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规范化培训及专科护士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护理规范化培训及专科护士培养研究

王丽霞 赵雪梅 黄崴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急诊科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733000

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培训及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为探究更加科学、高效的护理培训方法,于我院若干临床科室中选取78例实习护士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据调查分析,所有实习护士均符合入组标准,可参与实验,同时在入组后,将78例护士随机分配为两组,即使用常规培训方案的对照组和使用规范化及专科培训措施的观察组,每组39例,对比两种不同培训方法的实际效果。 结果:通过实验分析来看,使用规范化及专科培训措施的观察组,在培训后,其总平均分(81.26±2.16)分,理论知识平均分(14.69±1.77)分,临床技能评分(31.49±5.02)分,专业面试平均分(36.89±3.37)分;反观应用常规培训方法的对照组,以上平均分分别为(68.92±3.57)分、(10.33±1.28)分、(22.57±4.19)分、(25.68±2.55)分,相比之下,观察组护士的专业技能评分更高,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护生中,学习情况优秀、及格、不及格例数分别为19例、20例、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4例、18例、7例,对比来看观察组护生成绩更优,(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及专科培训措施进行护理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护生专业素质。

关键词:护理培训;护理规范化培训;专科培养;考核成绩;实际价值

前言:现如今,护理已经成为诊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与诊疗工作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可以为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帮助。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在逐年提升,给护理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出了一道难题[1]。目前,各大医院均走在护理培训的探索道路中,其目的均是要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面对愈加严峻的工作形势。护理规范化培训、专科培养是护理培训工作中的重点,也是当下常用的新型护理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性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学习,本次对照实验中便探究了这一方法在护理培训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共78例,实验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普外科、急诊科、神经外科、骨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中抽取,均为处于实习阶段的护生。据调查分析,其中包括46例本科学历和32例大专学历,在入组前均自愿同意参与实验,于同意书中签字,且无中途退出情况。入组后,将其随机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护理培训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78例护生中男女比例为7∶71,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5岁,平均年龄(22.03±1.48)岁。对比来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培训方法应用于对照组,带教人员需根据护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大纲,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观察组需采用规范化护理培训措施。(1)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对于护理教学工作来说,完善的培训体系是高效化、高质量化培训工作的重要前提,常规护理培训工作中无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2]。对此,应当重视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建立,管理部门需根据实际,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培训体系的建立,而且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另外,当下医疗卫生领域中护理专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应适当引入一些更为实用的护理技能。(2)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如今各科室医疗卫生工作中均离不开护士的参与,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应根据护生所属科室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的教学,如对于骨科护生,应重点学习基础护理、疼痛管理、早期康复训练方法等;再如对于神经外科护生,需培养其风险防范意识、各种规范化护理操作等等[3]。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过于单一的进行教学,应根据护生所属科室的不同,与其护士长沟通,制定更加有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同时,也应重视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当前医院患者众多,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较浅,甚至有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需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向其讲解一些健康知识,并促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且这已经成为护理人员的必备技能。(3)教学评价: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学评价,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考核,且要从综合、全面的角度出发,检验护生的综合素质[4]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学习效果,并将其作为实验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的统计学处理工具选用SPSS20.0,使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X2检验,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1. 结果

2.1 成绩分析

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对比(分)

组别

n

总平均分

理论知识评分

临床技能评分

专业面试平均分

观察组

39

81.26±2.16

14.69±1.77

31.49±5.02

36.89±3.37

对照组

39

68.92±3.57

10.33±1.28

22.57±4.19

25.68±2.55

t值


13.254

9.636

9.024

10.117

P值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护生的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学习效果分析

2 两组护生学习效果对比(%

组别

n

优秀

及格

不及格

优良率

观察组

39

19

20

0

100%

对照组

39

14

18

7

82.05%

t值





9.636

P值





<0.05

对比来看观察组护生成绩更优,(P<0.05),详情见表2。

  1. 讨论

护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意义,不仅可以为临床科室的护理队伍提供新鲜血液,也能够促进我国护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从当下实际现状来看,我国的护理培训较之西方国家依然比较落后,尤其是在专科护士培训方面,虽然当下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依然存在有不足[5]。现如今,我国护理行业在持续不断的朝着规范化方向前进,且在专科护士培训方面也小有成就。本次对照实验中,围绕护理规范化培训及专科护士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通过调查得知,医院现有护理培训模式较为传统,滞后性、局限性大,无法有效促进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而通过开展护理规范化培训,无论是普通护士培训还是专科护士培训均有所改善,从实验结果分析来看,应用护理规范化培训的观察组,护生的总平均分、理论知识平均分、临床技能评分、专业面试评分分别为(81.26±2.16)分、(14.69±1.77)分、(31.49±5.02)分、(36.89±3.37)分,较之对照组(68.92±3.57)分、(10.33±1.28)分、(22.57±4.19)分、(25.68±2.55)分明显更高,(P<0.05)。

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将建立规范化护理培训体系作为工作重点[6]。在过去,护理培训工作往往由护理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但并无完善的管理体系,以至于管理工作一直较为冗余,且在带教时,直接为每一名护生指派一名护士作为教员,但是教学培训工作往往效果不佳。但在重点开展规范化培训,建立完善的护理培训体系后,促进了护理培训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据过去调查研究,医院各临床科室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护士综合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使得护理质量无法有效提升,但当前新时期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有极大地提升,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规范化护理培训工作的开展非常必要,也是促进护理工作朝着更加优质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7]。从本次实验中表2来看,观察组护生的学习成绩优良率高达100%,反观对照组仅为82.05%,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

通过本次对照实验分析来看,在护理培训工作中开展规范化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护生专业素质,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李熹雯.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的探索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6.

[2]戴伶俐,刘清. 我国专科护士培养使用现状及其规范化培训教育趋势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52+255.

[3]马晓林.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

[4]张丽莎. 血液净化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

[5]郭秀涓,林翠霞. 中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7,23(05):118-119+122.

[6]王敏,黄慧文,王艳,王加凤,曹文学,陈月莉. 信息化模拟病房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7,32(11):17-19.

[7]梁晓波,戴艳梅,李俊新,陈子坤,程淑玲. 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讨[J]. 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