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龚丽丹 毕攀

通讯作者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重庆市 408300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4-2021.11月我院收治30例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常见皮疹、瘙痒,其次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头晕、头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白细胞和粒细胞变化,偶见药物热、过敏性休克。患者多在滴注过程中出现典型过敏症状,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及皮肤湿疹样改变等。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临床较为常用,效果确切,但是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需要注意。

关键词: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良反应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一种复方剂,主要由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钠和B-内酰胺酶抑制剂唑巴坦钠构成。该药物的临床特征为抗菌谱广,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多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随着药物应用频率的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也在提高。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以重视。基于此,本研究对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4-2021.11月我院收治30例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男、女例数为18例和12例,年龄区间28-64岁,平均(45.31±5.82)岁,全部患者均接受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584)治疗,将0.9%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剂量与频次,滴注时间约30min。

1.2 方法

分析30例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不良反应类型、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与临床表现进行统计。

  1. 结果

    1. 30例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3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常见皮疹、瘙痒,其次包括恶心、呕吐、药物热、食欲下降、头晕、头痛、哮喘发作、白细胞和粒细胞变化,偶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过敏性休克。如表1所示。

表1 30例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不良反应类似

例数

发生率(%)

皮疹、瘙痒

15

50.00

恶心、呕吐

4

13.33

药物热

3

10.00

白细胞、粒细胞降低

2

6.67

头晕、头痛

2

6.67

哮喘发作

1

3.3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

1

3.33

食欲减退

1

3.33

过敏性休克

1

3.33

    1. 患者用药后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与临床表现分析

患者多在滴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为主,常见荨麻疹、瘙痒、皮肤湿疹样改变,偶见发热。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用药后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与临床表现分析

类型

分项

例数

占比(%)

过敏反应发生时间

滴注开始0.5h内

11

57.89


滴注0.5h-1h

5

26.32


滴注结束1h内

2

10.52


滴注结束1h后

1

5.26

临床表现

荨麻疹

8

42.11


瘙痒

6

31.58


发热

3

15.79


过敏性休克

1

5.26


皮肤湿疹样改变

1

5.26

    1. 讨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一种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及厌氧菌具备较强的抗菌活性,但是该药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患者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过程中易发生过敏反应,多在滴注过程中出现药物疹,临床表现以荨麻疹为主,常见瘙痒、皮肤湿疹样改变,偶见发热及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是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常见不良反应,对其具体机制进行分析,可能与主要抗原决定簇和次要抗原决定簇相关,其中荨麻疹患者和主要抗原决定簇关系密切,过敏性休克患者与次要抗原决定簇关系密切。本次研究中荨麻疹患者与主要抗原决定簇所引发的变态反应相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β-内酰胺环打开后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主要抗原决定簇,进而引发荨麻疹。发热是过敏性皮疹的最早表现之一,与一般的感染性发热不同,患者发热并非感染恶化,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只存在畏寒、全身乏力等表现,停用药物2d左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目前尚未明确药物导致发热的机制,可能与变态反应相关,如Ⅲ级变态反应。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为微生物分泌有机物,属于半抗原,不具备免疫原性,与患者体内白蛋白等载体物质接触以及细菌代谢产物融合后,能够产生完全抗原性,患者长期用药后,抗原性复合物对免疫系统造成刺激,形成免疫应答[2]。因此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易导致过敏反应,患者连续用药可能发生药物疹,偶见发热情况,如果未出现全新感染,多为过敏反应导致的药物热。另外,白细胞、血小板变化、荨麻疹、过敏性休克也是常见不良反应。β-内酰胺药物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尚未明确具体机制,可能与较大剂量药物对髓细胞前提形成可逆、毒性作用相关,抑制骨髓细胞增殖,进而导致白细胞减少;同时也与免疫机制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免疫接到的方式对骨髓细胞造成损伤,进而导致白细胞减少。另外,抗原-抗体反应也是导致这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药物与白细胞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对白细胞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其下降[3]。因此,针对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所引发不良反应,临床需要加以重视,用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病情及药物过敏史等,针对用药疗程较长,用药剂量较大患者需要加以关注,如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如果需要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需要避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可以选择非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如喹诺酮类药物等,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临床较为常用,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主要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药物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哮喘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及过敏性休克等,,因此临床需要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雷海波,刘湘.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J]. 中南药学,2021,19(8):1748-1750.

    [2] 王宗孝,郑志强,罗娓娓,等. 我院住院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应用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0):4-6.

    [3] 耿立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白细胞下降和发热两例病例报告[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4):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