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语境下的建筑设计-皖江中学综合楼项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独特语境下的建筑设计 - 皖江中学综合楼项目

于烯

南京华科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对山地建筑皖江中学综合楼项目独特语境的思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对场地的外部环境,内部功能的分析,充分考虑造价、建筑空间等各因素的均衡,是创造独特的地域性建筑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因地制宜;山地建筑;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设计

引言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相应的学校在辅助教学用房的配置条件也应跟上,因此以建成达标学校为配置标准的学校综合楼建筑,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更是学校的重要的标志性形象建筑。

一、综合楼方案设计的项目背景

经皖江中学与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多次磋商,拟在原校址西北角选址7171平方米地块建设学校综合楼(图1)。项目场地位于安徽省繁昌区芜铜路北侧,规划用地为三角形地块,东侧为校区主入口广场。沿芜铜路东西底边约为99.4米,沿校园侧南北向约121米,沿西侧南北向约150米,现用地块为植被丰富的山地,现为池塘、梯田,地势东西向高差约6米。怎样在这并不富裕的、不规则地块上建设一栋综合楼,其满足达标学校的配置要求,又与场地环境相融合,创造一种充满诗意的学习及休闲的空间环境,经过几个月的方案专家评审及修改,让我体会到,好的建筑是在独特的语境下,适应性的生长与相互的融合,看见美,感悟美,才能产生美。

对外部环境的思考与感悟

1适应性的规则

  1. 规划结构与山地形态融为一体

校区内地形条件复杂,综合楼规划用地东北高西南低,存在很大高差。如何处理场地高差关系,组织交通方便联系各个标高是设计的难点。

  1. 功能分区结合山地形式。

(3)规划场地空间形态是对校园内部空间的延伸。

2复合性功能:

现有校园土地的稀缺,如何在不规整的地块中实现土地最大利用,实现多功能建筑的融合。经过多方案比较,采用复合功能的高层辅助教学综合楼与多层的文体中心相结合的功能形式,能实现达标学校配套建设要求。

3、体量的消解

建筑形态处理上如何消解体育建筑与报告厅类两大体块带来的压迫感,如何创造一种将辅助教学用房、体育场馆、休闲文化艺术有机融合的校园生活集群空间,满足多元化的功能需求,使这个场所成为各类校园活动的容器。

面对这块面积并不富裕的用地,风雨操场和报告厅二者顺应地势,上下叠加布置,分别位于不同的场地标高,在空间视觉上消减体量,节约用地,留出更多的庭院绿化景观空间。

4、有机的建筑与空间:

整体校区以大门为中轴线、拟建2#综合楼与报告厅两体块,通过体块旋转迎合出入口人流、视线等方向形成块体连接部分的下层庭院虚空间;新建2#综合楼与原1#综合楼、室外跑道围合成主入口广场,对校园的空间起到织补的作用。

5、开放共享的城市空间:

一个校园建筑应具备开放共享的精神,平面功能上弥补周边配套功能的不足,在建筑创作上需要用趣味性的手法强化开放共享的姿态。

6、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

将不同的体量的若干体块围绕中庭、及校园广场布置,通过灰空间下沉庭院连接,环绕的流线,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营造江南水乡清致雅心、舒适轻松的学习氛围。

7、创新的标志性建筑:

校区周边城市界面单一,缺少有标志性、趣味性的创新的公建形象,综合楼高层主体建筑部分应与对街繁昌西站相对话,因此综合楼建筑造型风格、色系上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营造现代、简洁、大气的氛围的同时又不缺少新颖的、高标准的高层建筑形象。

三、综合楼地块规划设计

  1. 总体规划布局

校园整体规划中,本案设置于校区前区教学区域,位于体育活动区南侧,主入口与校区主入口结合布置,形成以校门口为中轴线的整体的校园布局。

因场地条件限制,项目包含的功能复杂,主要包含一个风雨操场、一个报告厅、以及若干训练场馆和辅助教学用房等多种功能,根据用地条件及功能组合分类,主要分为综合楼高层塔楼部分、多层报告厅与风雨操场及训练场馆组成的多层体块塔楼部分。建筑的轮廓线几乎依照场地的边界偏移,沿地块周边连续布置体量而来。

