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何银娜

英山县人民医院 湖北黄冈 438700

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13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研究组67例,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NIHSS评分低,FMA评分、BI指数高(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有效率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神经功能;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部血管的突然破裂或阻塞会阻碍脑部血液的循环障碍,最终引起脑组织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1]。临床相关数据显示,约85%的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疗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及生活能力。但可观的是,脑卒中后患者的大脑仍具有可塑性,因此提出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来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塑[2]。我院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13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研究组67例。对照组男38例,女29例,年龄51-83岁,平均(66.5±7.5)岁;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年龄49-82岁,平均(66.0±8.0)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控制、体征监测、病房管理、生活指导、口腔护理及管道护理等,研究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针对性疏导其出现的不良情绪,列举康复成功的案例来增强其信任,护理中多表扬患肢出现的感知及功能改善;(2)软瘫期:发病初期定时改变健肢摆放及体位,并对患肢实施被动体位治疗,包括抗痉挛体位、仰卧位、健患侧卧位等;以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腰反射促使患肢张力产生;以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刺激产生肌张力;(3)痉挛期:利用双桥、单桥运动来抑制痉挛;强加下肢、上肢控制能力的锻炼,指导患者自行实现卧位向坐位的转换,加强对坐、站位平衡力的训练,并根据实际清理给予患侧早期的负重训练;(4)恢复期:利用针对性作业疗法锻炼上肢及其关节、手等精细活动;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训练强度及频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但每天锻炼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包括刷牙洗脸动作、进食动作、穿衣动作及步行等,必要时配合矫形器训练;(5)发病3d护理:严密监测体征、病情变化维持其稳定,做好口腔、管道的护理,并协助患者选取合适体位,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及患侧卧位,同时要指导患者在仰卧时使脚背翘起垂直于床面,并适当抬高患侧的手足,同时做好患肢的关节的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正常关节活动;可采取热毛巾外敷关节的方式缓解疼痛。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评定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运功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评分越低、FMA评分及BI指数越高提示预后越好。

护理后应用NIH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显效:护理后NIHSS评分下降≥60%;有效:NIHSS评分下降20%-59%;无效:NIHSS评分下降<20%;有效率=(显效+有效)/总×100%[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差异。

2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NIHSS评分低,FMA评分、BI指数高(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三项指标对比(分,62b0167e3bd41_html_715b2abb80bfa779.gif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FMA评分

BI指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67

18.53±2.61

9.34±1.71

31.78±5.06

49.47±6.47

34.02±4.62

53.15±5.71

研究组

67

18.55±2.67

5.27±0.92

31.75±5.13

67.06±7.15

33.99±4.77

69.76±5.04

T

/

1.203

21.063

1.748

19.727

1.505

20.84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护理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有效率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67

21

33

13

54(80.6)

研究组

67

32

30

5

62(92.5)

X2

/

/

/

/

5.702

P

/

/

/

/

<0.05

3讨论

临床指出,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能力,未受损神经系统可通过学习、接替及分担对受损神经功能发挥代偿作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该原理支持下,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来促进脑组组织功能的重组及代偿,激发受损神经组织修复的潜能,进而可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塑,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4]。研究显示:护理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NIHSS评分低,FMA评分、BI指数高(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有效率高(P<0.05);提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Yamaguchi T ,Sakai I .The unlearning process of senior clinical nurses in rehabilitation ward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9,75(11):67-69.

[2]党芳萍,李惠菊,田金徽,等.我国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5):584-587.

[3]王鑫,周洪雨,金星,等.丰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精氨酸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10):1177-1182.

[4]陈佳旭,邵开超,鲁常武.神经干刺激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针刺研究,2020,45(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