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口腔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曹梦玲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未做口腔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口腔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干预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医疗护理风险。

【关键词】口腔干预;呼吸机相关肺炎;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组呼吸的患者上机后>48h所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一旦出现呼吸及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两年来,我科采用预见性口腔干预机械通气患者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机械通气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0~80岁。其中神经内科25例,肝病科10,消化内科5例,内分泌科10例,进入ICU监护,均为带气管插管病人。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运用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使用呼吸机或撤机时间在48h以上的患者;②在本研究开始之前尚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③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有专人24h看护,可以就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护理的各类问题进行流畅完整回答的患者;④向其家属详细讲述本研究,让家属对本研究有充分的理解,自愿参与本研究,自愿选择护理方法,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⑤本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许可下进行。

1.3方法

护理干预方法:①行为干预:为了做到早期预防,患者带气管插管当日开始

口腔冲洗。操作前去除气管插管固定带,检查气囊是否完好并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取得配合。两名护士同时操作,分别站立于患者两侧,一人用20mL注射器抽好口腔护理液(生理盐水、洗必泰、2-3%SB等)缓慢注入患者带气管插管的口腔内,另一人调节好负压(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年临床实践指南》提到成人适合的负压范围是13.3kPa~20.0kPa(100mmHg~150mmHg)。作者分析了30篇关于预防吸痰引起并发症的干预因素,提出负压使用范围为10.6kPa~16.0kPa(80mmHg~120mmHg)。持吸痰管及时洗净注入口腔内护理液,反复操作数次,直至口腔内无异味和分泌物。一般带气管插管早期我们不主张用SB护理,普通生理盐水即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口腔冲洗液和冲洗次数。操作完毕,更换气管插管固定胶布及固定带保证患者舒适。②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a)预防气管插管脱出:置入合适口咽通气道并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定时检查气囊压;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安慰并鼓励患者,告知带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对躁动不配合的患者做好四肢妥善约束和床边看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b)预防呼吸道梗阻:及时做好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氧饱和度变化及呼吸机气道压变化;防止躁动不配合患者咬管,如遇吸痰管无法进入人工气道,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妥善处理。C)防止误吸:进行口腔冲洗时应将床头抬高45°,及时洗净患者口腔内分泌物;冲洗口腔时,口腔护理液注入口腔速度慢,两名护士配合协调;口腔冲洗结束应仔细检查患者口腔内有无残留护理液。

2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2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人数。呼吸

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实验室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新发的进展性的浸润阴影,高热,体温超过38℃或低于36℃,痰培养可检出病原微生物。

3结果 两组患者转出ICU时,观察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情况:口腔干预组发生率明显降低,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 n 误吸 咬管 脱管 口腔溃疡 肺不张 相关肺炎 气道粘膜出血

对照组 25 1 0 0 1 2 3 2

观察组 25 0 0 0 0 1 2 0

4讨论

临床上导致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①患者年龄偏大,抵抗力较差;②患者本身患有慢性肺部疾患,卧床时间较长,生活完全无法自理;③长期不能进行有效咳嗽;④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且在此期间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口腔护理的目的是减少口腔内本身存在的或外界进入的细菌的数量,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口腔是机体消化道、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相通的起始部位,做好口腔护理,对于预防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感染有重要意义。为患者做口腔护理时,需注意:①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操作时动作应轻柔、细致,在避免损伤患者口腔黏膜的同时彻底清洁口腔内壁;②棉球擦洗时,一定要将棉球拧至半干状态,预防盐水过多,患者出现呛咳,擦洗时棉球要夹紧,避免遗漏,导致患者窒息;③进行口腔护理前,观察患者口腔情况,若有舌后坠现象注意使用舌钳,若口腔内有炎性疾病,可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涂抹。

牙菌斑和口咽部上皮细胞黏附的呼吸道病原菌容易进入下呼吸道,是导致VAP的重要原因。ICU护士应重视口腔护理的作用和质量,不仅是为了病人的生理舒适和口腔健康,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VAP的发生和促进疾病转归。Budzilek等建议每12h给予全面的口腔清洗1次,包括牙齿和口腔舌咽部黏膜,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调查表明注意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加强环境的消毒管理、呼吸管路的清洗灭菌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误吸和反流等,使VAP的发生率平均降低了40%以上,而且成本费用低、容易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提前进行预见性口腔干预不仅降低了VAP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护理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王璐.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1):177.

[2]邹慧.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J].养生保健指南,2016,(25):105-105.

[3]徐红艳.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z1):85-86.

[4]徐海娟.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9):172.

[5]刘芳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57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