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杨丽苹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北京市 石景山 100040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围绕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需要大量输血的15例患者病例,经判定符合研究标准后纳入本次研究,研究期间主要针对患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在输血前后的变化以及患者大量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输血前: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84±0.46)g/L、血小板水平值(176.33±61.56)×109 /L;输血后: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09±0.90)g/L、血小板水平值(82.03±25.66)×109 /L;大量输血前后各项水平值差异明显,输血后水平值偏低,P<0.05,即检验有意义。统计患者抗凝血功能障碍、低温症、枸橼酸中毒 、高血钾、呼吸功能不全及携氧功能障碍发生率,统计结果分别为:1(6.67%)、2(13.33%)、1(6.67%)、1(6.67%)、2(13.33%)、2(13.33%)。

结论 患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经大量输血后变化明显,会影响到凝血功能,导致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所以,为了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得到保障,应减少大量输血的可能性。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大量输血

临床对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急性、大量出血,失血较多的因素较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各项组织及微循环,极大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大量的输血可以有效防止病人身体机能和其他方面的伤害。不过,临床患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会因大量输血而发生明显变化,从影响凝血功能[1]。本次研究围绕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需要大量输血的15例患者病例,经判定符合研究标准后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年龄跨度20-70岁,均数(45.37±3.68)岁;男性共9例,占比(60.00%)、女性共6例,占比(40.00%);患者输血量均超过1600ml,或 1小时内患者输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 50%,输血速度 >1.5 ml/(kg·min)。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血型等常规术前检查。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对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待手术时间明确后,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均需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为了防止输血期间患者有应激反应出现,需要在术前将血液复温处理[2]。手术期间,避免患者术中因缺血造成生命体征衰竭及器官功能性障碍 ,视患者具体出血量,来确定血液和血浆的输血流速和输入量,促使手术安全得到保障。术后24-48小时,对患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检测数据进行统计。检测血小板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Sysmex SN-2800, 检测纤维蛋白原使用 stago 全自动血凝仪 STA-R Max[3]


1.3  判定标准

研究期间主要针对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大量输血前后的变化以及患者大量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统计数据作为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检验用χ2;计量用(`x±s),检验用t。文中所体现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深入处理,若显示P<0.05, 说明了有意义。

2 结 果

2.1 统计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大量输血前后的水平值n=15

大量输血前: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84±0.46)g/L、血小板水平值(176.33±61.56)×109 /L;大量输血后: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09±0.90)g/L、血小板水平值(82.03±25.66)×109 /L;大量输血前后各项水平值差异明显,输血后水平值偏低,统计学P<0.05,即检验有意义。

2.2 患者大量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n=15

统计患者抗凝血功能障碍、低温症、枸橼酸中毒 、高血钾、呼吸功能不全、携氧功能障碍发生率,统计结果分别为:1(6.67%)、2(13.33%)、1(6.67%)、1(6.67%)、2(13.33%)、2(13.33%)。


3讨论

大量输血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原因是因为通过大量输血,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会极速降低,由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的差异,不足以有效补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4]。从而导致患者血液功能指标下降,对患者的凝血能力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针对患者大量输血期间,医护人员应监测患者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从而避免大量输血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促进输血的安全、高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量输血前后,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水平值差异明显,输血后水平值偏低,统计学P<0.05,即检验有意义;统计并发症类型有抗凝血功能障碍、低温症、枸橼酸中毒 、高血钾、呼吸功能不全、携氧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患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经大量输血后变化明显,会影响到凝血功能,导致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所以,为了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得到保障,应减少大量输血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陈文科,董大迪,操龙斌,等. 分析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8):90-92.

  2. 王微. 妇科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的临床检验指标变化观察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7):100-101.

  3. 许云波 , 张静 . 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2020, 41(3):323-326.

  4. 胡立华 , 罗顺琼 , 曾淼 . 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价值 . 临床医学工程 , 2020, 27(4):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