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3

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双相 情感障碍( BP) 的效果

马偲娜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150056


【摘要】目的 分析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帕罗西汀,给予观察组喹硫平+帕罗西汀,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使用喹硫平、帕罗西汀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喹硫平;帕罗西汀;双相情感障碍;心理状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quetiapi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BP).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0 were studi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Paroxetine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quetiapine + paroxetine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quetiapine and paroxet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quetiapine; Paroxetine; Bidirectional affective disorder; Psychological state scor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双相情感障碍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的一种精神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1】。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交替出现抑郁和狂躁心境,大部分患者处于抑郁状态的时间要高于发作狂躁的时间,该病不管是致残率还是致死率均较高,绝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自杀倾向。临床调查数据表明【2】,我国每年成功自杀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大约占据该病总人数的0.4%,而且临床中很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被误诊为单相障碍,这些患者由于长时间只服用抗抑郁药物,而没有服用心境稳定剂,导致抑郁和狂躁循环加速,频繁发病。本研究分析了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女(13:18),年龄25-62岁,均龄(45.62±3.27)岁;观察组男:女(14:17),年龄24-65岁,均龄(46.34±3.31)岁,两组资料(P>0.05),能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20mg/次,1次/d。结合患者的病情一周增加10mg,最大剂量控制在60mg/d,可以分三次口服。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喹硫平。初始剂量25mg/次,2次/d.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每3d增加25mg,最大剂量600mg/d。

1.3 指标观察

(1)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的抑郁、精神焦虑、睡眠障碍、激越、迟缓、躯体焦虑评分评价,每项10分,分数和不良心理成正比。(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处理数据,( 62b3f8ad90138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

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62b3f8ad90138_html_c360e9df3fa41c5e.png ±s,分)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1)

对照组(n=31)

t值

P值

抑郁

治疗前

5.23±2.34

5.31±2.36

0.134

0.893

治疗3月后

1.42±0.37

2.24±0.56

6.802

0.000

精神焦虑

治疗前

4.18±1.37

4.26±1.43

0.224

0.822

治疗3月后

1.24±0.95

2.17±0.67

4.454

0.000

睡眠障碍

治疗前

3.86±1.62

3.72±1.36

0.368

0.713

治疗3月后

1.61±0.34

2.47±0.56

7.308

0.000

激越

治疗前

3.34±1.48

3.61±1.39

0.740

0.461

治疗3月后

1.29±0.23

2.32±1.24

4.547

0.000

迟缓

治疗前

5.16±2.64

5.23±2.71

0.103

0.918

治疗3月后

1.31±0.42

2.53±0.58

9.485

0.000

躯体焦虑

治疗前

3.31±1.82

3.64±1.29

0.823

0.413

治疗3月后

1.34±0.49

2.67±0.82

7.752

0.000

2.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分组

例数

口干便秘

椎体外系反应

过度镇静

发生率

观察组

31

1(3.22)

0(0.00)

0(0.00)

1(3.22)

对照组

31

3(9.67)

1(3.22)

2(6.45)

6(19.35)

x2





4.026

P





0.044

3 讨论

喹硫平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临床中使用范围较广【3】。喹硫平是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拮抗剂,能对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组胺H1受体起到拮抗作用,对狂躁、兴奋状态有效改善,但是长时间服用会诱发嗜睡和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中还不能十分明确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只能确定其发挥抗精神分裂症作用是通过对中枢D2受体和5-HT2受体有效拮抗。喹硫平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能力较弱,对胆碱能M受体和苯二氮䓬受体无亲和力,基本不会诱发锥体外系反应。大量临床研究文献中表明【4】,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和发展可能有免疫反应的参与。临床实践证实,喹硫平能够对患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改善,同时能对患者总血红素、血清蛋白水平有效改善,能有效对患者抑郁症状改善。

帕罗西汀属于一种细胞色素P450 2D6酶抑制剂,具有高效性,能对中枢神经5-羟色胺再摄取起到选择性抑制的效果,能阻止机体再吸收5-羟色胺,增加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浓度,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患者服用该药物后不仅能够快速起效,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会对其他递质发挥较强的作用,不会对自主神经、心血管系统以及再摄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造成严重影响【5】。口服帕罗西汀后,药效在5.2h左右达到峰值,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 95%。帕罗西汀经肝脏P450同功酶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由肾脏排泄,多次服药后,药效在于14d左右达到稳定状态,后续服药不会积蓄。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使用喹硫平、帕罗西汀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飞龙.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狂躁、抑郁症状及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评价,2019,36(2):144-146. 
  [2] 闫冬惠,崔明湖.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2019,25(1):31-32.

[3]薛冬丽.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4):124-126. 
  [4]关锟联.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8):70-72. 
  [5]贠进德.喹硫平搭配帕罗西汀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分析[J].甘肃科技,2017,33(1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