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

努尔麦麦提 ·热伊木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水利局 新疆疏勒县 844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节水灌溉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农田水利中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十分必要,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应用还存在规划设计方案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推广不足等问题,严重降低了灌溉节水效果,对农业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应强化对高效节水灌溉的正确认知,明确现阶段农田水利灌溉项目情况,根据具体的需求运用科学化的手段,促使现代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类型,其次探讨了高效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应用对策

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其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结构来说,起到支撑的作用,只有农业的不断发展,才能满足我国人民的温饱需求,实现人们高质量生活的发展。因此,在农田水利方面,需要加强对农业管理的力度,利用更高效率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而保障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合理性规划,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质量。

1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类型

对于农业发展体系来讲,若是想要在根本上维护好可持续管理的整体水平,则应当对农产品产量与产值管理体系展开有机整合,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体系,来最大程度降低运输与应用进程中产生的不必要浪费情况,并且做到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序。另外,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加强节水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并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现阶段,比较常见的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渠道防渗技术。此类技术的体系运用范围相对比较普遍,可以在减少人力工作难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第二,滴灌式灌溉技术。这类技术自身具备较高的精密性,由于灌溉技术自身主要是对土地进行灌溉。因此,若是想要确保农产品种植管理的整体质量,并且可以有效维护农产品生长的实际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增产与降低水源浪费的根本目的;第三,雨水集蓄技术。这一技术与上述两类技术体系来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其影响因素相对较多,更适合应用在半干旱、干旱地区及季节性干旱地区,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等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影响。但是,由于此类技术在运转过程中的造价相对较高,这则让输水管道的漏水问题十分严重,甚至还会使水资源出现极为严重的不必要浪费问题。

2高效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

2.1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水资源十分紧缺,而农田灌溉又占据了大部分水资源,若继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农业灌溉,会造成水资源大量损失,并且阻碍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引入,可以帮助广大农户深刻认识到传统农田灌溉存在的不足,并强化节约水资源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认知,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要对所在区域农业种植结构、水域面积、水质状况等基础信息进行全面细致掌握,并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水源需求得到切实满足,实行总量控制、配额管理,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

2.2加强节水灌溉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的配合使用

为了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效率,需要增强节水灌溉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的联系,相互配合使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生物调控灌溉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在准确了解农作物生长特性的前提下使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保证农作物的水分需求。监控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可以实现对农作物实际生长情况的准确监控,精准控制农作物的灌溉时间,在最佳时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有效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滴灌技术与智能节水灌溉相结合,根据农作物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水量进行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3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

很多地区在建设好水利工程之后,由于缺乏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导致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后,很多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出现了严重的损坏,进而降低了当地节水灌溉工作的效率。因此,首先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同时结合水利工程各个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开展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从而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有效运行。其次在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水利工程工作的运转,同时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使当地的节水灌溉工作能够有效运行,实现对灌溉工作的自由调度,最终有效提高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4统筹规范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措施

在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措施实施过程中,虽然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实施和执行,但是在此过程中,实行效果一直都不太理想。对此,在长时间的技术应用过程中,使得过程中的很多技术应用出现互相干扰,互相制约的现象。因此,应该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措施进行有效研究和分析,进行统筹规范,帮助很多技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合理的利用现阶段的新技术推广,弥补传统技术的缺陷,例如在信息控制和信息分析方面,不再如同传统的技术应用过程中进行人为操作的实施。现阶段,可以引入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系统化操作和分析,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控制,帮助提高对过程控制的严密性和准确度。

2.5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加强,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提高相应的智能化水平。首先,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智能传感技术,能够合理地分析水利工程的储水效率,并根据动态采集到的储水用量数据分析出当地灌溉用水是否充足,如果发现灌溉水不足的现象,需要及时上报,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进行有效的解决,保证当地灌溉水资源的充足。其次,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或者云计算服务等,进一步合理地分析出当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最后,还可构建“智慧水利”物联网,在采集、分析农田水利数据,充分了解农田实际水分需求的基础上,做好自动化灌溉系统及灌溉设备的应用。这样以来,计算机系统在通过传感设备“嗅探”到农田存在水分需求时,便可通过程序驱动灌溉设备进行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对灌溉点、灌溉量、灌溉时长等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在优化农田生产条件的前提下,避免水分资源的过度浪费,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2.6制定节水标准,做好节水灌溉的规划

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结合农业发展实际进行节水标准的制定,为高效节水定下规范。一方面,相关人员在进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在节水角度着重分析,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技术水平合理判断,稳步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然后与我国农业灌溉发展实际相结合,促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农田水利中大力发展和应用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根本需要,也是减少浪费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现实要求。实践中要深入地区实际对区域农业种植结构、水域面积等进行勘察分析,并结合所掌握信息对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做好水资源科学配置、使用先进方法、构建示范工程等工作,使高效节水灌溉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春帮.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4):120-121.

[2]尹建飞.浅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河西走廊高效节水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21(1):181-182.

[3]刘凤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