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化疗十问,看完不踩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结直肠癌化疗十问 ,看完不踩坑 !

李敏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例数前十的有肺癌82万,结直肠癌56万,胃癌48万,乳腺癌42万,肝癌41万,食管癌32万,甲状腺癌22万,胰腺癌12万,前列腺癌12万,宫颈癌11万,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其中结直肠癌以56万排名第二,此病多发生于有肠道疾病史、癌症史及家族遗传史等人群,另外结直肠癌的诱发病因还与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重、环境和精神状态等有很大关联,以上因素均可导致癌症发生,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结直肠癌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而且其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临床有90%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均>50岁,基于其发病危险因素,故人们将结直肠癌称为“富贵病”之一。关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和化疗、靶向治疗等,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对疾病和治疗知识不了解,故下面想详细为大家介绍结直肠癌的化疗知识,避免大家日后踩坑。

一、结直肠癌的化疗小常识

结直肠癌可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并确诊,由于结直肠癌的危害较严重,故临床结直肠癌患者中有40%~60%易发生转移,而60%的患者被彻底确诊时均已发展为晚期,此时期患者已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机会,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1、一旦确诊为结直肠癌,都需要配合化疗吗

其实化疗对肿瘤患者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是所有肿瘤、任何情况都适用于化疗,具体是否需要配合化疗还需要结合结直肠癌的分期、病理情况进行判断,针对术后患者,若为早期病变(I期)则无需化疗,若为中期病变(II期和III期),则需要依据情况判断,II期若无高危风险,无需化疗,若存在复发且合并肿瘤低分化、淋巴结清扫数目<13个、手术切缘阳性、神经侵犯及肠梗阻等情况则需辅助化疗;III期术后辅助化疗是标准。若为晚期病变(III期以上)身体状况允许术后必须化疗。同时部分患者根据病情情况需行术前新辅助化疗。

2、关于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有哪些?

现阶段,临床常用化疗方案有很多,其一为卡培他滨,此药以口服方式治疗,主要适用于癌症早期或对于静脉化疗不耐受者,一般采取单药化疗。临床推荐用量为1250 mg/㎡,早晚餐后30min内各一次,连续口服2周,休息1周,3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其二是CapeOX方案,此方案是目前的主流方案,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临床推荐用法是卡培他滨剂量1000 mg/㎡,2次/d,疗程与单独使用一致;奥沙利铂采取静脉滴注,第一天以130 mg/㎡滴注2h。其三为mFOLFOX6方案,此方案为一线化疗,奥沙利铂以85mg/㎡静脉输注+亚叶酸钙以400 mg/㎡静脉输注各2h,氟尿嘧啶以400mg/㎡静脉推注+2400mg/㎡静脉输注46h。一般情况下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单一用药效果更理想,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都符合联合化疗方案,自身存在单个高危因素、高龄或药物不耐受、基础疾病多的病人考虑单一用药;存在多个高危因素者建立联合用药治疗。

4、结直肠癌术后需要持续化疗多久?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和转移,所以根据术后病理情况及患者术前是否合并肠根阻,判断患者是否需行术后辅助化疗,那么术后需要持续化疗多久呢,答案是六个月。研究显示,化疗6个月、化疗1年、2年后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效果并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化疗时间越长并不能增加治疗效益,因此建议术后化疗六个月为标准,既能够减轻患者应化疗出现的各种药物毒副作用,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缓解内心压力。

5、化疗药物的起效作用怎么评价?

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多采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CT、结肠镜检查等进行判断。

6、化疗未起效是不是就没得救了?

其实每个人的体制不同,对药物的吸收也不同,即使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也未必让每个人得到理想救治,所以化疗药物治疗后的效果不理想,还可以参考选择其他方案,选择基因检测靶向分子治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7、辅助化疗后可以联合靶向药物吗?

靶向药物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但是对于早中期的患者建议采取化疗即可得到一定疗效,而辅助化疗后不建议采取靶向药物,不仅治疗无效,反而增加经济费用。

8、辅助化疗后的常见副作用

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杀伤力较强,消灭癌细胞的同时还会伤害正常细胞,因此长期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以及神经毒性反应(四肢麻木、疼痛)等。

9、首次就诊时发现处于晚期癌症还有救吗?

癌症发展至早、中、晚任何时期都保持希望和信心,采取综合治疗法,尽全力挽救和控制癌症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

10、化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接受化疗后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饮水,积极排便,合理搭配膳食,多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含量多的果蔬,多进食含钾食物,戒烟戒酒,制定规律作息,按时复查,遵医配合用药,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