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疗法在临床压力性损伤伤口护理中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湿性疗法在临床压力性损伤伤口护理中的临床疗效

倪海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 200940

摘要:目的:探究有效治疗临床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伤口护理方案。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并对2021年一整年我院收治的压力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人数为72例,对前6个月入院的3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施前),对后6个月入院的36例患者的护理方案中加入湿性疗法(实施后)。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实施后患者整体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创面感染、全身反应、发热疼痛)的次数要明显少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实施前更佳(P<0.05)。结论:针对压力性损伤伤口患者,在其护理干预过程中引入湿性疗法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减轻患者发病后的疼痛感,安全性高,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伤口;VAS;湿性疗法

长期在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极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疾病,其发病因素在于患者长时间受到持续压力的挤压,从而出现皮肤、软组织损伤。不同患者其出现的损伤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该疾病对不同患者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病情严重的患者除了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之外,还会出现全身感染和伤口溃烂的情况[1]。临床在治疗这类患者时多选择物理和药物治疗方案,但必须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缓解患者发病后产生的疼痛感,湿性疗法就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分析对其开展湿性疗法前后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所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筛选病例的时间范围为2021.1~2021.12,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在此时间范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护理并确诊为临床压力性损伤,总人数为72人,男44女28,66~92岁,所有患者均为老年人群,经对比实施前后选取的所有患者资料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实验具有对比意义。

    1. 方法

实施前患者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发病且出现压疮后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为其提供健康宣教,将其产生压疮的具体原因告知患者,并提醒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适当给与其指导。

实施后患者在实施前的基础上额外接受湿性疗法,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①皮肤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做的是先对患者的伤口处进行检查,了解到患者伤口的实际情况后制定对应的皮肤护理干预方案。若患者行动不便可鼓励患者在床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这样可有预防静脉血栓[2]。每日巡房时重点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注意保持干燥和清洁,每日按时为患者擦洗伤口,并定时为其更换床单被褥,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良好,以此增加皮肤生理功能。

②常规治疗

每日都需要到患者病房检查其伤口变化情况,对不同伤口类型的患者实施分类干预。针对伤口完整的患者需要利用泡沫来帮助其减压,增加翻身频率防止其受压,针对伤口不完整的患者则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的伤口上深浅程度来对其进行治疗,若患者皮肤全层确实,需要先清洁其伤口,采用依沙他啶(黄药水)按一定比例兑好,先用酒精棉球擦拭伤口周围,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伤口,再用黄纱布填塞,最后用纱布外固定包扎。伤口部位、大小、基底颜色、渗液情况、气味等每次要测量评估要写详细,如果伤口有腐肉一般生理盐水棉球擦干净后需要进行机械清创,再用黄纱布填塞。[3]

③湿性疗法

观察患者创面,若发现水泡先将其内部液体抽搐,然后覆盖上敷料。若发现其创口溃烂,则需要先进行清洁然后贴上溃疡贴。根据患者的伤口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针对有腐肉的要机械清创或者可以用水凝胶等药物化腐肉,有感染的用哪些敷料进行伤口感染处理,不要写那么确定一定用藻酸银,还有伤口如果有渗血用哪些,和伤口肉芽组织水肿的话如何处理,都要写清楚,这些处理好后伤口外层用泡沫敷料保护。处理完毕后需要密切观察其伤口处是否存在渗液情况,若有要立即换药,只有渗液少的患者才可以使用透明的敷贴,若期间出现了脓性分泌物,必须先清洁再使用藻酸银敷料覆盖伤口[4]

    1.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20.0系统处理结果为准,以P<0.05为差异显著。

  1. 结果

    1. 实施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对比以及伤口愈合的时间

在实施前后分别测评两组患者的VAS得分情况,详情如表2-1所示。

表2-1 实施前后各组患者VAS得分对比

时间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伤口愈合时间(d)

实施前

36

6.84±1.67

4.41±1.35

18.3±6.3

实施后

36

6.72±1.44

2.26±1.11

10.3±3.7

t值


0.524

22.534

7.654

P值


0.425

0.000

0.000

      1. 实施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记录下患者在期间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次数,具体结果如表2-2。

    表2-2 实施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时间

    例数

    创面感染

    全身反应

    发热疼痛

    总发生率

    实施前

    36

    6

    8

    9

    23(63.89)

    实施后

    36

    2

    1

    4

    7(19.45)

    X2





    14.625

    P值





    0.000

      1. 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根据患者伤口的实际愈合情况、肉芽生长情况、渗液情况、气味情况的评估结果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详情如表2-3所示。

    表2-3 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时间

    例数

    显著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施前

    36

    6

    18

    10

    26(72.22)

    实施后

    36

    18

    16

    2

    34(94.45)

    X2





    21.357

    P值





    0.000

    1. 分析讨论

    长时间受到持续压力或联合剪切力挤压所致的皮肤或软组织压力性损伤,加上大部分住院治疗的患者本身免疫能力和运动能力就比较差,在发生压力性损伤之后还有极大的几率会出现创面感染和伤口化脓的情况[5]。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控制其还有可能会出现全身性感染或病变,因此在患者产生压力性创伤后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近年来临床对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结论都提倡湿性愈合,应该是根据不同伤口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大部分情况而言湿性愈合从哪几个方面都占据一定优势,而湿性疗法能够为患者的创口愈合创造有利的密闭空间。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也确实如此,接受湿性疗法后患者不仅疼痛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整体所取得的护理效果良好,没有发生较多不良反应,故认为可将湿性疗法保留运用在治疗压力性创伤伤口的护理方案之中。

    参考文献

    [1]于广会.湿性疗法在压疮伤口护理中的价值[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11):107-109.

    [2]张凡,邱婉宁,冯巾娣,杨一诺.湿性愈合疗法在面部炎症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21,11(09):63-66.

    [3]杨露,白沅艳,王茂兰,山玉霞,毕小琴.湿性疗法联合生长因子治愈足背部Ⅲ度烫伤感染伤口的个案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9):151-153.

    [4]曾淑花,张宝英,翁惠卿,郑娟,甘琳.湿性疗法在临床压力性损伤伤口护理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131-132.

    [5]梅秋风.湿性疗法在临床压力性损伤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名医,2020(02):179.

    附表 VAS评分量

    62b3fc16c9481_html_48d3b0aec236d9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