  1. 综合楼高层部分主要以辅助教学用房为主,为展示建筑形象的空间,布置于芜铜路北侧,规划建筑后退城市道路中心线50米,也减少了对城市空间的压迫感。

将多层报告厅与风雨操场部分设置与校园内部,与室外体育活动区域相融合,并采用适应性的规则,顺应山地地势,两功能区采用上下叠加的组合形式,消解两大部分功能的体量感,形成建筑、景观、山地有机融合的多样化的、通透宽敞的校园内部空间环境。

  1. 建筑形态规划:本设计在构思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块形态,合理规划建筑的两功能形体及位置,结合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规划采用院落式庭院空间进行过度,并借鉴江南水乡的造园设计手法,通过庭院、回廊、韵律式台阶等营造具有典雅诗意的、休闲放松的学习环境,诠释了现代综合建筑的开放、舒适、自然的场所精神。

  2. 在有限的用地内,最大限度地顺应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规划功能布局,建筑充分利用了场地高差,嵌入式的建造逻辑保护了周边的植被环境。遵循开放共享的精神,应地势高差,东侧与学校主入口结合作为外部车辆出入口连接地下车库,解决停车问题,西侧次出入口广场、图书馆、体育馆假期对外开放,为提供市民提供阅读及体育活动共享场所。


62b513c45f1fb_html_4080401c8b702a03.jpg

综合楼规划地块总平面图

62b513c45f1fb_html_1e122a46d4d3c9f5.jpg

整体校区鸟瞰图


62b513c45f1fb_html_248bab6d96f75d9c.jpg

整体校区鸟瞰图


5、竖向设计

根据提供的规划条件以及现状地形、现状标高,竖向设计中考虑尽量依山就势,力求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及使用的高效。场地西侧与东侧高差约6米,东侧与校园内部广场的连接通向校区主入口,减小填挖土方量,节省投资造价。考虑到结构的抗浮,风雨操场一层部分坐落在西侧原有标高上,报告厅部分同东侧广场标高。人防地库部分就高差,从西侧广场直接进入一层地下室。

四、综合楼单体设计

1建筑平面布置及功能设计

建设单体平面功能主要为两部分组成:报告厅与风雨操场部分、高层综合楼部分。

  1. 地下室布置:

地下一层为地下汽车停车库及部分设备用房(战时部分转化为人防设施)

  1. 地上布置:

本项目为教育用地,场地内为一栋辅助教室的综合楼塔楼与多层裙房的报告厅与风雨操场部分。塔楼部分地上13层,地下1层,裙房部分为三层建筑。

地上1层为可对外服务的图书馆;2层塔楼部分为对师生服务的门厅、阅览室、交流长廊与消控室等;报告厅部分为报告厅出入口;低层报告厅辅助用房部分为体育办公室及门厅;3层塔楼部分为校史室、教师阅览室,低层报告厅部分为大空间报告厅,辅助用房部分为报告厅配套服务用房;4层综合楼部分为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5层以上为行政办公楼、会议室及活动室。

3立面造型

结合建筑整体的空间布局形式,高耸的标志性建筑与典致的多层裙房相结合,设计采用简洁的体块,流畅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相结合。高层塔楼部分为板式高层,以竖向韵律为主,局部楼层采用大玻璃幕墙虚空间,对建筑体态进行比例分割,凸出主入口,整体建筑比例协调;主色采用灰白色,与绿色的自然景观形成鲜明对比。裙房部分与高层部分形成对比,采用以实为主,凸出横向比例,砖红色的多功能报告厅从二层向四周悬挑,两层通高的灰空间,有着韵律层层进退的通高大阳台,呼应了礼堂建筑的韵律和节奏。

夜晚降临、高层综合楼教师办公点燃的如星空般的点点灯光、报告厅四周光廊透着暖调的灯光,优美的音乐旋律扬起,这温馨的场景将成为皖江中学师生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江立敏,潘朝辉,张佳,贺玉霞.大学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 ,《时代建筑》 第2021/2期

[2]魏娜.《弥漫空间》、《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江立敏,刘灵等.《基础教育建筑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第四分册


Shape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