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角色形象塑造—以《阿里路》中母亲角色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舞蹈角色形象塑造—以《阿里路》中母亲角色为例

王艺霏

中央民族大学


前言

角色形象塑造是舞蹈演员的必修课,它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将不同民族以横向对比的方式进行细化分析,以此凸显出朝鲜族人民特有的气质与形态,并对朝鲜族女子群舞《阿里路》的创作背景与编创理念进行简单介绍;其次,笔者从“观察”与“模仿”的角度出发,对人或物的形象塑造之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反问”的方法对形象进行深入地思索与“雕刻”,从而使表演者对所呈现形象的认知更加清晰明确;最后,以演员的自我反思意识与二度创作能力为重点,帮助演员的表演在舞台上的最终呈现得到更好的升华。

一、朝鲜族群舞《阿里路》创作背景

朝鲜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人民的气质相差较大,其最根本原因就是在不同地域文化下由生活环境带来的种种差异。如:蒙古族和朝鲜族虽同样生活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但在体态、形态、动态上都大有不同。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人民生活在马背上,驰骋在辽阔的草原间。所以无论在气质气息还是动律体态上都与朝鲜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体态端庄且气势磅礴,因其地域辽阔,所以身处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中的蒙古族人民们自然而然地体现出天之骄子的英雄气概。而朝鲜族作为农耕民族,生活中的一切皆与土地息息相关,农耕生活使人民生活在固定的区域,过着固定的生活。早期的朝鲜族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就一直居住在朝鲜半岛,所以自然会对身边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并且与自然融为一体,面对外界的自然生态不对其改变并且秉持着接受与包容的态度,同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奠定了朝鲜族礼仪文化的基础,使朝鲜人民注重道德修养、次序礼节,追求和谐社会。在朝鲜族的生活群体中,晚辈遇到长辈皆是将头放低、微微鞠躬、语气轻和地打招呼,所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朝鲜族舞蹈体态中不会出现像维吾尔族体态中的挺胸拔背,而是放下胸腔将气抽出、腹腔存气、盆腔收气。朝鲜族人民的气质中“包容”、“接受”的观点极为重要,在朝鲜族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将包容和接受这两个词潜移默化地刻进我的脑海中,使我不断感受到朝鲜族女子特有的形象与气质,所以在表演朝鲜族舞蹈作品时,笔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其民族的神态、形态、动态,刻画其民族下的形象特点。

朝鲜族群舞《阿里路》由中央民族大学朝鲜族教授崔月梅老师与舞蹈编导苏娅菲老师共同编创,选取日常生活中极具代表性的“母亲”形象讴歌了女性的伟大无私。朝鲜族是一个极具内涵、注重内在“真善美”的农耕民族,是个生长于土地、崇尚太阳的“白衣民族”,外表朴素简单,内在却有着隐晦而庞大得力量。像土地一样沉稳,像太阳一般照耀,正如母亲一般,她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坚实土地,也是普及万物的阳光,是白天不可缺少夜里又无声陪伴着我们的人。该舞蹈主要采用朝鲜族舞蹈中特有的舞蹈动律与气息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位朝鲜族母亲与孩子们一生的情感交集:从生命于母亲胎腹中的孕育,到对孩子成长中的指点与呵护,再到自己逐渐老去时看到孩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形象塑造——观察与模仿

对形象的观察与模仿是塑造形象的重点,需要编导与演员一同学习与探究,对选定的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细节与举动进行仔细地观察与分析,对后期的编排具有重要意义。在舞蹈起源说中提到了“模仿说”,即人的一切作为都是由模仿习得而来的,长辈将经验传授给晚辈,晚辈向长辈学习在成长过程中所有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一名舞者也如此,首先模仿老师,其次再加入自己的认为。而在模仿之前首先要学会观察,正如笔者对《阿里路》中母亲形象,首先对原有的影像中的“母亲”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向作品中“母亲”的原表演者进行面对面的模仿与交流,最后再由舞蹈编导再现她想表达的“母亲”。经过不同角度的模仿与交流后,笔者便对这个角色有不同层次的了解,明白这是个建立在怎样的环境、心境上的“母亲”,最后再加入自身的理解,进行以“我”为主体的表达与呈现。

