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3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研究

彭国平

湖南德禹建设有限公司  410000

摘要:水利工程可发挥区域经济调节、维系生态系统的特殊作用,是一种富有正面价值的民生工程,其实际施工规模较大,应用技术较为复杂,施工方必须制定完善技术管理措施,优化具体工程建造流程,利用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处理问题,根据纸面工程计划有序开展施工作业,逐步调整施工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水利工程的基本特性与施工现场管理核心内容,指出了现有水利工程现场管理技术的应用要点、中心原则,总结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效果的调节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管理模式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因此施工队伍必须做好现场环境控制与组织工作,营造稳定施工环境,应用先进现场管理技术,强化水利工程施工场地应对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的能力,定期组织大规模地质环境勘测,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与城建部门、环保部门、国土部门等机构进行合作,快速适应工程所处环境,消除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对工程施工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现代水利工程基本特点与施工现场管理内容分析

(一)水利工程基本特点

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具备复杂性、综合性,主要分为不同阶段开展,步入现代以来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有所扩大,相比在陆地开展的地面工程,水利工程所处建设环境具备不稳定性,在项目论证、施工建设等不同环节容易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干扰,水利工程多选址于高山、湖泊、河谷等破碎地形附近,位于较偏僻地段,人烟稀少,后勤物资转运困难,前期现场勘查、检测活动的执行难度大,后期工程维护与施工现场管理受到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影响,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几率较高[1]。现代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大,参与单位数量多,承建单位习惯于采用同步单项施工模式,让多个施工队伍分头在某一地域建造基础设施,由于施工强度高,对工程质量有着突出要求,因此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全面征集可用社会资源,集结各方力量,组建大规模施工团队,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解决承建队伍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均等、不熟悉施工场地地形地貌等问题,降低管理难度。

(二)施工现场管理核心内容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要素包含工程原材料、技术设备、承建单位技术人员等,管理人员应当在水利工程不同阶段履行自身职责,在准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后期验收维护阶段对施工现场各类建造活动进行监督控制,消除影响工程质量、阻碍正常建造活动开展的环境因素,灵活修改施工方案,尽早发现工程问题并加以解决。针对工程原材料,管理人员可定期进行检查与核验,基于行业施工标准与质量要求,对工程材料的存放方式、运输路线、加工工艺、采购渠道进行审核,合理利用政府与投资商拨付的资金,在施工现场修建专门用于存储工程原材料的仓库与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提前一到两天开展原材料配比活动,调配出质量较高、可持续使用的混合料,及时清理废弃不用的工程原材料,购入价格较低、能够保证质量的材料,做好材料管理工作,让专人负责计量可用原材料的规模、质量与使用寿命变化,采取合理卫生处理措施与防火手段。施工技术设备与专业器材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行业平均标准,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施工技术设备调试、使用价值评估、远程储运等各项基本工作,做好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根据项目建设需求购买、租赁大型机械设备,提升工程建造效率与原材料配比精确性,让先进技术设备融入具体施工活动中,创造更大经济效益[2]。管理人员必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针对现场一线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作出清晰设定,简化各类行政审批手续,允许施工队伍负责人根据实际状况调整建造工艺与原材料用量,为缺乏人手的单位调配更多优质人力资源,协调好工程监理人员和施工队伍之间的关系,建立较为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避免出现权责不明、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

二、施工现场综合管理的技术应用要点、基本原则

(一)冬季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为达成质量控制目标,保证在恶劣天气下正常完成高难度施工项目,必须重点强化现场管理力度,基于冬季特殊天气环境制定工程建造计划,选择使用保温效果较好的原材料与控温技术设备,调节施工现场温度与湿度,做好原材料保湿与阴干工作,使用抽水机、烘干机清除遗留在水利设施附近基坑中的水分与冰渣,避免一线施工人员因地面潮湿、融雪成冰而滑倒。冬季施工现场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地面积雪会因外部建设活动与设备碾压而产生坑沟并融化,导致路面变得泥泞湿滑,道路通行效率下降。管理人员应当使用振捣设备打碎坚冰,派遣专业人员定期清理积雪与融化的雪水。在处于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时,管理者必须重构原材料配比工艺,使用专业化工具如筛网等清除残留在骨料与混合料中的冰碴、雪块,并在水泥材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早强剂,在提升骨料、填料基本强度的同时,改善施工状况。

(二)土方施工要点

负责现场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根据质量要求,指导土方挖掘工程,为一线技术人员的施工活动创造有利环境,腾出更多可用空间。在开挖土方之前必须清理施工现场,去除地面遗留的各类杂物与垃圾,使用科学仪器与遥感探测系统,检测土方挖掘地点的地形地貌与地下土层厚度、承载能力,及时发现因复杂地质环境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如山体垮塌、土层下陷等,对土方开挖地点土层颗粒直径大小、土壤黏性等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容易影响开挖效率的负面因素,如地下水分布密集、土层孔洞大等,基于实际地质环境选择更为适宜的开挖方式与土层处理技巧[3]。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做好督导与质量监督工作,尽可能地控制土方挖掘活动对周边自然环境带来的扰动,控制开挖范围与深度,每开挖一到两米就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探测活动,评估开挖地点下方土层的具体状况,在春季雪融水渗透土层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开挖施工,减慢开挖速度,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周边建造基坑支撑体系,使用钢筋支架或悬臂护栏支撑岩层,避免出现影响范围较大的塌方、土层下陷等状况。

