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郭丽娟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省保山市 678000

摘要:目的 分析抗高血压药物在心内科的应用情况。方法 抽选本院收治的127例高血压患者,均给予口服类抗高血压药,统计五种药物的使用频率和用药指数。结果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种抗高血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用指数上: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呋塞咪。结论 分析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频率和指数,有助于促进药物的规范应用,帮助心内科患者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

临床上,高血压并不少见,患者动脉压常伴上升的状态。头晕、乏力、心脏不适,这是高血压患者较为典型的症状,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高血压并非由单个因素引起,遗传基因、年龄、生活环境还有作息都是潜在的诱发因素。临床上,多以药物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使其恢复到一个正常值。较为普遍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断药物。下文中,我们将分析心内科几类常见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2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50例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观察用药频次、利用指数两项指标。合理用药:利用指数<1。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73例,女77例,年龄区间42~78岁,中位(52.1±2.5)岁。有33例患者的年齡介于41~44岁,44例患者的年龄介于45~60岁,13例患者的年龄介于61~70岁,另外还有28例患者的年龄≥70岁。

1.2 用药方法

分析并且记录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实际的用药情况:①药物属性(包括药品的名称及其分类),实际的剂量以及配伍效果;②计算5类药物各自的使用率,得出它们对应的利用指数。用药期间,需要谨慎考虑药物的联用情况,判断是否合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

统计用药情况:利用指数、频度两项指标,合理用药:利用指数<1。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SPSS 19.0软件包来录入研究中的全部数据,计量数据描述为“X±S”,t检验;计数数据描述为百分数(%),X2检验,P<0.05提示存在较强的差异性。

2结果

2.1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本研究中,我们统计了患者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服用情况。结果得知:使用频次从高至低依次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呋塞咪片、螺内酯片和氢氯噻嗪片,其使用频率分别是22、19和11),其占比为52(34.66%),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普萘洛尔片,它们的使用频次依次为37、5),约占42(28.54%),紧接着为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以及氨氯地平片,它们的频率分别是2、5和7),其占比34(22.66%);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贝那普利片、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以及培垛普利片,它们的使用频次分别是17、9、4和4),共计24(16.23%),另外还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氯沙坦片、厄贝沙坦片,其频率分别是4和10)共计14(9.33%)。这几类抗高血压药均达到了87.45%的治疗效果;相比给予口服类降压药的疗效13.23%,有较强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抗高血压药物利用指数

通过对150例患者在临床用药后的情况进行统计,我们认为,氯地平片,其用药指数>1,剩余药物并未有用药过度的表现,其指数均<1,有较强的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近些年,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持续提升,其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加之生活和工作的重压,无形中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几率。临床上,多对高血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坚持个体化给药,帮助患者控制身体的血压,减少各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如今,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大致有5类,每个类别下均有若干药物,其疗效也不一样。若用药不当,势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出现相关并发症,对临床预后带来诸多的不利。高血压归为全身性疾病,在静息状态下,患者的收缩压或是舒张压>140/90mmHg。本病患者有时还伴有心脏、大脑和肾脏等组织功能的异常。就原发性高血压而言,其起病相对较缓,发病早期未见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些患者合并脑、肾等几种并发症后,方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所以,需定期接受体检,及早诊断,采取规范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可靠性。通常,心内科在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时,习惯将利尿剂作为一类基础性药物。对于伴心功能不全的病例来说,其效果相对理想。就β受体阻滞剂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抑制人体的拮抗心律失常或是心绞痛等症状。而钙离子拮抗剂,其作用是抑制钙在人体内的储存,下调平滑肌中的钙离子浓度,抑制其兴奋性,从而缓解心肌收缩力。对于收缩期高血压或是心绞痛患者,这类药物比较适合。能够将血药浓度控制在一个恒定的状态,对胃肠功能也并无过大的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助于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对于心室肥大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降低缺血引起的心肌受损。临床上,心内科医师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病程长短,选择合适的抗压药物。倘若病情比较轻,建议非药物治疗。在未见疗效或是不明显的情况下,才能给予药物疗法,以利尿剂为首选。中度患者,在利尿剂的基础上,还需要配伍钙离子拮抗剂或是β受体阻滞剂。但是,联用时应当做到科学配伍,确保用药安全。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降压药物,大致有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本研究中尝试对这几种药物做了调查与统计,结果得知:使用率上,利尿剂达到34.00%,相比其它各类抗高血压药物高出很多。针对单纯收缩期、老年还有合心衰的高血压患者,会考虑利尿剂药。经临床试验表明,本药物的不良反应偏小,安全系数高,属于临床的一类常规药物。

4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对抗高血压药进行选取和应用时,应坚持确切、平稳地降压。临床上,建议先以小剂量开始,慢慢扩大剂量,使其达到预期疗效。待符合预期疗效后,调整为维持量,防止降压过剧或是过快,否则可能会对人体的靶器官构成损伤。更换其他药物时,应当逐步完成。高血压病是个漫长的治疗过程,有些人终生都要服药。为此,医护人员要提醒患者在平时养成自觉、规律服药的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切勿盲目停药。另外,结合药物的属性和特点,以及患者的病情、身体已有的合并症情况进行科学选药,提高疗效,预防各类不良反应。

(1)针对药物的选择,最好要结合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及其配伍药、病情还有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等进行选择。考虑有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是否会影响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患者的经济能力;以往服药是否规律等。

(2)对现有药物进行长期地单一使用,可能会令患者的身体产生耐药性,扩大剂量,带来多种不良反应。而科学配伍能够从多角度起到协同效应,控制剂量,缓解这些不良反应。

(3)剂量个体化。相同或是不同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其选择的药物或是剂量都是不一样的,需结合年龄、性别还有药物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方案,确保疗效最佳,防止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4)老年人群体相对特殊,要注意控制降压的速度,特别是体质偏差的患者,还需预防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另外,老年患者比较复杂,要慎重用药。例如:同时伴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建议α受体阻滞药。妊娠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要确保母婴的安全。常见的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肼屈嗪(应急、短期);维拉帕米、利血平等则必须要慎用。

参考文献:

[1] 董小萍.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08):285-286.

[2] 戎娜.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4):174.

[3] 冉琴.简述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9,9(1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