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疗卫生人才发展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4

新时代医疗卫生人才发展的建议

李芬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要想实现复合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仍然需要不断努力和前行,所以应采取更为可行的指导措施,将医疗卫生管理政策的指导性作用发挥出来,加强系统化学科体系、教学计划设计,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为医学领域构建出一批高精尖的医学卫生专业人才,从而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建议

引言

2021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擘画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新蓝图。为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着眼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笔者对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人才建设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很难有效满足居民的相应需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欠缺,人员队伍薄弱,是导致基本医疗服务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卫生人才建设直接决定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能否有效保障居民的健康以及能否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医疗需求。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不高,在期望得到进一步改善的工作内容中,排在首位的是提升基层医生职业水平,这充分体现出来加强医疗人才建设的必要性。目前,虽然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人才建设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2现代化卫生人才的培养问题

2.1卫生人才培养并不符合现代化医疗建设需求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再加上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理念,医疗体系建设不仅对现代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于专业化卫生人才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体制建设赋予了高度重视,其扶持和引导力度也更加强化。现阶段,现代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一线城市的公立医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实施效果显著,可以确保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的稳步提升,也由此可以看出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可以给予医院和患者权益强有力的制度性保证,由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的推行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再加上社会对于医疗健康需求也被推向到了新的高度,要求要将精细化理念贯彻落实到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之中,同时,人口在城市中的集聚程度越来越高,医疗部门面临的患者压力更为凸显,不仅患者明确提出了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而且也要求医院等机构应确保增值服务的多元性。在一系列需求的影响下,医疗卫生体制建设必须要进行革新,使其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地步。

目前,医疗卫生系统供给并不符合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其矛盾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大凸显出了医疗卫生体制内部矛盾,这种矛盾在医疗卫生人员的管理与配置矛盾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由此可以看出,要想确保医疗卫生系统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在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必须要提高对卫生人才培养建设的高度重视,满足其专业性需求,赢取社会大众对于医疗卫生的满意度,在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时,应基于专业性和管理性角度出发,以此来不断强化卫生人才教育与培养力度,最大程度地确保社会大众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2.2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不足

根据在医疗卫生系统建设的试点了解到,其实施效果比较明显,可以给予全民健康医疗的卫生水平强有力的扶持,同时,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可以使医院和患者的权益得到维护,如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可以一直保持规范化,可以使得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实际上,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在政策方面存在着一些薄弱点和空白点。根据调查发现,各级地方政府、医学高校科研机构等在当前卫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地区的不同,卫生人才培养主体、专业性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一些培养机构对于培养卫生人才的专业性的重视度较高,也有的对于卫生人才学习管理知识提出了明确要求,相比于国外,这种卫生人才培养体制的统一性、系统性有待提升。

2.3卫生人才培养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并不相符

近年来,居民收入处于不断增长趋势,对于医疗卫生体系的关注度更高,同时人口在城市中的集聚程度越来越高,医院等医疗部门承受着巨大的患者压力,基于此,既要将机构自身运行体制的改革深度提升上来,也要与城镇医疗保险等政策的执行相契合,而在教育体系中,尚未涵盖卫生管理知识这一要素,所以不利于复合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针对于卫生人才培养机构培养的人才,其单一性特点显著,且供求关系并不一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需要进行改善,在部分卫生人才培养机构中,分析其师资队伍来源,管理专业转行比较多,其医生队伍的专业性也比较单一化,卫生管理知识与卫生专业技能比较弱化,与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无法集中整合理论和实践,继而使卫生人才的教育水平始终停滞不前。

2.4人员稳定性较差

在人才招聘工作中,由于基层缺乏自主权,所以仅参与申报工作,而后续的相关工作则没有参与其中,难以招聘到合适人才。这也导致在人才使用过程中,薪酬制度以及晋升考核等方面不能适应基层发展,进而使得基层医疗人员发生流失现象。同时,在基层卫生人才管理工作中存在借调人员占据编制的现象,导致基层无法招收可以使用和留下的人才,减少了基层卫生人员数量,限制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借调人员关系留在基层,还需要继续发放工资,增加了基层的资金压力。

2.5教育培训与需求不匹配

对不同省市乡村医生的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实际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理论培训内容偏多。这也说明目前的培训工作没有充分体现乡村医生的实际需求,培训目标不够明确,影响了培训效果。另外,对于基层卫生人员素质能力存在不足的情况,继续医学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继续医学教育主要帮助医疗卫生人员学习新专业知识、新的方法以及最新的理论,是一种终身性的医学教育制度。在实际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培训机构甄选不够严格、培训内容没有创新性、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等问题,也导致一些资质不够的机构参与到医学教育工作当中,影响了基层卫生人员的进修学习效果。

3现代化卫生人才培养的优化对策

3.1遵循国家医疗卫生人才建设政策

目前,医疗卫生体制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已经全面出台,其中,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内容为重中之重,得益于新农合等医疗政策的大力执行,在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方面,必须要将国家的医疗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为现代化医疗卫生体制建设提供有利指导,不断提高卫生人才资源配置水平,并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与进步。同时,基于国家视角,应加强国家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设置,赋予其宏观管理协调职能,主要负责对医学教育这一领域进行管理、指导以及监督等,对医学教育发展规律进行明确化,成为推动医学教育的中坚力量。

