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文物保护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浅谈博物馆文物保护教育

祖标林

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457000


摘要: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随着博物馆参观人数的日益增多,大量博物馆教育活动随之配套开展。与此同时,完善博物馆教育体制、突出教育特色、改善教育方法、强化教育效果也成为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文章对国内博物馆文物保护利用的各项政策下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展开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教育

博物馆是国家综合性服务场所,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促进国民个人素养提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50年至今,博物馆相关文件从无到有,从文物和博物馆工作条例到文物保护法规及博物馆藏品和文物定级的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可以看出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已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与变革。

1国内博物馆教育

2020年10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在提高中小学生充分利用纪念馆和博物馆学习效果的同时,应更进一步建立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使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意见》鼓励在学校内开设校内博物馆课程。做到展览和教育并重,策划适用于青少年的、寓教于乐的专题陈展以及社教活动,并积极充分地开发博物馆内的文化教育资源。在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的同时,馆校签订长期的共建协议,联合开发系列课程,将博物馆建设成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探究如何拓宽博物馆教育的新方式。此外,通过共同举办馆校间的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定期到博物馆内参观和学习,增加互动和交流。该《意见》的出台,彰显出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尤其是其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也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近年来,国内博物馆教育体系和内容越加完善和丰富,尤其是国内的一级博物馆,作为国内博物馆的“领头羊”,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策划实施了诸多内容优秀、形式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在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结合本土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将文物的历史价值与当前社会教育需求相结合,涌现出诸多优秀的社教案例,多数是专为青少年教育而打造,形成了国内著名的品牌项目,比如国家博物馆“说文解字”、故宫博物院“手绘龙袍”、内蒙古博物院“欢乐大课堂”、浙江自然博物馆“绿色总动员”、山西博物院“时光飞船”、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工场”、广东省博物馆“东张西望”、福建博物院“生态式艺术教育”等。陈列展览也属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国家文物局从1997年起,实施“陈列展览精品战略”。截至2021年,共举办了18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甄选活动,陈列展览精品项目的示范引领效应不断显现,充分做到博物馆应有的教育、示范和引导作用。此外,还涌现出同样精彩纷呈的博物馆研学课程,例如山西博物院推出的“魅力古建木构瑰宝”、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钟表上的工艺荟萃”、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历史课程等,均获得了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关于2015—2019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路线推介活动“最佳线路”或“最佳课程”的殊荣。由此可见,我国博物馆教育的不断丰富与创新。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来顺先生曾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博物馆社教学习中讲到博物馆教育的特征有“非正式性”,和学校课程教育是有所区别的,此外还包含自愿性、情感性、变革性,也就是说博物馆教育是学习者的自我选择,对其兴趣、信仰甚至价值观念都会产生影响。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陈曾路先生表示,与其叫博物馆教育,不如叫博物馆学习,但不仅仅是对知识和事实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方法、思维模式以及实践方式的学习。

2博物馆教育现状与前景

2.1博物馆教育面临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所涉及的博物馆教育大不相同,想将教育落到实处且落得扎实,就需要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根据自身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体来看,我国博物馆教育的滞后性正影响着博物馆教育的实践与发展。近几年,博物馆越来越依靠第三方机构,脱离本馆的藏品和展览,有忽视根本的倾向,逐渐边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是不可逆的,博物馆教育已明显向商业化转移,其中好坏各有说法。例如专业的陈列展览公司熟知目前国内先进的展览设计方式与材料,能更好地为陈列展览服务,但第三方相对于博物馆人员来说,其相关文物知识储备不足,这就形成了现今的局面—大部分博物馆陈列展览已由博物馆专业人员与第三方机构合力完成,对此业界评论不一。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教育的一部分,笔者担心的是,未来在社会教育的其他方面是否会出现过多的商业化,是否会出现教育深度不够、效果不足,致使我们博物馆逐渐忽略根本而去追求更大的形式。此外,博物馆与学校的沟通欠缺,教师对博物馆也缺少认知。国外的博物馆会定期培养教师,邀请他们去博物馆学习交流,博物馆会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这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2.2博物馆教育的未来

在博物馆教育策划中,要始终坚持学术理性的底线。博物馆教育在发展多年后,博物馆职能部门中的陈列展览部和藏品保管部已分别形成了理论与系统较强且成体系的关于陈列展示和藏品管理的学术研究。相较而言,在学术研究方面,社会其他教育部门就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应提高社教人员在工作中的专业度,加强对业务相关理论的研究,才能激发出博物馆教育应具备的能量。中国博物馆教育很可能是最有希望与国外处于同一水平线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教育经费来源于日常运行经费,一旦运行经费紧张,就会造成博物馆教育的缺失或质量的递减,因此,博物馆教育更多地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应尽快建立博物馆教育项目制,促进博物馆教育向品牌教育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品牌教育产品。

3结语

博物馆文物保护教育受到空间属性与要素的双重影响,具备公共性与文化性的特质。这一类教育活动是文物保护从业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旁观者在整合博物馆文物资源、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活动内容可分为文物保护意识培养、价值塑造、知识提升,对个人、博物馆、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根红.博物馆与城市文化的空间生产[J].东南文化,2010,(06):108-111.

[2]俞静贤,万玲娣.社会普法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静安“绎法空间”项目为中心的分析和展开[J].中国司法,2016,(08):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