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体能锻炼中环境资源的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浅谈幼儿体能锻炼中环境资源的优化

王韵景 孙丽莎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312300

摘要:幼儿园体能锻炼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每一名幼儿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选择一项或几项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让每一个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让“终身体育”意识伴随其成长。通过体能锻炼,使各种能力得以提高,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活泼、阳光、乐观的性格,培养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坚强面对挫败的体育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体能锻炼的需要,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问题;体能锻炼;优化;

一、问题呈现

孩子多,场地少,是城市公办园存在的一个普遍共性的问题。笔者所在幼儿园户外器械设置相对固定,户外游戏场地利率还不高,设置相对有不合理的地方,材料与场地的结合还不能够充分让孩子畅游的欲望充分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对户外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在笔者所在幼儿园的运河文化背景下户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方面还处于初探阶段,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反思,才能够保证幼儿体能锻炼得到发展,保障幼儿撒开脚丫持续奔跑,保障幼儿上下肢力量发育均衡,从而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直指问题解决的优化策略

(一)小场地,慧利用

1. 大型器械主题情境化提高幼儿体能锻炼的兴趣。

问题呈现:

户外活动时间,中班一幼儿吊在大型玩具的吊环上,激动地喊着老师观看他成功吊起的场面,可是不到5秒的时间孩子就坚持不住,掉了下来。

教师的思考:通常情况下中班幼儿至少能坚持住15秒,大班幼儿能坚持住20秒以上,为何幼儿只能坚持两三秒就掉下来?通过多次观察,又发现为何大多数幼儿不选择此区域游戏或者跃跃欲试但还是最终离开?

原因分析: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对幼儿的实际测试,教师发现幼儿的上肢力量不足,手部抓握能力不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欠缺。针对此问题,班级教师进行了反思,并留心观察了整个园区大、中、小幼儿分别玩大型玩具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与数据分析,用量化的方式在园所的教研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幼儿园户外教研组针对此情况立即开展行动,进行了一周的跟踪观察,得出如下结论:幼儿通常把大型玩具当作娱乐场进行最简单且重复的爬上滑下与追走奔跑游戏,娱乐性更多于锻炼性,且越是年段偏大的幼儿对玩大型玩具的兴趣成反向关注。大型器械的一些隐形的体能锻炼功能常常被忽略,如吊环等高难度部分,少有幼儿问津,底座的锻炼价值也常被忽略。教师习惯于看护幼儿安全,对大型玩具的功能开发与组织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锻炼意识相对欠缺。

优化实施:

幼儿园户外项目教研组通过组织教师现场考察、沙龙研讨等形式共同研讨与开发大型器械的各个部分的体能锻炼功能,根据幼儿年龄段有效组织游戏活动,结合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大型器械的潜在教育价值。

(1)根据大型器械具有的功能组织活动,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不同形式体育游戏活动,以满足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如小班可以玩捉迷藏游戏;中班可以玩竞赛性游戏。如利用娃娃城夺红旗大战。(教师需要准备一面红旗,然后把红旗放在娃娃城的中间位置,幼儿分成两组或多组,从娃娃城的不同方向上来,但都必须经过钻、爬、攀登等一系列过程,并且必须全组都到为胜。)大班可以挑战高难度、高力量的游戏。

(2)结合辅助材料组织主题性综合游戏。适当地增加辅助材料,可以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兴趣,使幼儿在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中得到综合性锻炼。如小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动物运粮游戏。幼儿扮演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背着粮食(沙包),爬过草地(大型玩具下面垫上垫子),翻过小山(大型玩具),通过小桥(平衡木),把粮食安全送到家(筐子)。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平衡能力与不同姿势攀爬的动作得到了有效练习。

2. 从混沌化到有序化——平面操场方阵项目化

问题呈现:

户外活动时间,全园幼儿集中到仅有的游戏场地,不仅造成场面混乱,导致告状现象屡屡发生,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关键是受场地的局限性,幼儿的大动作无法发挥,因此也得不到该有的体能锻炼目的。

寻找原因:

场地小(客观原因);

场地缺乏有效合理的规划(主观原因);

缺乏时间有效管理(主观原因);

思考:如何让幼儿的户外活动像马路上的交通一样井然有序地各司其职,各走其道,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减少安全隐患。

优化实施:

合理规划活动空间。针对问题,项目组继续组织教师利用午休时间现场调研,集思广益,反复研究,充分利用园所的地形地貌,勾画、设计出合理运动空间。经过反复尝试,多次调整,不断验证,最终决定运用几何形状与线条相结合的形式对活动场地进行有效的分割。如,场地中间圆形设置为一物多玩区(3个),量化上满足了较大化的弹性空间,支持了幼儿各种创造性游戏的开展需求;跑道设置在最边围呈方形,既美观又不影响其他活动区域的幼儿;骑行区由于占地较大,设置在操场四周,围绕整个活动场地以大椭圆形为主要外观形状,如遇到障碍设置斜坡,既解决了骑行运动的持续性问题,也增加了挑战性与趣味性。钻爬区和平衡区对运动空间的要求相对不是太高,且两种活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因此将这两个区域设于相邻的位置,以满足幼儿组合运动游戏的需求。

通过空间与时间的科学合理调整,实践证明,不仅解决了一直存在的场面混乱、危险潜在的问题,更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大展身手,各种活动也可以像交通一样井然有序地各司其职,各走其道,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减少了安全隐患,更增加了游戏的秩序性。

经过优化改造,现在幼儿园的每一处活动场地,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到来,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玩法。这样的操作不仅解决了场地小问题,更开发了户外每一处可利用的资源,尊重了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征,最终达到锻炼体能的目的。所以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儿童向上生长的画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8.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