3.2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学科体系的构建

在现代医疗健康领域中,要求卫生人才在具备基础医疗预防和诊疗专业性技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庭医学服务及康复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为卫生人才的培养体系带来了相应的机遇和挑战。由于传统经验性医疗管理模式并不适用,针对于现代化医疗管理,要想不断确保医疗健康系统顺利深入到社会,必须要保证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当然卫生人才培养也要跟上脚步,从现代市场需求出发,遵循系统性原则,加强卫生人才培养科学体系建设,为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其中,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培养内容、培养模式,也要使培养方向更具多元化,涵盖多个学科,如人文素养、管理基础及社会科学等,为实现复合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卫生人才的培养并不成熟,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卫生管理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中,人才来源主要包括其他关联行业的转型,尚未密切融合医学技术与管理要素,对于一些管理转型的师资,其医疗卫生实践经验明显缺失,所以很难确保理论知识和实践的高度平衡,所以要想将卫生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上来,必须要将专业性渗透到师资队伍建设之中,将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发挥出来,以此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有助于实现专业化卫生人才培养目标。

除此之外,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有编无人”问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比较严重,由于缺少充足的人才,所以并不利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对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来说,必须要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对用人机制实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针对如何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进行统筹规划和充分考虑。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重点性扶持重点学科建设,将继续教育等培训工作提供给医务工作者,以此来为医务工作者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3.4加强特色型教学计划的设置

根据我国卫生形势了解到,要想实现复合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不断调整与优化教学计划,对教学目标进行高度明确化,通过课程结构的不断提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培养水平。在培训方面,既要注重基础知识这一环节,也要加强全面培养体系的构建,将临床医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管理等涵盖在内,使教学计划变得更为完善化,为临床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还要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多媒体教学落实下去。在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带动下,有助于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发散型思维,构建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卫生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3.5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

要充分认识医疗卫生工作具有的风险性、服务个体化、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以信任为基础,充分尊重、爱护和合理使用医疗卫生人才。要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定位,明确各类医疗卫生岗位的职责权限,尊重并赋予医疗卫生人才开展业务工作更大的技术判断权、路径决定权、资源调度权。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探索解决各类疑难杂症的路径。

3.6完善有利于潜心“治医”的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

要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机制对引导事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促进医疗卫生人才潜心“治医”。医疗卫生人才评价不求全责备,突出医德医风、实际能力、实绩贡献等导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在评聘条件上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建立适应基层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政策。

3.7构建体现知识技术价值的医疗卫生人才收益分配机制

落实“两个允许”,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统筹其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薪酬改革,建立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着力破解人才“虹吸效应”,妥善处理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引导优秀人才合理分布。

3.8优化医疗卫生人才表彰奖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以精神奖励为主兼顾物质奖励的医疗卫生人才表彰奖励制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充分发挥薪酬福利和社会荣誉的双重激励作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优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对在基层工作满30年业绩突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加大医疗卫生领域先进典型宣传力度,积极塑造“白衣天使”正面形象,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

3.9形成向医疗卫生机构充分授权的人才管理体制

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着力推进职称评审权、岗位聘用权、考核评价权、工资激励权、经费使用权、资源调配权等权限的合理下放。扩大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对人才的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积极为人才松绑,充分激发医疗卫生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0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管理的外部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

重点督促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体系,着力监督医疗卫生机构滥用人才管理权限、有权不用不作为等不当行为,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对不能履行好人才管理主体责任,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问责机制,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市、县级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并非一蹴而就。所以,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提高其诊疗水平,提升医疗机构自身诊疗能力,还要创新机制、借助外力,为医疗机构“输血”。实践证明,通过远程医疗协同机制,推动上级的医疗资源下沉是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应当加快数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建设,促进纵向联动,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从而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覆盖范围,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市、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实力提高了,民众就不必来回往返上级医院,从而有利于分级诊疗扎实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3.11优化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发现机制

要充分认识领军人才在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发现和培养医疗卫生领军人才。要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医疗卫生领域重大任务担纲者、医疗卫生学科发展领衔者以及医疗卫生实际工作骨干中发现具有深厚素养的医疗卫生领军人才。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领军人才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医疗卫生人才,形成医疗卫生领军人才成长梯队。

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化卫生健康体系建设过程中,卫生人才培养为重中之重,而且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了解到,对于我国职业化卫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上,我国现代化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人才队伍培养并不符合现代化医疗建设需求,培养模式的系统性严重缺失,卫生人才的培养与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趋势并不相符。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对策,将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逐步迈向健康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现实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简介:李芬,女,壮族,1988年5月出生,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娇娇,孔凡磊,聂婉颖,单莹,李士雪.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0,40(12):864-868.

[2].医疗卫生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J].中国卫生,2020(12):26-27.

[3]周美林.新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的关键是人才[J].中国卫生,2020(12):97-99.DOI:10.15973/j.cnki.cn11-3708/d.2020.12.026.

[4]姚涛.以健康为中心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1):131-132.DOI:10.16457/j.cnki.hbhjjlw.2020.11.062.

[5]汪芝碧,孙萍,蒲永莉.新时期专科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策略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1):93-96.

[6]杨智治.公立医院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20(11):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