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专科护士在基地培训中的体验及需求的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4

母婴专科护士在基地培训中的体验及需求的质性分析

周淑蓉 1,2 向洁 *1,2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护理单元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2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

【摘要】目的 了解母婴专科护士在培训基地接受理论及临床实践培训中,对理论课程设置及临床实践培训的体验及需求,为制定更加完善的培训方案及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集体焦点访谈法,对18名母婴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进行访谈。结果 理论培训方面的体验及需求提炼出2个主题,包括将学科前沿知识点融入理论教学中、考试紧扣教学大纲;临床实践培训的体验及需求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医院文化理念助力临床教学、教学创新多样、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考评同质化。结论 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应在基于提高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基础上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较完善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母婴专科护士;理论及临床实践、质性分析

1990年《美国护理杂志》首次提出在特殊岗位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护理技术与知识并完成专业护士教育课程的学习,且经认证合格的注册护士即为专科护士(special nurse,SN)[1]。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是指能直接临床实践能力、进行护理科研的能力、指导和教育能力、领导和革新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力以及协调、合作能力2,3]。母婴专科护士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护士在母婴护理领域的核心能力,为临床母婴护理提供专业化的咨询及指导作用,为母婴解决专科存在的护理问题,提供高素质的优质护理服务,弥补常规医护工作的不足。目前我国没有对母婴专科培训基地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对理论课程的设置及临床实践学习的研究报道也较少。我院自2008年9月至今已培养了17批母婴专科护士,培训时间为脱产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培训2个月;培训方式从最初的传统教学到现在的主题-任务式教学,学员认可培训方式,学员合格率100%,培训效果满意。为了更好的完善培训基地课程内容及临床实习教学方案的设置以更好的满足母婴专科护士的需求,我们对2019年3月—5月参与培训的母婴专科护士学员,在培训结束当周进行集体焦点访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本次我院母婴专科培训基地第17届培训学员,除本院学员7名及因个人原因无法到场参与访谈的2名学员外共计18名学员。纳入受访者均为女性,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28.67岁。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12名,护士5名。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1人。语言沟通无障碍,能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访谈隐去受访者的真实姓名,按 N1~ N18对受访者进行编码。该培训班是各附属医院以定向培训的方式委托基地,学员先以全脱产形式完成1个月的理论学习,理论课程的设置参考四川省护理学会制定的《四川省专科护士培训教材》(试用)、《美国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实践》[4]、当前护理前沿知识结合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母婴专科护士培训管理手册》和《母婴专科护士实习手册》,并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认定。临床实习时间为全脱产2个月,实习方案参考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5]、梁利的“专科护士胜任力要素体系的构建”[6], 邬俏璇等人的“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7]等。实习地点选择我院4个母婴同室病区,专科对口。4个病区由一名班主任、一名教学秘书采用S-OJT(Structured On-the-Job Training)管理模式统一管理,每个病区各设置一名主带教,要求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以上,并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集中培训,均采用主题-任务式教学,每周固定教学活动日开展临床教学活动,在科内履行专科护士的职责。临床实行双导师制,即设置临床导师及个案辅导导师,带教教师与学员之比是1∶1~2。

    1. 研究方法

      1. 确立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目的进行文献查阅初步确立访谈提纲:①你觉得实习工作环境和氛围轻松吗? 对工作有何体验和感受?②你觉得实习期间是否有压力,压力来源主要有哪些? ③本次学习的主要收获有哪些?能否满足你的学习需求?④你如何评价实习的地点及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安排、实习的考评方式及评价带教老师?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或意见?⑤你希望带教老师能为你解决些什么问题? 你对未来的护理前景有何期望?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集体焦点访谈法,在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后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为避免霍桑效应,访谈选取在环境舒适性、安静、方便、不受干扰的示教室进行访谈。访谈员由专人进行,选择具有亲和力、性格开朗、沟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担当。访谈前告知本研究的目的,说明访谈内容仅作本研究使用,准备访谈笔录并全程同步录音。按照事先确立的访谈提纲,以开放式提问方式进行自由访谈, 访谈氛围轻松、自由。访谈过程中访谈者承担协调者角色,确保访谈提纲中的每个问题得到充分讨论,不偏离主题,并平衡每个访谈对象的参与程度,如有模糊信息予适当追问。访谈总时间约4.5小时。

1.2.3 资料整理及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音及时回放,反复听取录音,逐句转换为文本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资料分析法8]进行分析:①反复仔细阅读所有记录;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汇集编码后的观点;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相似的观点,提炼主题概念;⑦返回参与者处求证。最终形成了大部分受访者对临床实习认识和体验的6个主题。本研究由研究者亲自进行访谈、录音、逐字转录成文字资料的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资料,理解各观点和概念之间的关联,寻求主题概念与次要概念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9],最终再将结果反馈被访谈者,确认内容真实性;分析资料采用合众法,提高资料分析的效度和结果的合理性。

