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工程技术在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具体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土地工程技术在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具体运用

冯熙滨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作为自然环境的核心,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但当前我国在应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土地资源应用方面。因此,只有运用先进的土地工程技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土地资源的整治,保障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受污染,才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对于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土地工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模式,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生态整治;土地工程技术;农村土地

引言:农村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有限的自然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和保障我国农业生产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影响下,如何强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土地工程技术提高生态整治工作质量,逐渐成为土地生态治理单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土地工程技术的应用

  1. 弃渣处置

弃渣处置作为农村土地生态整治的关键部分,也是土地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材料。首先,弃渣能够作为路基、路面、边坡或填筑材料,尽管其强度不比混凝土,但能够通过调配的方式,加入其他材料,保障结构性能达到指标。因此,应重视弃渣的使用,从而达到降低废弃土方产生的目的。农村道路工程、土地整平、防护林建设工程等都涉及到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治理,属于土地综合治理工程,并且各个工程施工工艺不同,决定了各项工程的土石方利用、开挖途径大不相同。因此,当上述综合各个治理工程较为集中时,就可以统筹兼顾。工程间可以相互利用产生的弃渣,降低弃渣总量。例如,在路基维护工程边坡砌筑过程中,除了可以运用新开发的土石方,还可以就近采集土石方弃渣。不仅能够有效处置土地整平工程和园林工程等产生的弃渣,还能够避免由于路基边坡填筑材料开发产生的水土流失。

  1. 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的处置

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能够在一定情况下缓解水泥、混凝土、砖石等废弃材料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现象。再生骨料混凝土是将废弃的混凝土块拆分后,形成再生骨料,加水泥等材料配制而成的,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混凝土块、水泥、砖石等废弃建筑材料拆除,进行破碎清洗分级处置。然后按照比例配制成混凝土骨料,最后,向骨料中加入水泥砂浆。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密度小,吸水率大,表面粗糙,强度不高,粘结性能弱等特征,可运用在农村道路工程建设中。

在施工过程中,也将产生许多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生活用品、过期药物、煤渣、玻璃、废旧衣物等。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含量将远低于城市生活垃圾。因此,为了保障施工期间生活垃圾能够得到回收利用,需要在施工期间将垃圾分类处理,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处理难度和治理费用费用。土地综合治理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有机含量偏低,因此,堆肥是最为合理的处置方式。堆肥技术有着众多的优点,例如操作简单,管理便捷,技术可靠,成本低,二次污染小等特征,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避免垃圾页面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引发的土地资源污染现象。此外,垃圾堆肥还能改善土壤的性质,提升土壤中养分含量,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

  1. 土壤处理技术

土壤改造包含两个部分:土壤改良和土地平整。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许多工程选择在农村建造基地。而土地平整则是能够将丘陵、山区等转化为建设用地,带动周围经济。在开展土地整平时,不仅需要简单的填土和土方开挖,还需要做好勘察工作,根据数据准确计算出整平过程中需要挖填的土方量,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貌、地形等相关条件选择合理的土地平整施工技术。由于土方量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因此,切不可出现计算失误。如果建设用地的土石方量不足,需要借用其他地点土壤开展土方整平工作,应从其他地方购置土方,开展土地回填工作,并在土壤回填后,才用节水措施保障施工现场周围生态环境。

在开展建设用地改造时,应重视土壤改良工作,结合建设项目类别开展土壤改良工作。对未来需要建设建筑工程或道路工程的区域,进行无机重建;对未来需要种植植物的区域进行有机重建。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材料,通过加减、置换或复合措施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的化学性质。对于建筑结构周围的土地,应改善其强度和渗透性,使土壤能够符合有机生物生存要求,提升土壤肥力,保障土壤生存环境。

  1. 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模式

  1. 建设土地生态网络体制

我国的农村土地生态治理规划涉及到的种类较多,方向较多,具有综合性。因此,应对于土地生态整治各个环节进行把控,保障治理效果。与此同时,在开展的实际工作时,应将道路工程与农田连接在一起,建立好点状分布格局,实现森林,草地,农田集中管理,保障生态文明和居住环境的统一性。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园林技术,通过植树造林、灌木重视等方式,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应用更为合理的整治方式,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 把控土地整治工作核心

在开展土壤资源整治规划时,应结合土地发展形式以及该地区土壤结构特征,不断完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对于重点区域开展重点治理。例如,在水资源缺乏的农村,应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强化山区水土保护工作,提升农村居民用水质量,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治理保护工作进行充分结合,提升土地生物的多样性,确保土壤的保水能力。与此同时,政府也应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能够参与到土地生态环境治理中,对区域内水质、河流、湖泊等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结合土壤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统筹规划工作,把握治理核心,最大程度上发挥土地工程技术优势,保障土壤治理效果。

  1. 恢复退化土地生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许多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针对于这种现象,在开展土地生态环境治理时,应予以重建和恢复,尤其是农村生态环境更应得到保护,降低污染对于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首先,应在污水治理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不断优化污水处理技术降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从而降低污水对于自然的破坏。不能一味的发展经济,忽视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我国大部分农村土地由于受到污水的影响,导致土地难以种植农作物,荒废至今。因此,应引进先进的土地结构重建技术,结合土地工程技术降低危险物含量,并在不能种植植物的土地建造围护结构。在能恢复为种植的区域,可投放肥料降低土壤酸性,通过植物净化的方式,提升土壤肥沃程度,恢复退化土地生态。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地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开发农村土地时,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土壤的生态价值,并在开展建设时,将其将生态价值放在首位。土壤的生态环境是陆地生物、植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只有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生态价值,才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在建设中,也应重视土地工程技术的应用,改善传统施工模式,降低废料产生,应用堆肥等方式保障施工现场周围土壤环境不受侵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彭荣.新型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 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6):20-22.

[2]张海欧.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8(16):219-221.

[3] 庄少勤, 史家明, 管韬萍, 等. 以土地综合整治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谈上海市土地整治工作的定位与战略思考[J]. 焦点, 2013(6) :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