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江

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68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科接诊的200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都有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性护理措施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程序。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2.0%,低于观察组的96.0%,检验两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治疗了解评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检验两组各项评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检验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护理操作,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程度减轻明显,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压力性损伤;护理

压力性损伤是指患者的局部组织在围术期受到长时间压迫,致使受压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遭到破坏,患者皮肤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在遭受压力性损伤后,不仅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会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压力。持续性质量改进属于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在病情发展以及机体功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判断患者在术中容易受到压迫的部位,使用凝胶垫、海绵垫等对这些部位进行重点保护。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计划以及实施措施。在术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的具体要求以及手术室的规范标准,确保手术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护理人员要合理调节手术室的湿度以及温度。帮助患者取适合体位,将手术位置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中。此外,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在术中尽量帮助患者提高手术舒适度。将凝胶垫置于受压部位下方,让患者受压部位既能保持皮肤始终处于松弛的状态,又能始终保持压力处于均衡状态。这样既能够有效防止受压部位出现局部牵引,又可有效防止压力过大导致压力性局部组织损伤的发生。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患者同一受压部位受到持续性的压迫,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在更换体位的过程中,拖拉动作要轻缓,以避免皮肤拉伤导致不良事件发生。本文将详细研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在预防压力性损伤中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接诊的200例患者,时间段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都有100例。对照组中男有58例,女4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0至82岁,平均年龄为(55.6±5.3)岁。脑外科40例,甲乳科26例,胸外科34例。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22至82岁,平均年龄为(56.2±5.6)岁。脑外科42例,甲乳科27例,胸外科31例。对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组成成分,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可展开研究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中的常规护理操作,即为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完成各类检查、饮食指导和护理配合以及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首先,入院时综合评估,需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由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护理人员需熟知患者的情况,以便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其次,住院期间的体位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护理人员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摆放恰当的体位,以满足患者的舒适型需要,保持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避免对皮肤组织产生压伤。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应用凝胶垫,缓解受压的组织,预防局部组织牵拉或长时间受压。最后,强化胰损伤部位的保护。确定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部位。针对容易损伤的部位,护理人员可使用海绵垫与凝胶垫预防该部位与床接触。护理人员在摆放患者体位的时候需注意动作轻柔,不可推、拖、拉,以免擦伤皮肤。另外在持续改进中,为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探讨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方案,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的防护性措施。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改进的护理操作程序,提高压力性损伤预防性护理的质量。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主要有1期、2期、3期和4期,患者的压力损伤级别的高低表明压力性损伤的严重性。与此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的了解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越了解。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产生的各类数据都需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后检验差异,计量资料的对比使用均数(x±s)表明,且需通过t原理检验;百分比(%)用来表示两组的计数资料,采用x2来表示两组间的差异,如检验所得数据P<0.05,说明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2.0%,低于观察组的96.0%,检验两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治疗了解评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检验两组各项评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且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1期8例,2期4例,3期2例,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4.0%,观察组中1期2例,2期与3期各1例,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0%,检验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表1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知识了解情况(分)

组别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处理对策

对照组(n=100)

32.4±4.8

32.5±4.6

30.8±1.6

观察组(n=100)

46.2±4.2

47.8±4.8

48.2±1.8

3讨论

压力性损伤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缺少活动导致血压循环障碍,营养难以维持皮肤正常功能的需要造成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就护理管理形式而言,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新的模式,已经逐渐应用于医院的管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住院过程中,患者摆放的体位是形成压力损伤的重要原由。长时间卧床,致使患者的运动活动受到限制,很容易导致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影响了毛细血管对组织供血的畅通性,导致皮肤组织长时间缺氧、缺血难以发挥正常功能。持续质量改进是针对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性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模式。相比较常规护理模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预防性压力损伤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护理操作,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程度减轻明显,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程静娴,张夏慧,周春华.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14.

[2]葛涓,马辉斌.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6):64+67.

[3]张莹,王菲.行动研究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流程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16):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