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养结合模式的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基于医养结合模式的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夏世蓉

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 646605

【摘要】目的:考察针对老年病房在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时施以医养结合模式对其安全管理的实际影响。方法:随机遴选2021年0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共120例。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通过干预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划分,对比两组的恢复状况和安全事件发生状况等。结果:同比对照组,观察组自理能力评估AD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几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老年病房患者施以医养结合模式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养结合模式;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期,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之老年人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老年群体的日常照料和护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导致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传统养老模式以及保障体系正在面临新一轮的冲击[1]。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够满足广大老年慢性病群体的需求,市场前景良好。医疗机构掌握着优势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将医疗、养老、护理、康复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服务,从而实现老年慢性病群体在基层医院进行治疗、康复和护理的理念,积极推动国家卫健委提出的急慢性病分治,有效缓解大医院一床难求的突出问题,促进医改的深入发展[2]。有鉴于此,本研究随机抽选我院2021年0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老年科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主体研究样本,并予以医养结合模式,考察该模式对患者恢复状况以及安全性的实际影响,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遴选120例于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老年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主体研究样本。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干预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划分,结果如示:对照组入组33例男性患者和27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者为77岁,年龄最小者为60岁,组内平均年龄为(69.55±2.11)岁,其中重度患者25例,轻中度患者35例;观察组入组29例男性患者和31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者为78岁,年龄最小者为60岁,组内平均年龄为(69.48±2.15)岁,其中,重度患者23例,轻中度患者37例。两组患者均配合治疗,排除生活无法自理能力情况。两组基线资料无实质性区别可加以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接受各项体检,按照分级护理要求每日巡视病房,给予常规的给药、病情观察等护理,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常规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施以医养结合模式,具体措施如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房环境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护理,制定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规范,创造符合老年人生活的安全舒适的环境,包括每个病床位置设置防护装置,将病房灯光调节至柔和,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每天检查病房卫生,尤其要留意路上的积水,若发现需及时清理,防止跌倒摔伤;病房内所有设施均秉承着简洁实用的原则进行布局,避免繁琐的设计,保证充足的病房空间,从而为患者留置尽量多的活动空间,避免碰撞或磕伤;病房组建安全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护工组成。制定安全管理评价标准,责任分工到人,每月对病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查。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对每一例安全隐患事件开展讨论分析,及时改进,提高安全防护质量;结合实际状况分别对医务人员、护工、家属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全面提高全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增加夜巡频次,全方位提供安全管理护理。

1.3观察指标

1.3.1 恢复状况:经由ADL量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进行评估。其中两项评分均界限于0~100分区间内,评分数值高低与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均呈正相关。

1.3.2 安全事件发生状况:临床常见的安全事件有跌倒、压疮、烫伤、管路滑脱等。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指标测验数据均在SPSS22.0录入、统计,计量数据使用(62b5108224412_html_6f8d3b8a6611a4a3.gif )形式进行表述并借助t检验计算统计结果,计数资料使用(%)形式完成表述,并借助χ2检验计算统计结果,P<0.05提示该差异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

2.结果

2.1 患者恢复状况相较

观察组干预后ADL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恢复状况相较(`x±s)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60

54.63±4.66

62.58±5.85

77.54±3.85

88.41±4.55

观察组

60

54.72±4.58

75.14±5.52

77.61±3.92

95.19±4.72

t


0.107

12.096

0.099

8.011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 安全事件发生状况相比较

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几率显著较低(P>0.05)。见表2。

表2 安全事件发生状况相较[n(%)]


例数

跌倒

压疮

坠床

烫伤

误吸

发生几率/%

对照组

60

3(5.00)

1(1.67)

1(1.67)

3(5.00)

2(3.33)

10(16.67)

观察组

60

1(1.67)

0(0.00)

0(0.00)

1(1.67)

1(1.67)

3(5.00)

χ2


4.227

P

P=0.040

  1.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越发弱化,老年人的“医、食、养”等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很多地区的大医院都存在着老年人“压床位”的现象,直接导致医院床位紧张,患者求医困难。医疗机构和社会养老机构相互独立,各自形成运营体系,养老机构就医比较困难,而医院为避免资源浪费而不适宜养老,老年人又多伴有基础性疾病,不得不在养老机构和医院之间频繁往返,加之出行不便,不仅会耽误治疗,还会增加家庭负担[3]。医养结合的新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医养结合是一种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新型疗养模式,具有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特点,其优势在于可以将医疗和养老的双向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二者之间建立绿色通道,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可由专业医疗和护理人员负责,为其提供医疗、护理、保健以及临终关怀,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护理服务。该模式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契合度高,其旨在提倡更多的医疗专业资源进入至养老领域,以填补医疗和养老之间的空白[4,5]。本研究中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安全事件发生几率则居较低水平(P<0.05),由此可知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安全性,有效避免跌倒、烫伤等事件,还能促进患者积极康复,提高自理能力[6]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可作为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优选方案,该干预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预防压疮、跌倒等安全事件,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孙蓉, 崔相楠. 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A02):2739-2740.

  2. 李作秀,郝玉丽,李英, 等. 医养结合下在老年病房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1):147-148.

  3. 张超南,孙彩霞,陈丽莉, 等.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人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06):454-457.

  4. 陈建群. 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8):100-101.

  5. 何会芹. 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175+184.

  6. 周永乐. 基于医养结合模式的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