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在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在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

吴海英 李先志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浅析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采用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应用价值。方法:择我院收治患者,n=60例,随机分对照、观察组,均为30例,前组常规手术室护理、后组联合手术室系统化护理,行组间护理结局比较。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低、压力性损伤面积较小(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实施手术室系统化护理效果理想,值得研究。

【关键词】手术室;系统化护理;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压力性损伤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是治疗难度较大的骨折类型之一,手术是首选手段,手术效果受多因素影响。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同一体位维持时间过长,对患者前额、肋骨等造成压力,持续受压2h以上会对组织造成损害。同时麻醉相关的呼吸管路以及血压计对患者手臂、口唇等产生压迫,患者身体各部位均承受一定压力,极易导致压力性损伤,降低手术质量[1]。本文重在分析在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对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我院收治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60例,资料收集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患:20/10例,平均年龄(40.20±1.56)岁;观察组:男/女患:19/11例,平均年龄(40.29±1.62)岁;组间资料差异甚微(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流程、配合事项,准确手术器械,护理人员依据手术相关要求,实施常规护理操作,与手术医师配合,负责传递器械,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术后清点器械。

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①术前1d进行床旁访视,为患者讲述手术优点,配合要点等,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存在焦虑、恐慌患者进行言语疏导,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协助患者做好相关手术准备。②采用Wateri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了解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预计手术时间,若分值为10-14分则提示危险,15-19分表示存在高危风险,20分及以上表示为非常危险,护理人员针对评估结果,对患者皮肤进行有计划保护。对风险较高患者,为其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以及理解。③术前50min严格调节室内温湿度,核对手术医疗器械以及设备,确保其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术中: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毒时,调高室内温度,消毒完成后调至初始温度,减少无需手术部位皮肤暴露,对患者输注液体以及冲洗液进行提前预热,做好肢体末端体温监测,做好内外环境保温护理,预防低体温,减少机体应激反应。②医护人员之间完美配合,护理人员依据手术进程,传递手术器械,做好稳、准、快,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压力性损伤。定时调整患者受压部位。③增加患者头部高分子凝胶俯卧位头架的使用,调和智能患者头肩部位置,调整气管插管以及呼吸管路的弯曲度。避免管道挤压面部、嘴唇皮肤。依据手术体位交替抬高患者头脚位,头高脚低、头低脚高位交替,确保患者各身体部位受力均匀。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每2h轻抬患者头部,对其面部压力进行缓解。腹部采用俯卧位凝胶一体垫,将患者腹部带悬空,促使双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角度20°为宜,在髌骨以及踝关节下垫软垫,促使足趾悬空。在穿刺针固定时可采用纱布在三通处进行衬垫。确保患者受压部位处于干燥环境下,避免消毒液浸湿。(3)术后:做好患者引流管固定工作,避免发生弯折、脱落等现象,确保引流管通畅,检查患者各受力点状况,再次确认床单是否平坦、干燥,患者的身体是否与床面点接触。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在术后2-3d进行床旁访视,叮嘱患者术后应注意事项,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依据患者康复情况,为其制定早期康复训练计划。

1.3 观察指标

(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2)压力性损伤面积。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62b91855054b3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计数资料行t检验、62b91855054b3_html_447a551c66fbd6cf.gif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1。

表1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n(%)]

组名n

术后当天

术后3d

总发生率

对照组(30)

3(10.00)

5(16.67)

8(26.67)

观察组(30)

0(0.00)

1(3.33)

1(0.00)

62b91855054b3_html_447a551c66fbd6cf.gif



4.705

P



0.030

2.2压力性损伤面积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面积较小(P<0.05)。见表2。

表2 压力性损伤面积 (62b91855054b3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cm2

组名n

术后当天

术后3d

对照组(30)

4.10±1.02

4.30±1.20

观察组(30)

2.70±0.86

2.60±0.80

62b91855054b3_html_447a551c66fbd6cf.gif

5.747

6.456

P

0.000

0.000

3 讨论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大部分情况下均采取后入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采用强迫性俯卧位,极易造成患者血运受阻,致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2]。常规手术室护理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其护理内容过于注重手术操作,生命体征监测等,对手术过程中风险事件效果不佳。

手术室系统化护理模式主要包含术前访视以及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配合,促使护理干预更加系统化、科学化[3]。其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为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此护理模式能够通过术前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皮评估,预知潜在的临床风险事件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皮肤状况,对其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进行评估,制定专项护理计划,能够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

综上: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术室系统护理干预,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应用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王红梅.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并发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 17(14):3.

[2]徐丽娜.系统化干预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 2021,29(19):2.

[3]王媛.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压力性损伤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 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