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劳动育人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 -劳动育人模式探析

高芳芳,董盼

(商丘工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国高校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掀起了高校劳动教育的热潮。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劳动育人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主体思路

以“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以立足第一课堂(校内课堂)、第二课堂(校内课外活动)、第三课堂(校外活动)、第四课堂(网络课堂)“四课堂”联动为平台,构建“三阶三化三融合”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融入劳动观教育,增添劳动实践内容,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劳动情怀,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更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品质。

二、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究

遵循“三全育人”理念,深入挖人才培养体系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整合当下育人主体、内容、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场域、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需要重点考虑三个问题,其一,全员育人,即教育的主体问题。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背景下,必须丰富育人主体并明确责任,既要调动校内全员育人,更要促进校企合作育人,形成全面、完整的育人网格,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其二,全过程育人,即育人的时间轨迹问题,既要突出育人的阶段性,又要注重育人的连续性,需要将劳动教育的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成长成才规律。其三,全方位育人,即育人的空间场域问题,既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还包括网络育人、文化育人、双创教育等内容,既要考虑育人的普遍性规律,基于上述对“三全育人”的理解,找准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侧重需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载体成为我校劳动教育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关键。因此,可以在整合优化“十大育人”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教育为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素质教育体系化、劳动教育立体化、实践教育项目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年级逐级而上,实施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从而创新性的构建“三阶三化三融合”思政—劳动教育新模式。

62b568d906a5e_html_ff9ea4f2f05e4735.png













(一)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劳动情怀。

1.“课上课下”同向同行,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劳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最主要、最核心的方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对基本劳动常识的知晓度、劳动情感的认同度、劳动意志和信念的内化度、劳动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四个具体维度进行讲授,重在强化学生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同,促使大学生诚实劳动。

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积极劳动,如开展的“弘扬劳模精神,讴歌劳动创造”、“正值青春好年华,时间不可逆,劳动出真彩”等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进一步引导学生诚实劳动、踏实劳动,克服“少劳多得”的投机心理,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 同时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2.“分类+分层”同步推进,全过程育人

学院采用多样化教育形式和手段,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入学教育、主题教育以及毕业教育等思政教育内容,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各方面。以素质教育体系化和实践活动项目化为牵引,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为抓手,推进思政教育实践常态化、制度化 。低年级主抓专业思想和价值观教育,中高年级主抓社会实践、专业志愿服务和民族精神教育,高年级主抓就业创业指导和国家发展规划教育。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常态化开展信仰公开课,引导学生党员、团员骨干充分发挥青年模范带头作用。

3.“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建设全方位育人矩阵

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思想来源、意见表达、生活交往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无形战场,通过“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有助促进有形和无形的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线上,充分发挥校园网、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作用,打造融媒体育人矩阵,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线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资源库,宣扬身边新事物,传播青春正能量。线下,加强与乡村社区、红色基地等合作,结合专业特点创新开展党团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打造“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的爱心筑梦、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绿色小精灵”沿黄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政教育品牌特色项目,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充分感受新时代的乡村魅力,感悟社会正能量。

(二)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淬炼学生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包含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的涵养与劳动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学院结合专业特色针对不同年级和类型的学生特点、知识水平以及心理需求,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日常劳动养成教育和劳动技术技能教育,以达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效果,实现五育并举的内在统一。

1.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劳动认识。

劳动实践以体力劳作为主,强化学生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思,提高劳动认识,形成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第二课堂是以劳健体的重要抓手,我院主要通过抓好“三工程”来实现提高劳动认识。“三工程两群体” 即“庭院”清扫工程、教室守护工程、宿舍美化工程、在劳动实践模块我院将三大工程日常考核与活动开展双结合,将公共卫生区域与宿舍生活区域自理双结合,实现劳动育人在全院内的劳动实践全覆盖。

2.在志愿服务中弘扬劳动精神

学院不断完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我院组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的爱心筑梦、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绿色小精灵”沿黄社会实践活动等假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聚力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扎实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入普及垃圾分类、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3.在专业实践中增强劳动本领。

劳动教育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我院在入学教育中,结合学院专业设置渗透劳动认知和体验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固化对生活劳动“三大工程”(即“庭院”清扫工程、教室守护工程、宿舍美化工程)安排,并通过构建独立、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全面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劳动本领,为拓宽高校学生就业渠道,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方共赢发展,我院主动与企业、社区等开展合作,签订27家校企合作单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和实践素养。历年来,我院物流专业学生都会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带薪实习。通过实习同学们对所学专业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而在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也会促使学生快速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兴趣和自我的认同。

4.在竞技比赛中提升劳动素养。

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我院开展了学科竞赛活动让学生的理论立足于实践,使同学们体验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培养同学们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省市级举办的专业技能活动。如市级活动创新创业大赛,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等创新创业大赛。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平台,发掘学生中创业典型和经验,鼓励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大赛,磨炼学生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尊重创造、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传承新时代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1. 劳动教育实施成效

拓宽劳动育人平台,由 “二课”向“四课”进阶。

一课即校内课堂依托“两支队伍”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如我院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和专科课程设置中大幅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开设了如企业仿真模拟实训、会计手工模拟做账等实践类课程。

二课即校内课外活动以“课堂实训、技能竞赛与劳动实践”三位一体的劳动模式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

三课即校外活动以专业对口实习为主,社会志愿服务为辅的二元劳动服务模式扎实推进劳动技能的培养。

四课即网络课堂创新性开展“互联网+劳动”育人模式,辅导员通过互联网进行劳动观教育,学生通过网络开展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探析[J]. 党雨.  文教资料. 2020(31)

[2]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J]. 李婷.教育观察. 2021(19)

[3] “三全育人”视域大学生劳动自我教育研究[J].赵双煜,蒋海斌,现代交际.2021(21)

作者简介:高芳芳 河南商丘人 商丘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支部组织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