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这是怎么回事?有哪些护理小妙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突发性耳聋,这是怎么回事?有哪些护理小妙招?

王瑜

宣汉县人民医院 636150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用耳过度等情况普遍增加,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轻化趋势,该病不再局限于中老年患者,给广大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影响,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因此提醒大家‘突发性耳聋’不可小觑。本文从突发性耳聋及其症状、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突发性耳聋的预防等五方面进行介绍。

一、突发性耳聋及其症状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和全身因素均可能,主要病因有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通过临床调研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是该病的常见诱因。一般将其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聋性等几种类型,其中低频下降型耳聋的疗效最佳,可以达到78%左右,平坦下降型次之,而高频下降型、全聋型的患者治愈率不足14%。

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突发性的听力下降或者耳聋,以单侧耳突发较为常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双侧听力同时下降的情况,一般患者会在几分钟内或者数小时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少部分患者会在3天内听力缓慢下降到最低点;90%的患者会伴随出现耳鸣问题,如嗡嗡声、类似火车的隆隆声、蝉鸣音等,患者会突然发生单侧耳鸣或者双侧耳鸣,耳鸣的音调很高,耳鸣发生的同时或之后逐渐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50%的患者会存在明显的耳闷胀感等,当伴随耳周麻木感、沉重感等耳周感觉异常情况者多见于全聋型患者;30%的患者可伴随眩晕症状,当眩晕为突发性耳聋的首发症状时,一般发生于患者夜间睡眠时。眩晕患者会普遍忽略听力下降的问题,直至眩晕感减轻后才可发现听力受损的问题。一般因前庭系统受累出现眩晕的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患者会存在听觉过于敏感的现象,如对很小的声音刺激也会变得异常敏感,患者对声音刺激的容忍度极低,受到声音刺激后会产生不适感;受到突发性耳聋的影响,部分患者容易合并引发出心理问题,出现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

二、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目前由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内耳供血障碍、内耳膜迷路积水等有关。内耳供血障碍目前认为内耳供血障碍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原因之一,内耳又称为迷路,位于耳朵的最深处,分为耳蜗和前庭平衡器两部分,具有接收声音、分析声音、传递声音的听觉功能和感受位置变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内耳的血液的供应来源于迷路动脉,当迷路动脉因为痉挛、血栓栓塞等情况引发供血不足时,会导致内耳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突发性耳聋以及眩晕等症状;内耳膜迷路积水:膜迷路是内耳重要的组成部分,膜迷路内充满淋巴液,当内淋巴管狭窄、内淋巴管堵塞、植物神经紊乱、病毒感染、代谢异常等多种原因导致迷路循环障碍,可导致膜迷路积水问题,进而影响了内耳功能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造成了听力的损伤。

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而需要该类患者限盐;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易引发内耳血管供血不畅导致内耳功能受到影响;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膜迷路积水导致突发性耳聋;低血压患者可因血液供应不足影响内耳功能,引发疾病;熬夜、过度疲劳、过度紧张、过度焦虑等多种因素会导致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以引发突发性耳聋;发烧、以及各种病毒、细菌感染,也是引发突发性耳聋的高危因素;超量服用耳毒性药物可以引发突发性耳聋。

三、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在患者发现听力突然下降、耳鸣、眩晕等症状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不要继续进行工作、运动或者其他活动,并远离吵闹的环境(对于发生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马上休息,在眩晕症状停止前不要活动),随即应前往正规医院就医诊治,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疾病的发展。现阶段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手段为主,一般不涉及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消肿治疗;使用银杏叶提取物、低分子右旋糖酐、前列地尔等改善耳内微循环状态;使用甲钴胺、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甘脂等营养神经药物改善耳内静脉回流;使用巴曲酶等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改善内耳循环状态;对于考虑突发性耳聋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患者,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辅助高压氧治疗,一般认为在突发性耳聋三个月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对于听力损失严重的患者可以选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改善患者听力情况。

四、突发性耳聋的护理

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必须做好日常护理:

(一)首先要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在患者疾病发生时,会有较为明显的突然的听力下降的情况,也可以伴随出现耳鸣、眩晕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去往医院。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在日常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治疗等,并按照要求定时进行听力复查(一般第1周、2周、4周、8周、12周进行听力复查,也可以按照医嘱进行复查),观察对比疗效。

(二)患者突发性耳聋发病期间伴有眩晕症状者要注意避免体位突然改变,可以将床头抬高16—18厘米,与地面保持30度的倾斜,从而间接降低内耳迷路内淋巴液的压力;不建议此阶段进行运动锻炼,应在情况稳定后再进行适量锻炼。

(三)患者应远离噪音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感冒,积极治疗流感、风疹、流脑、腮腺炎等病毒或细菌性传染病,这些疾病会侵害听觉器官,有损伤听觉能力的可能。

(四)不可以滥服药物,尤其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药物更应谨慎使用,这些药物有损伤耳内器官的可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五)在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耐心开导和陪伴患者,减轻患者精神负担,对部分严重抑郁或焦虑的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必要时采用药物干预,以此避免患者情绪异常,如情绪波动较大、过于焦虑、压力过大等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六)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七)应该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等不健康的饮食方式,荤素搭配、科学饮食。

(八)患者应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五、突发性耳聋的预防

为了预防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减少复发次数,应做到:科学饮食,避免引发动“三高”,增加血管阻塞、缺血的概率;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要定期复查并进行良好的控制。修身养性,控制好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过激的情绪有导致体液调节失衡的可能,进而引发内耳局部循环障碍;避免熬夜并规律锻炼,增强体质;戒烟、戒酒;避免长时间、高音量的使用耳机。

综上所述,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也可能发生此种疾病,当疾病发生时积极前往医院就诊,避免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做到早干预、早治疗、早恢复,健康聆听,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