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以“说数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增质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3

“双减”背景下以“说数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增质提效

陈丹萍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中学 510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说数学”模式的研究,从它的必要性、内涵、运用策略、实施案例及意义,阐述其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说数学”模式,课堂教学


引言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减轻学生的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通过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双减”政策向课堂要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停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吸收,易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并造成两极分化的状况。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说数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与合作,能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说数学”模式是目前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需要

“说数学”模式正是目前“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效果的需要,重点解决课堂的相关问题:

(一)固化的教学观念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仍有不少的教师难以转变教学观念,课堂中以讲授为主,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能看到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的推动作用。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不够透彻,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够重视。

(二)保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或学生做、老师讲。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一味地灌输解题套路,学生缺乏思考下只能机械地接受。在习题课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后,教师讲解,看似学生“学会”很多知识,其实对听到的大部分内容只是模糊的感知,对于基础薄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学习效率低,感受差,易导致学习动机低下。

(三)单一的学习评价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借助书面练习和测验,评价的手段使结果过于强调等级的划分,难以实现激励全班积极学习的目的。只注重“双基”和应试技能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说数学”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说数学”是指个体用口头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具体认识、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学习情感、体会等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数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1]。结合我校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对“说数学”进行新的探索得出“说数学”模式,即“说题意”“说思路”“说感悟”。将头脑中隐性的解题思路或相关知识等用语言的形式外显化,是提炼知识、梳理思路,并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语言表达的句式主要是“根据——,得到——”或“因为——,所以——。”

数学的题目包含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对题目的理解是探究知识的前提,所以“说题意”是学习重要的第一步。学生以“说”的形式,对题目进行深入阅读。找出题目中出现的数学语言符号,说出与之相关的知识,以达到理解题意的效果。已有的知识是其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说题意”判断其认知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及时补充;第二步是“说思路”,学生将在审题的基础上加深数学思考,数学的思考方式包括计算、证明、归纳、建模等,将头脑中的数学思考过程经过组织语言后有理有据地说出,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外显;“说感悟”是提升的重要步骤,完成一道题后,经过对前后知识的对比内化学习内容,完善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掌握数学的基本思维。

.“说数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一)常用教师期望

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实验证明当学生受到教师的重视、关心以后,能改善自己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收到实际效果。常用教师期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爱护和信任。人内心具有希望受到重视、肯定和关心的本性,当这种天性得到满足之后,他就会在某些方面爆发出巨大的热情来。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越学越好。

(二)善用生本资源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学习现象。所谓观察学习,指观察者能够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进行模仿学习。在教学中,个别学生能熟练“说题意”、“说思路”和“说感想”,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模仿及自我调节学会运用“说数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

(三)巧用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能做出积极的反应,教师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并及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树立信心,或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保持学习的积极情绪。

.“说数学”模式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图1中,一架2.6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为2.4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吗?

Shape1

图1

教学过程:学生独自利用木棒演示梯子滑动的过程,在观察梯子滑动的过程中挖掘存在的数学问题,思考以下问题并分析如何解决。

问题1:在梯子滑动的过程中,常量是什么?变量是什么?

问题2:要求出梯子外移的距离BD,先要求出哪两个量?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和知识点?

小组内探讨,解决以上问题。

讨论结束后,甲学生上台展示问题解决过程:“梯子从AB处滑到CD处,所以AB=CD=2.6m,题目要求我们判断BD是否为0.5m,可以通过BD-OB求得BD的值进行判断。现在先求OB,因为AO=2.4m,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墙角∠AOB=90°,根据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所以0B=1m。因为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所以AC=0.5m,线段CO=AO-AC=2.4-0.5=1.9m,由此可知,RtΔCOD的直角边CO=1.9m,斜边CD=2.6m,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D²=3.15,因为1.8²=3.24,1.7²=2.89,所以将1.8²的底数不断减小,精确到百分位后,发现1.77²=3.13≈3.15,所以OD≈1.77m,最后可以求出BD=0.77m。所有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时,梯子底端B并不是也外移0.5m,而是外移约0.77m。这道题是动态变化的,变化前后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并且两者的边有关系,用了两次勾股定理。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无理数,并且需要对其开方运算,通过猜测大概范围,一次次尝试找到平方接近3.15的数,最后找到1.77时很开心。

乙同学展示不同的问题解决过程:“我的思路是先假设低端也外移0.5m,求出外移0.5m后的长度,与实际的进行数据对比。OB=1m,如果梯子低端也外移0.5m的话,OD′=1.5m,即OD′²=2.25,但OD²=3.15,所以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时,梯子底端B并不是也外移0.5m。我的方法避开了无理数的估算过程,更快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的思路都很清晰,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乙同学的方法简洁,能快速准确进行判断,甲同学的方法不仅能判断是否外移了0。5m,还能求出外移的具体长度。两种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直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观察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了解各组的讨论进展,发现有的组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要通过标识和手势的引导,吸引并保持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利用适当的板书让全班的思维都能跟上。“说题意”以疑引思,通过解读题意,分析已知和未知,对题中的疑点不断追问,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探讨,激发求知的探索欲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说题意”可以了解到部分学生没有发现隐藏条件∠A0B=90°,个别学生在木棒移动的动态过程中不能获得基本几何图像,以及有同学认为RtΔAOB与RtΔCOD全等。在解读题意的过程中能发现不少问题,及时处理,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说思路”以旧引新,因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具有连贯性,所以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以“前因后果”的方式将思路说出,让听的人有机会了解、分析和对比别人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甲同学和乙同学展示了不同角度的解题思路,让大家感受数学思维的美。“说感悟”环节不仅能内化知识,也能表达对数学学习的情感,甲同学多次计算找到1.77时的兴奋是持续热爱数学学习的强针剂。

.“说数学”模式的意义

(一)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说数学”模式能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发现和提出、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沟通、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二)不同的学生取得不同的发展

“说数学”模式具有开放性,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在小组交流和结果展示中,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利用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知,在沟通中增强数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掘潜能。

(三)人人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兴趣、自信心等品质,有助于形成“乐学”“爱学”的态度,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基本动力。在学习化社会中,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潜质,即在他们离开学校后,仍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说数学”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增长信心,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结束语

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保障,本课题研究以“说数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及时帮助学生处理遇到的困难,多一些鼓励和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说”。

[1]钟进均朱维宗.从默会知识例析“说数学”[J].中学数学研究.南昌:江西

[2]孔凡哲.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