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应用于子宫腺肌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应用于子宫腺肌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徐 昕

遂宁市船山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应用于子宫腺肌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内接收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00例,予以随机组别划分,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为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干预,观察组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治疗干预。就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子宫体积、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更高,但术中出血量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结果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结果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病,将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应用于此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和安全性,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疼痛感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子宫腺肌病;有效性;安全性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之间,以痛经和月经过多为常见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严重影响[1]。通常需要子宫切除才能有效根治,但对于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来说不太可行,因此,临床对此有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据相关资料显示,通过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来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较好应用价值[2]。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究其效果,此次分析将从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内接收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有效选取100例展开,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内收入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00例为本次分析对象,予以随机分组处理。观察组中,年龄范围介于30~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35±5.00)岁。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介于32~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66±4.50)岁。经综合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

1.2 方法

(1)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术:结合影像结果确定病灶位置,通过超声刀进行病灶切除。

(2)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通过举宫器使子宫偏向一侧,以“程式三角区”作为路径打开侧腹膜,深入盆底,露出输尿管及宫骶韧带、子宫动脉分支和外侧的髂内动静脉及盆底的闭孔内肌。用无损伤钳在输尿管下方约2. 0 cm 位置夹住宫骶韧带外侧的神经束(即盆从神经),再采用吸引器向内推输尿管下方的侧腹膜及宫骶韧带,使盆丛神经束处于游离状态,向子宫颈方向走行,分离出子宫支,在靠近宫颈处用双极进行电凝阻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和疼痛度评分。对所有患者的术前子宫体积大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记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对所有患者的痛经情况展开评价,满分为10分,疼痛程度与得分情况呈正相关,0分表示无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对正常工作和生活无较明显影响。 4~6分表示中度,正常工作和生活有受到严重。7 ~ 10 分表示重度,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1.4 统计学方法

依托于SPSS21.0系统软件对本次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展开精准分析处理,对其中的计量资料以(62b9170618867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表示,经t检验获取结果;用%对所涉计数资料进行表示,经χ2检验获取结果,所得结果若提示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比较

虽然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子宫体积和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更高,但其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呈更低显示(P<0.05),见表1。

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比较(62b9170618867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s

组别

术前子宫体积/cm3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观察组(n=50)

342.30±114.36

128.60±25.60

106.50±40.80

对照组(n=50)

293.76±85.66

86.80±19.30

161.60±30.20

t值

2.402

9.219

7.675

P值

0.018

0.443

0.000

2.2 两组疼痛感受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分值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感受评分对比 (62b9170618867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50)

6.30±2.20

2.30±1.40

对照组(n=50)

6.50±2.10

4.50±1.80

t值

0.697

6.821

P值

0.487

0.000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因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主要以痛经和月经过多为典型表现,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通常,针对于此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才能完全根治,但对于迫切想要保留子宫的患者来说这实在是难以接受。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的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原理主要以通过阻断子宫动脉,降低子宫血流灌注,进而使宫体的内膜病灶缺血、缺氧坏死,以有效缩小子宫体积,减少月经量,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分析结果可见:观察组的术前子宫体积和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高,但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展开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分值低于对照组结果(P<0.05)。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应用于子宫腺肌病中具有较好效果,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安全性高,可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余琳,全晓广.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腺肌瘤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0):122-125.

[2]刘榴.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6):6-8.

[3]张玉倩.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血流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4(06):141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