(三)技术监督与施工量调节

工程监理人员必须在建设活动中履行自身职责,采取措施强化工程建设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做好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施工技术控制工作,引导一线技术人员采用破坏性较小、后果可控可修复的建造技术,实事求是地计量、评估施工量、用工量,各方都应积极予以配合,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的基础上,学有效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机械设备与新工艺。例如在开展桩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必须做好现场地质地貌测量工作,进行精确化放线测量,评估基坑的承载力,根据周边岩层的厚度、结构强度,调整桩基工程施工方式与阶段性建造工艺,适当地调高基准标高与孔位密度,使用小型钻机在岩壁上钻出多个孔洞,控制钻孔之间的间距与实际深度,让岩层中透水层含有的水分快速流出,以此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效率与安全性[4]

三、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缺陷与漏洞

(一)监督力度较为薄弱,管理效果不佳

国内部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监督控制力度较为薄弱,管理人员平均素质不高,不了解工程建设活动中常用技术的原理与正确应用方式,未能针对不同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做出合理规划,使得部分一线技术人员产生不良懈怠心理,无法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履行自身职责,内部分工机制运作失灵,个别工作人员对施工计划缺乏准确认识。由于水利工程具备复杂性,施工管理难度较大,人员流动性高,施工队伍、工程监理团队、监管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交流,缺乏正常的团体合作氛围与集体风气,施工团队负责人习惯于自行调整用工量,为技术人员设定全新职责与工作内容,并未将所作调整及时上报给工程监理机构与政府监督部门,导致纸面计划和实际施工结果不一致,后期用工量计算精确度下降,工程监理部门无法掌握最新施工状况。

(二)管理模式更新速度慢,技术水平较低

步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获得快速发展,新管理制度基本成型,然而现场管理活动依然沿用上世纪传统模式,受到承建企业财力与建造技术限制,技术水平较低,未能顺应时代潮流搭建多元化信息交换平台与实时资讯传输机制,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在执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信息与工程数据,施工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多方因素互相影响并深度叠加,对工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施工工艺先进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投资方与承建单位缺乏可用人力资源与资金,难以及时更新管理模式,并未将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融入监理体系中,现场管理目标不清晰,使得施工效率快速下降。

四、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管控措施

(一)引入现代化信息科技,提升管理活动技术水平

施工方为达成工程现场管理目标,提升各类资源调配效率与使用方式合理性,必须主动引入先进信息科技,建立数字化信息分享平台与控制系统,在原材料存储仓库、未来施工地点安放多个传感器与激光信标,使之获得更多最新施工现场信息,并将信息通过卫星通信网传输到中心控制室,管理人员可借助激光信标记录与卫星遥感技术精确定位施工地点,建立信息完整、内容详实的工程图与计划书。例如管理人员可借助GPS技术、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科技设备,找出未来不同阶段施工基准线的具体位置并在施工现场使用荧光材料标出具体线路,让工程管理人员有条件对具体施工状况、基础设施建造进度进行评估,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复杂性,解决较为复杂的工程量计算问题,精确判断水利工程的实际进展与原材料使用途径[5]。管理人员可借助地面定位系统与卫星摄影图像,分析施工现场各基础设施布局的合理性,调整施工方向与建造工艺,及时发现如原材料与施工现场距离较近、山体外形变化等重要信息,采取措施加以整改,提升技术应用效果。

(二)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强化质量控制力度

施工方必须和工程监理机构进行合作,共同针对施工进度、建造工艺进行管理,要求一线技术人员根据纸面施工计划,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标准工程建造工艺与设备,快速完成建设任务,并基于外部环境因素,对施工计划进行局部调整。施工方必须重点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把握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要点,以缩小施工总成本为基本目标,引导技术人员在较为适宜的天气下搅拌、浇筑混凝土混合料,采取措施强化基础构件内部钢筋结构的承载力,突出不同工序施工要点,提升现场技术人员、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工程监理机构可观测一线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施工方式,制定更为明确、清晰的建造规范,完善配套例会制度与信息公示机制,明确要求承建单位管理者根据规范性文件与工程实际状况,调整现场管理模式。水利工程承建单位应当主动和监管部门、水利企业进行互动,交换内部信息,获得可辨识的信息反馈,由专业社会化机构负责审核、察验已建成基础水利设施的质量与可用性。

(三)组织开展人员培训活动

为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提升技术应用效果,施工方必须提升对人员培训与职业训练的重视程度,在施工过程中定期组织开展轮班培训,大力宣传各类安全防护知识与原材料管理技巧,提升一线技术人员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管理人员还可组织考核活动,选拔素质较高、了解水利工程施工流程的人才,使之接受高层次进阶培训,通过考核后调往其他部门,使之担任施工现场监理员、原材料保管员等职务,全面提升施工团队专业素养水平。通过组织大规模职业技能教育,可强化工程建造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现场管理能力,使之在实践中应用综合管理思维处理各类问题。

结论

施工人员必须把握工程建造现场管理要点,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应用较高层次的质量控制标准,评估水利工程施工计划的季节特性、工程质量要求,优化施工工艺与建造方法,在缩短工期的同时,提升一线技术人员施工安全性,重视原材料管理、人员调配、部门协作、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避免出现无价值、无意义的资源损耗。

参考文献

[1]冯朗天.刍议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20):282+284.

[2]王立平.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不足与管理技术措施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05):68-70.

[3]刘黔贤.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的思考与实践[J].建材与装饰,2020(15):295-296.

[4]牛树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20):107-108.

[5]占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分析[J].珠江水运,2018(2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