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点穴疗法在肠癌术后气虚自汗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3

穴位贴敷联合点穴疗法在肠癌术后气虚自汗患者中的应用

陈平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江苏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敛汗穴位贴敷联合点穴疗法对肠癌术后气虚多汗证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3月4日在某三级中医院普外科住院的手术后气虚自汗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益气敛汗穴位贴敷联合点穴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汗症状评分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汗症状评分(1.93±1.44)分低于对照组(3.20±1.45)分;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益气敛汗贴联合点穴疗法能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的自汗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舒适度。

【关键词】穴位贴敷;肠癌术后患者;多汗症;疗效

肠癌手术后,患者因正常代谢失衡,导致术后机体正气不足,气虚不实,卫表不固,而出现出自汗、盗汗的现象,临床发病率高达66.83%[1],中医认为,汗为人体阴液所化,藏于心,源于肾,汗出源自心阳的推动,阳盛乘阴所导致[2],若汗出过多,会伤及气血、津液与人体阳气,不利于伤口愈合,造成术后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证,影响患者康复。中医将关于异常出汗的情况统称为汗症[3],而针对这个症状,目前西医的主要治疗是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方法[4],但缺乏针对性。目前研究发现多种中药穴位贴敷有收敛止汗之效,实施有效的中医穴位贴敷可以缓解患者的多汗症状。有研究表明,穴位贴敷治疗妇科术后气虚自汗、盗汗取得很好的疗效[5]。为此,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按摩刺激相应的穴位,再行穴位贴敷,帮助患者改善自汗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舒适度。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3月4日在某三级中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肠癌手术后气虚自汗患者。纳入标准:①凡接受肠癌手术,证属气虚证,且符合多汗症诊断标准者[6];②采用腹腔镜手术;③对各种贴敷药物无过敏的患者;④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凡属器质性疾病,如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等疾病发作期所致的自汗、盗汗;②无论自汗、盗汗,体温高于38.5℃并使用药物或物理降温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对贴敷依从性差、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5.3土8.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4.8±7.9)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基础护理维持病室温度在18-22℃,湿度在50%~60%,生活起居方面患者出汗及时更换衣物,每日温水擦身一次;注意休息,保持情绪乐观稳定,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根据患者出汗量给予适当补液,维持出入量平衡;可每日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血海穴等以益气养生[7],增强体质。

(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敛汗穴位贴敷加点穴疗法。首先,成立科研小组,小组成员由病区高年资中医医师、护士长、中医专业化护士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中医方面的理论知识,均通过了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制订益气敛汗穴位贴敷操作流程,疗效评定各项指标均由高年资中医医师和中医专业化护士的指导。点穴疗法:取穴复溜穴、涌泉穴、乳中穴进行按摩。患者取平卧位,暴露双下肢,注意局部保暖,根据患者同身寸取穴,做好标记。操作者对相应穴位进行点按,用力要均匀,手法要轻柔,力度要慎重,当询问患者局部有酸、麻、胀感觉,每穴按揉 1min,如此反复进行,维持10min。敛汗贴穴位敷贴①选穴:中上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涉及脐中穴者)选用涌泉穴、复溜穴、乳中穴;②药物:方中五倍子加醋1:1调和,在专用穴位贴敷辅料均匀铺开,厚度2mm,贴敷于穴位上,每穴位每次1g药膏,贴敷时间6-8h,3d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1.3 评价指标

①止汗疗效评定标准。在患者出现自汗症状时和治疗后3d进行评价。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汗止,其他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汗出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60%≤疗效指数<90%;有效:出汗及其他症状改善,30%≤疗效指数<60%;无效:出汗及其他症状均无变化,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包括治愈、显效、有效。②自汗症状评分。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别在患者开始出现自汗症状时、治疗3d后采用自汗症状评分表进行评价。该表采用4级评分:0分表示没有;2分表示不动则皮肤微潮湿,稍动则更甚;4分表示不动则皮肤潮湿,稍动则汗出;6分表示平素易出汗,动则汗出,如水渍状。

1.4 统计学方法

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1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5(16.67)

9(30.00)

15(50.00)

1(3.33)

28(96.67)

对照组

30

1(3.33)

