±4.27

43.40±3.52

t

/

0.062

14.484

0.053

15.484

p

/

0.950

0.000

0.957

0.000




3 讨论

血液透析为肾病患者常用治疗方法,属于肾脏代替治疗,通过透析排出机体代谢废物,维持机体的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并排出多余水分,使患者机体浮肿现象得到缓解,临床效果良好[2]。在传统护理模式中,疾病作为护理中心,强调治疗成功,而忽略了心理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等,从而极易引发多种不良事件,造成医护纠纷[3]。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层级护理,分工合作,权责分明,使得护理人员分工更加优化,工作制度也不断完善,促使护理质量有效提高[4]。同时,在层级护理中,护理质量可以得到持续的监控,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将个人特长应用于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本次研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层级护理,结果可见,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层级护理,可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分配合理性达到最大程度,促使患者的病情加速恢复,预防并发症,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5]。研究结果中,护理后,研究组SAS(30.74±4.22)分、SDS评分(30.24±4.15)分低于参照组(43.20±3.54,43.40±3.52,P<0.05)。

综上,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层级护理,有效消除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患者满意评价,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曹紫千. 层级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561-563.

[2]陈玲玲. 基于需要理论的层级护理方案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7):978-981.

[3]何小权,李君芝. 层级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69-70.

[4]张维华,段秀梅. 基于需要理论的层级护理对血液透析合并膀胱癌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3):374-377.

[5]王芳. 层级护理模式对ICU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 健康大视野,2021(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