  1. 结果

理论培训方面的体验及需求提炼出2个主题,包括将学科前沿知识点融入理论教学中、考试紧扣教学大纲;临床实践培训的体验及需求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医院文化理念助力临床教学、教学创新多样、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考评同质化。

2.1 理论培训的体验及需求

2.1.1 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培训课程

所有学员对培训课程中融入护理前沿知识点的评价最高。培训内容始终结合学科前沿,不局限于课本,新颖实用不枯燥,如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科研实训;病情评估框架的正确应用、双人查对制度的具体落实措施、临床循证护理、文件书写及病历质控的规范性、二维码在临床健康宣教及教学中的应用、危急重症的集束化管理等。护士C:“我们康奈尔笔记从未接触过;临床护理方面病情评估非常实用,思维导图的制作让大家学会了开放性思维”。

2.1.2 考试紧扣教学大纲

多名学员认为目前理论考试内容未紧扣考试大纲要求,目前的理论授课教材内容滞后,希望更新理论教材、考试出题应紧扣教学大纲;理论授课的内容设置可以进行适当增减,上课顺序可适当调整。所有学员表示康奈尔笔记的课程可以安排在前阶段讲,方便学员立即使用康奈尔笔记方式记录后续学习内容;大部分学员表示可以删除关于脐血流的课程。17名学员(94.44%)认为理论上课时间安排合适;10名学员(55.56%)表示可增加胎监知识的讲座课时,认为可分为基础版及进阶版两堂课;3名学员(16.67%)认为理论课内容方面关于不良事件根因分析的课可以增加; 1名学员(5.56%)表示增加关于母婴健康宣教形式及方法的课程。

2.2 临床实践培训的体验及需求

2.2.1医院文化理念助力临床教学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惊讶于临床责任护士践行护理理念的自觉性,对临床教学中处处彰显医院科室人文表示赞同,认同护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5名受访者(83.33%)表示在参加培训之前从未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不清楚或未接受过关于职业规划的培训指引,临床工作中没有目标性。护士B说:“你们每个责任护士对自己职责很清楚,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护士J:“大家操作都很规范、同质化,消毒落实到位”。

2.2.2教学创新多样

大部分学员对主题-任务式教学非常满意,对带教老师带教能力、学识、讲课技巧、处理问题的能力评价较高;部分学员表示,导师及跟班老师完全放手让她们按照整体护理程序管理患者、书写记录,老师进行督导、检查、点评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她们快速适应临床,更好的掌握临床护理及文件书写技巧。护士M:“教学内容设置及教学形式多样,很详细,讲解、示范、情景模拟、视频等形式很好”。

2.2.3 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

所有学员表示,实习环境和氛围感觉轻松、紧张、充实。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员认为不同阶段存在的压力不同,其本质是意识到自身知识体系不完善,临床实践中不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而缺乏自信,担心跟不上学习进程或落后于同期学员,辜负领导的期望值。17名受访者(94.44%)表示考试压力大于其它压力,其中理论考试压力大于操作考试压力。

2.2.4 考评方式的同质化

培训内容、形式是母婴专科护士的重点,而日常考核则是评价母婴专科护士培训效果的关键。但是现阶段除了省护理学会统一规定的理论考核及两项专科操作考核项目外,还没有统一的考评标准。根据《母婴专科护士培训管理手册》的要求,考核以评价专科护士学员的综合能力为主,考评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根据带教教师制订的母婴专科教学计划,考核分以下4种:①采用现场考核:通过以流程为导向的CICARE(Cennect-Introduce-Communication-Ask-Response-Exit)沟通模式[10]、患者病情评估及健康宣教、整体护理能力等,通过对不同场景、不同患者、不同住病阶段的真人真事的考评,可真实的评价出母婴专科护士的综合能力及应变能力。此种考核会受到临床实际情况的限制。②情景模拟分组考评:由于学员在临床参与现场抢救的机会很少,故各种抢救技能及急救流程的培训均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每种急救技能要求都要掌握,现场抽签分组讨论角色后进行演练。 这种考核不受现实限制,但是不够真实,短时间内较难入情境。③绘制思维导图培养临床思维:讲解思维导图原理、绘制方法及读图方法后,学员自由选择主题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此考核无标准答案,主题内容各不相同,无可比性。④通过传统的专科知识和技能考核进行评分,目前这种考评应用最多,优点是简单客观,缺点是单一的操作考试不能全面反映临床实践的情况,更不能反映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母婴专科护士的实习要求。学员对前3种考核方式非常认同,但认为此种考核随意性较大,不同的考评老师可能存在主观性,评分标准不够统一。