表演自然或物更要如此,首先就是演员要对在现实生活中所要模仿的人或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要以反问的方式对模仿对象进行不同角度地观察。以羽毛为形象,那么观察时首先要确定它从上、下、左、右、前、后哪个方位来?其次它是天鹅的羽毛还是麻雀的羽毛?是一片羽毛还是一捧羽毛?羽毛的质感是怎样的?遇到其他因素影响如风雨交加时,你又将赋予它怎样的性格情绪?又比如设定母亲为角色,那么这位母亲是处在古代还是现代?是在北方还是南方?在北方是蒙古族还是朝鲜族还是维吾尔族?在南方是属傣族还是佤族还是苗族?是年轻的初为人母还是中年的疲惫母亲还是年迈的子孙满堂的母亲?不同年龄的母亲在体态与神态上就相差悬殊。所以首先要对实际生活中的形象进行反复发问式的观察,具体地将其神态、形态特征提炼出来,加上艺术性设计,形成可代表人物特性的主题动态或动作,塑造出最有特点的人物形象。

所以,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要去经历和积累形象的感受,熟悉形象的心理活动以及生理活动。在不断的观察与模仿的磨合中,使自己与角色更加融合,将演员自身与角色塑造高度统一,并成为“角色”本身。

三、形象升华——演员的自我反思与二度创作

作品的最终呈现是由演员独自完成的,所以作品最终所呈现的质量直接受演员影响。一个好的演员能把角色演活、把作品跳亮,能够高度地将编导所想表达的思想与内容,加入自身的反思与理解进行最高程度地加工,整合呈现出一部最高质量的作品。所以在一部作品中演员的升华是重要的收尾工作,而演员要经过一次次的蜕变就要进行不断地反思与二度创作。

反思是每个舞者必须具备的自觉行为,是蜕变的开端,演员可通过观察自己记录下来的舞蹈视频中,观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可以与其他人的舞蹈作品进行比较,来完善作品呈现之不足。正如笔者在学习《阿里路》中母亲时,首先反复观看自己的视频,会发现有气息不顺畅、动作不流畅的问题。然后再观看《阿里路》的原版视频中作为朝鲜族本民族的舞蹈演员是如何呈现母亲的。最后再看同以母亲形象为主的舞蹈作品中,是如何表现母亲形象的。在这样的一番对比后,反思自己相比她们有哪些不足之处,然后将自身缺陷进行完善。

二度创作更是演员需具备的能力,在编导将形象设定完后,演员要将角色反复揣摩,尝试以自己的方式风格来诠释角色,将角色“吃”进身体里,让自己成为角色本体,而不仅仅是编导创建的“人物”,就像笔者在表演《阿里路》时,会根据笔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我对音乐的感受在脑中构建一个环境出来,开头的音效像是身处在一片白茫的寒冬中,周围是一颗颗的枯树,风吹得没有固定的方向,身体还不时的被冻得抽搐一下。音乐旋律出来时我向上天祈祷冰雪融化后可以风调雨顺,能收获到足够的粮食来供养我的孩子们,孩子们从我脚边离开时像是冰雪融化时溪流潺潺的从我身边流过,那正是孩子们的出生,此刻疲惫皆因她们抛于脑后……可见二度创作就是强调演员应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在脑海中构建符合与角色与作品的画面,由此产生的画面感自然而然就会将舞蹈的形象刻画的真实自然。所谓“心带情,情带身”,由内而发必然带动观赏者的内心,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并得到回应,完成作品的最后一步。

四、结语

可见,一个符合作品人物的形象塑造不仅会点明作品内容使其一目了然,也会起到升华作品意义内涵的效果。所以作为舞蹈演员,具备对角色形象的准确认知与清晰表达的能力是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