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口倒挂对一般大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论 人口倒挂对一般大学的影响

李佳蔓 1 李运国 1 黄梓洋 1 李运国 2 黄梓洋 3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摘要:不论是与以前的985、211,还是现在的双一流,一般学校能拿到的资源或者国家经费比之这些院校少太多。大学生锐减的情况下,生源的减少也是一般大学最为头痛的问题。“教育供给侧”改革如何进行,不仅仅是加大职业教育,我们尖端人才和创新性创业人才也是极度缺乏,所以我们的一般院校也不能就此不作为。



2021年5月11日上午,我国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显示全国总人口仍在14亿以上,但人口增长率继续放缓。

与全国人口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而在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较前一次普查人口增长率分别为7.6%和9.8%,年平均增长率为0.57%和1.07%。这也意味着过去20年间,全国总人口增长率持续放缓。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翟振武说:“对人口格局的新认识是总量多,两头翘,中间塌。”

但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人口素质大幅提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上升了1.35个百分点。“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但总的来说,新生人口还是倒挂,并且,一边是学校适龄人口锐减,一边是中考大量分流,一边是国家开始大力重视职业技能教育,所以一般大学的招生境况长此以往不容乐观,客观地说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些顶级学府影响较小,而一般院校将需要“教育供给侧改革”,不简单地是职业教育,还包括尖端教育,这些必须提上日程,未雨绸缪,不预则不立。


现在网络流行一个词叫躺平,许多高中生忽然进入大学,目标目的不明确,对未来没有清晰认识,如果寝室或者班级其他学生并未做到刻苦努力,那么他们大部分会产生厌倦、抵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上课不积极,听课不认真,对学习有厌烦与抵触心情,能逃课则必逃。课堂玩手机、看电影、听课、睡觉、看闲书。课后极少学习,缺乏学习研究精神,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甚至考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有抄袭现象。有的迷恋上网打游戏,有的则过多得参加社会活动做无效兼职等。


所以,国家近来推出一些教育体制改革新政策以及人才培养新模式,比如,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以及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但对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则不能称之为独立治学,如果学校没有设置实践环节为大学生提供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没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知识的重要性,没有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高校则是失职的。


由于社会及校园条件的限制,普通一般院校的实践工作条件普遍不足,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和技能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使得理论知识过多从而导致学生觉得学习枯燥,延续学生高考以后的疲惫,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而在一些校园的课堂可以看到学生手机不离手,上课与教师的互动不够积极,影响听课质量,而毕业班上,一部分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一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出国申请或公务员考试,造成课堂出勤率经常不够一半,即便出现在课堂上的学生也是心不在焉。


并且,一些大学在“重科研、轻教学”导向下,教授不教、弃教从研,弃教从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这些情况影响下,大学生普遍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和阅历较浅,社会缺的专业,大学则补给不足,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就业又困难这一双重难题,再加上人口倒挂,这些对于极个别大学影响或许不大,但长此以往对于普通院校的桎梏就是必然,用一个比喻就是僧多肉少的情况在所难免,国家倡导供给侧改革,其实也可以用在一般院校的教育方面。


不论是与以前的985、211,还是现在的双一流,一般学校能拿到的资源或者国家经费比之这些院校少太多。大学生锐减的情况下,生源的减少也是一般大学最为头痛的问题。“教育供给侧”改革怎么办?不仅仅是加大职业教育,我们尖端人才和创新性创业人才也是极度缺乏,所以我们的一般院校也不能就此躺平。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痛点呢?


  1. 顺应党中央号召,国家缺职业人才,那么一般院校可以申请合并高职院校,开启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比如一个同学可以同时获得本科学历和自己报选的职业证书,真正做到一手学历一手技能。


  1. 可以紧跟热门紧俏专业,大量引进编外老师,在寒假暑假快速响应,开启灵活专业模式,怎么讲,比如国家现下什么行业忽然兴起,就马上响应开设选修或者讲座课,一旦确定这是时代的风口,也是国家的战略方向,甚至这些可以促进学生就业,那么以最快速度整合,形成规模教学,如果无法马上申请到学位发放,那么和前面一样,发起或联络到证书机制。


  1. 就业难让许多大学生还未离开校园居然都选择躺平,所以,加强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第一采用机动就业,比如学生大一就选择几家世界或中国五百强进行为期两周上课时间的校外实习,见过了世面学生自然也会心生向往。学校需注意安全和管理问题,当然学校联系也比学生自己去联系多了安全和信誉的保障,好处就是学生在一进校园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提前进行了社会实践,对于以后的专业学习也可以有的放矢。


第四,开启硕博带本机制,就是硕博实验室可以给极少部分优秀本科生开放,极少部分的学生有资格既保证实验室学生素质,一方面也是制造稀缺性,让学生懂得珍惜,当然,这也是筛选学生的过程,也是为尖端科技培养优秀学生的路径。


对于一般学校而言紧随国家政策,将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在一开始学习就提上日程,让学生积极进取起来,帮如果让学生成才作为第一目标,也许是一个解法,一位教授说过“打法藏在结果里,目标决定路径”。


所以,归总而言,如何让学生成为栋梁的目的才是一般院校的解法,并且,我国的教育基石最重要的路径还是打造最强一般本科。至于躺平的另一端叫“内卷”,只要把教育的供给侧做好,再把一般高校的地基夯实,即可解决躺平,还能避免内卷。


参考资料

[1] 王文静. 二本院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3(04): 187-188.

[2] 刘晓莉,刘晓静. 普通二本高校教师教学状态现状与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20): 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