3 讨论

3.1 理论课程及实习方案较契合母婴专科的社会需求及临床要求

李伟等人[4]在文献中建议我国临床专科护士的发展应保持国内专科护士的专业性和先进性。我院基地培训方案根据专科护士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开设1个月的专业课及与专业相关的人文、心理、法律等理论课程作为必修课,通过开展论坛将最新前沿知识融入教学、解析国内外最新临床指南、微信沙龙分享专业相关的问题,根据专科护士的实际需求和基础能力开展个性化、针对性培训[11],同时设置2个月的临床实习方案,该方案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为中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关键,通过专人督导完成临床实践活动,以满足三胎政策开放、高信息化时期的社会需求及提升专科护士的专业性和先进性的临床要求。虽然各医院都按照一定的准入标准选拔骨干到基地培训,但学员间的能力和基础却参差不齐,多数学员自学校进入临床工作期间,未再接受过系统学习,此次培训中深刻感受自身的基础知识严重缺乏,学习有压力,缺乏自信心。因此培训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及知识点的深浅衔接还需继续改进,以满足学员的吸收能力需求。

3.2 主题-任务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

持续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基地培训结合前面多期学员培训后的反馈效果,根据学员需求、培训大纲要求及临床教学需要改进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创新,采用主题-任务式教学法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实用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12]。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实用主义教学其核心理念是让学习者建立某一主题认知结构,在参与活动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交际性、情景性和有目的实践活动掌握主题内容;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社会情境性和互动性,认为并非通过教师传授掌握知识,而是主动积极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主题-任务教学模式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同时将内容学习与临床实践能力相融合,通过任务驱动完成主题内容的学习。主题-任务式教学采用系统性的培训方式,不仅使用了传统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讲解、演示法、护理查房、视频教学等,还根据不同阶段的主题内容融入了情景模拟、基于PBL+CBL的专题讨论、个案研究、参加学术会议等方法,提升了学员自主学习、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满足了学员在临床、教学、管理、科研、人文方面的学习需求,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不足的地方是过程管理督导不力,信息沟通不充分。如个别学员认为临床导师及跟班老师存在对母婴专科护士每周要求掌握的主题内容及任务不清楚,学员缺乏主动沟通能力,导致带教目标不明确,讲解内容重复,多数存在于低年资护士缺乏教学技巧。因此应加强导师及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技巧培训及过程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3.3 良好的人文建设及职业规划可增强团队凝聚力和稳定性

科室文化是医院文化的基石。良好的科室文化可增进科室的凝聚力、情感和上进心,也能增强团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幸福感[13]。而职业生涯规划犹如一盏灯,可影响护理人员工作专业化、事业化、工作满意度、留任及离职率[14]。因此专科护士教学不仅需要掌握专科知识及技能,还必须加强人文建设、思想道德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素养,同时应指导树立职业信仰,做好人生规划,明确生活目标,才能影响团队和增强凝聚力,增加工作的稳定性和提升幸福指数,成为专业领域的真正领跑者。

3.4 实时更新培训教材及规范非传统考核方式已迫在眉睫

由于编撰一本教材周期长,而临床知识更新较快,导致目前所学教材部分理论知识及观点相对滞后。基地对母婴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时都会融入目前最新的前沿知识或指南,导致大家在笔试中答案会混淆,所以及时更新培训教材变得非常迫切。而临床实践培训中涉及较多情景模拟、思维导图等非标准化考核,虽然可以很好的培养学员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考核过程中出现不确定因素较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达到同质化。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临床情景考评并设计恰当的场景考核方式,让非传统考核方式也能保持同质化,是完善真正符合母婴专科护士实习要求的考评方向之一。

4. 结论

本次集体焦点访谈是母婴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对基地培训的体验和需求,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和实施在培养母婴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学员们在表示有收获和赞同的同时,也提出了需完善之处,需要相关人员在不断的实践积累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母婴专科护士理论与实践培养体系。本研究仅选取同一个基地一期培训的母婴专科护士进行访谈,样本局限,不足以展示所有母婴专科护士培训体验的全貌;质性分析的方法也可能对研究结果的诠释带来影响,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推广性。


参考文献

[1] 王晓杰,沈宁. 对我国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概念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25-26.

[2] 刘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架构之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27-29.

[3] 凌健,夏海鸥,贾守梅.专科护士能力表现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8C):2236-2237.

[4] 李伟,曹立云,丁炎明. 美国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4):494-495.

[5] 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J].中国护理管理,2007,7(7):4-8.

[6] 梁利.专科护士胜任力要素体系的构建[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1):20-23.

[7] 邬俏璇,朱社宁,谭荔荔,成娟,周婵,丁蓉,秦茸蓉.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09):777-780.

[8] 李铮,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2.

[9] 陈向明. 质性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0-75.

[10]吴佩璇.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护理,2018,8(4):313-314.

[11] 张子嫣,傅荣,朱帆,崔博,陈如梦.我国专科护士培训真实体验研究的整合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7,32(23):8-11.

[12] 原苏荣. 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12):107-109.

[13] 罗洪涛,姜东林,肖近,周小金.科主任对医院科室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29(12):1457-1460.

[14] 青年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J]. 蒋玉琼,王红红,赵竞飞,喻立群,罗朝霞.护理学杂志. 2010(15).





作者简介:周淑蓉(1974-),女,籍贯:四川省西充县,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产科

通信作者:向洁(1981-),女,籍贯:四川省三台县,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学历:硕士,职称: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