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发展探讨

骆代权

湖南地腾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乡村土地整治应基于社会发展需求、乡村特殊属性来进行整治,脱离了乡村发展的土地整治不仅不利于乡村优质产业链的打造,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土地整治要科学、合理,符合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需求,将农业增收、生态发展、优质产业链打造放在土地治理的首位,以此来通过土地治理实现乡村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发展

1乡村振兴发展下土地整治的内涵和意义

乡村土地整治在传统的模式下,对土地的整治主要集中在如何服务农业生产以及满足城市建设,这种对土地的整治功利化较强,主要为了实现乡村经济发展而进行了土地整治,所以没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对土地整治进行综合的规划,所以这种整治是片面、不科学的,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也不符合新时代乡村发展策略。从当前乡村发展多元化的需求来看,土地整治的出发点和目的应不仅仅局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整治层面上,而更应丰富化、多元化,满足当前乡村发展的需求。具体整治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乡村土地治理应呈现综合化治理的趋向,具有带动各方力量的效应,首先土地的整治应满足乡村经济发展,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农业发展的升级,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体验农业,以此来实现农业的综合性发展。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乡村多元化发展,实现符合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升级,构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二,乡村振兴的发展具有特殊性,符合乡村发展需求,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的时候,应基于乡村文化、居民宜居为出发点来进行土地治理。第三,乡村土地治理结构应符合乡村治理整体需求,需要建立在整体治理上来对乡村土地治理进行规划,以此发挥土地治理的意义。

2乡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乡村耕地面积得到扩大,粮食产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交通、居住环境、生态景观也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乡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成效,引起一些环境生态、社会等问题。一是土地综合整治的力度不够,仅仅通过大型机械简单粗暴地把土地整平,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对耕地缺乏系统性地保护和规划,对提高耕地的等级和耕地的粮食产能收效甚微,甚至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二是存在强拆乱建现象,例如把城乡周边的老旧闲置建筑毫无区分全部拆除,造成建筑垃圾堆积,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不利于对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古建筑的保护。新农村建设强制拆除旧房屋,不允许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新建房屋,未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规划,随意建造或逼农民上高楼大厦,完全忽视农村农耕文化自身的特性,给农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阻力和困难,对农耕文化造成破坏。三是在乡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存在过度使用工程措施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如城镇周围在整治闲置或违章建筑时,施工未做防尘措施,造成粉尘飞扬,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不顾丘陵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过度整平,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裸露,遇到暴雨台风天气,很容易引起雨水冲刷土壤,造成土壤中有机质的流失,反而降低了原有土壤的肥力,甚至引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危害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土地整治助力乡村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在乡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我们要因地制宜,既要完成对乡村的土地整治和改造,又要保护我们美丽的乡村,做到高效、绿色、环保,开发和保护并重,发展和保护同行。一是借鉴国际上土地整治的经验。西方一些国家对土地整治开展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效,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例如德国很早就制定了完善的土地整治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并划定了自然保护区,通过土地整治改善了乡村农民的生存条件和自然环境。二是结合地区实际特点,制定灵活的土地整治方案。对于土地比较平整的平原地区,通过机械化方式整平撂荒耕地和荒草地,并完善相应的配套灌溉排水系统,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土地利用最大化、粮食产能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在丘陵地区,注重保护为主,发展农牧业、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三是保护与开发结合。在土地整治,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当地的土地资源的保护,特殊民宅、老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应当尽力保留和保护,做到在乡村土地整治的同时,保留乡村特色建筑和民俗风情,保护和传承好乡村农耕文化。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发展方向

4.1提升农地的生态、景观等重要功能

农村土地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然而,农田具有复杂的生产、生态、景观等功能,在农村土地改良过程中,应重视农田景观的形成和生态改良技术的应用。在坚持耕地主要生产功能的基础上,根据耕地的具体位置和资源禀赋条件,科学地进行功能定位和价值定位。以期找出制约农地组成的因素,并运用农地规制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地的综合价值。农地生产功能的基础和前提是农地的生态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离不开土地的生产功能。因此,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必须把耕地红线改造成生态良好的土地。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发展重点,抓住农村土地改良的机遇和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休闲体验、农田生态保护等生态功能。结合退耕还林还湖等工程,营造宜人的生态景观,充分发挥农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

4.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整治相结合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村庄是振兴农村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不仅是对农田的简单改造,更是协调好土地关系,提高居民满意度。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衔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资源有序流动,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村人居环境。随着美丽村庄建设进程的推进,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村庄都有大量的公共空间,这很容易导致村民过度利用公共空间,导致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最终导致许多农村治理问题。因此,农村公共空间的管理应成为工作的重点,使村民能够合理利用农村公共空间,既能体现村民的文明风貌,又能体现村民的高质量。农村居住环境卫生与公共空间卫生相结合,可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逐步形成独特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

4.3打造专属农产品土地区域

乡村振兴应基于乡村发展的意识形态进行发展,如果脱离了乡村特殊的存在环境,盲目进行城市化的改造,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乡村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辖区,如果进行城市化的改造,就会导致耕地减少,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会使我国后方物资得不到保障,所以乡村土地整治的重点不应该脱离粮食生产,并且要通过土地整治来实现乡村特色化农产品的增收,鉴于此农产品土地区域的整治,一是应保证土地资源,杜绝土地资源乡镇化,明确土地资源的审批使用,为农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持。二是针对现有的土地进行高效的整治,运用先进的耕作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并加强土壤的治理,完善农业耕作设施设备,以此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此外农产品土地区域打造离不开人口的支持,但是当前的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想要实现与之相匹配的高效土地利用,需要改变经营模式,实现承包、规模化生产,以此来构成适合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5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的以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主要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目标定位,强调选择可行的道路,转变发展思路。在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改良的理论、方法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土地改良形式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导致了单一的农村土地改良模式和短期目标。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良具有良好的目标一致性和内容联系。乡村振兴可以为农村土地改良思想的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农村土地改良也可以为全面实现农村振兴提供一个关注点。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必须注重农村土地更新的内涵和功能定位。加快农村土地整治模式转变,创新思路,不断提高农村土地整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实现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并修复和保持乡野独有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伍黎芝.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发展及路径选择[J].小城镇建设,2020,38(11):10-15.

[2]王芳,胥国海.以全域土地整治推动乡村振兴[J].中国土地,2020(05):54-55.

[3]丁庆龙,叶艳妹.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20(04):48-56.

[4]赵舒,杨子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07):257-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