2(6.67)

12(40)

15(50)

15(50.00)

χ 2






33.00

p






0.000

2.2两组患者自汗症状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自汗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自汗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3d

观察组

30

4.07士1.44

1.93士1.44

对照组

30

4.00士1.66

3.20士1.45

t


0.17

-3.40

p


0.869

0.001

3.讨论

肠癌手术后,多数患者因手术创伤或术中出血、术后早期禁饮食或疏于调理而出现正气不足。《素问》有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虚则出现多汗,《温病条辨·汗论》所云:“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8]。当汗液过度外泻,导致病人一系列临床表现,病人常出现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语气低微、疲乏无力、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气虚的表现,影响患者的康复。益气敛汗尤为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将中医适宜技术有效融入治疗中,可明显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中医认为,对穴位进行一定的刺激可达到舒经通络、调节气血的作用[9]。而点穴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运用点、揉、按压等手法作用于体表穴位或特定穴位上,可通过刺激与其有关的经络穴位来调理气血、协调阴阳,使经络通畅,以达到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效果。本次贴敷选用的五倍子性质酸涩,有收敛止汗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五倍子含有大量的鞣酸,与汗腺、消化腺接触,可使腺体表面细胞的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减少腺体的分泌,从而抑制汗腺的分泌。醋性酸,利用酸性能收能涩的特性,入阴血分,是穴位贴敷治疗盗汗时使用时间最早、频次最多的调和介质。与五倍子相伍时,可帮助药味挥发,增强固摄止汗的效果。本次选用了涌泉穴、复溜穴及乳中穴。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具有降逆、引火下行、行气、苏厥之功,该穴能够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所以可用于止汗;复溜穴为肾水之母穴,肾多虚证 ,根据“虚则补其母”,该穴多行补法 ,既能温肾阳 ,又能滋补肾阴、利湿利水,且有疏经通络之效,是治水之要穴。《针灸大成》中指出“复溜治盗汗”,即其为止汗经验穴。用敛汗贴敷于其上,通过经络作用,共达调和阴阳、固本培元、固涩止汗之功效。乳中穴属足阳明胃经,与脾相表里,敛汗贴外敷乳中穴,通过经络作用,则可健脾胃、益气血、滋阴清热、收敛固表,使气血充沛,卫外固密,虚汗乃止。近年来不少实验表明,对某些穴位的刺激,可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本研究经过点穴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疗效百分比分别为96.67%和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汗症状评分分别为(4.07±1.44)分和(4.00±1.66)分,两组患者自汗症状明显,干预后实验组自汗症评分有所下降。该结果表明,本次干预能有效地治疗肠癌术后患者的自汗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这与陈小红等益气敛汗脐贴对提高肿瘤自汗病人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相似。

4.结论

综上所述,益气敛汗贴穴位贴敷联合点穴疗法能有效减轻肠癌术后患者的自汗症,是一种成本相对低,易于操作的非侵入性干预措施,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然而,敛汗贴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缺乏相关文献数据支撑,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徐新安,谢薄.子午流注敛汗散敷脐对肠癌术后汗证的疗效[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7):118-119.

[2]张萍,周建梅,等.择时穴位贴敷对化疗相关性汗证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21,34(12):126-128.

[3]李玲玲,曲天歌,段行武,等.原发性多汗症的中西医理论辨析[J].现代中医临床,2019,26(3):45-49.

[4]董莹莹,应露婷,等.玉屏风口服液联合五倍子贴敷在肺癌术后出汗中的应用研究[J].新中医,2019,51(8):86-88.

[5]陶蓉.穴位贴敷疗法在妇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20,10(35):222-223.

[6]叶恒.穴位贴敷联合艾箱灸对肠镜检查后患者腹胀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2):136-138.

[7]杨巧丽,郑好飞,等."肾主汗"原理探析[J]. 西部中医药,2021,34(3):69-71.

[8]赵华平,邓淑霞,等 肺癌术后多汗症的护理新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6):194-195.

[9]高艳梅,郭兴萍.复溜穴在输卵管积水中的应用初识[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2):1-3.

【作者简介】陈平(1988.10),女,汉族,江苏省丹阳市人,本科学历,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护师,研究方向: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