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王薇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后继发静脉导管感染110例患者的诊疗记录进行回顾,分析导管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疾病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年龄>50岁、置管时间>15d、选取股静脉、肘中静脉为穿刺点以及恶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静脉导管感染。采取的对应措施:使用抗感染穿刺导管、加强护理人员的穿刺技能、规范穿刺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结论 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复杂,综合患者的感染风险等级加强护理管理至关重要,临床应予以充分重视。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静脉置管感染;影响因素;管理措施

引言

普外科手术创口大、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在这期间,为了防止伤口感染;确保患者营养需求;维护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临床多采取静脉输液为患者提供治疗。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的外周血管产生损害,现阶段临床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多采用中心置管方式。但穿刺针管长期置于患者体内,加之药物对置管部位的持续刺激,极易导致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皮肤红肿、渗液等症状,严重的或可引发感染,导致患者并发静脉炎等疾病。因此,针对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患者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通过对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后继发静脉导管感染的1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引起普外科术后静脉导管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出相应的整改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后继发静脉导管感染110例患者诊疗资料。其中包括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介于19-73岁之间,平均年龄(49.86±2.73)岁。手术原因:车祸导致脏器损伤39例、器官功能性病变32例、急腹症(阑尾炎、胃肠道出血)29例、肿瘤切除10例。置管时间3-20d,平均(10.25±4.13)d;置管穿刺部位:股静脉置管36例、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30例、颈静脉穿刺置管24例、锁骨静脉穿刺置管20例,微生物车祸导致脏器损伤39例、器官功能性病变32例、急腹症(阑尾炎、胃肠道出血)29例、肿瘤切除10例。置管时间3-20d,平均(10.25±4.13)d;置管穿刺部位:股静脉置管36例、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30例、颈静脉穿刺置管24例、锁骨静脉穿刺置管20例,检验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9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2例、粪肠球菌感染16例、念珠菌感染12例。入组患者手术成功,术后生命指标平稳,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排除依从性极差,有拔管倾向或(和)穿刺部位皮损及既往皮肤过敏史患者。

1.2方法

1.2.1穿刺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我院年资长、经验丰富的穿刺护士执行中心置管操作。根据穿刺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体位,对穿刺部位行常规消毒,采用德国深静脉穿刺套管与患者穿刺平面呈20°角刺入,保持负压状态边进针边抽吸,针刺入3-4cm待回血顺畅后置入导丝,同时抽出穿刺针,扩张穿刺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然后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为12CM,采用医用胶带固定,并使用2cm×2cm纱布覆盖。

1.2.2护理方法

穿刺之前向患者介绍静脉置管的应用意义,提高患者对静脉置管的认知水平,促使其能够配合置管,有利于首次穿刺成功,减少二次或多次置管对患者造成皮肤损伤或血管损伤。穿刺成功后嘱患者置管期间注意穿刺部位卫生,尽量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尽量暴露穿刺部位,避免与衣物出现摩擦,预防静脉置管出现移位、脱落的风险。定期换药,并密切观察置管部位周围皮肤的状态 ,穿刺部位皮肤一旦出现红肿、化脓或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要予以高度重视 ,并对患者采取血标本、皮肤脓液标本检查,如确诊出现感染则应及时给予对应的治疗护理。

1.3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年龄、置管时间、置管穿刺部位等因素探究普外科手术患者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数据导入到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采用(n,%)描述不同因素下静脉置管感染发生情况,行方差(X2)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

对本组110例术后继发静脉导管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下列条件患者出现静脉置管感染的风险更高:(1)年龄超过50岁;(2)置管时间在10d以上;(3)恶性疾病手术患者,此外,穿刺部位选择在股静脉、肘正中静脉的患者置管感染率达到了60%,说明普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静脉导管感染与年龄、置管时间、穿刺部位、疾病性质均有内在联系。

表1 不同因素下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n=110)

因素


感染人数

发生率

年龄

<30岁

23

20.91%

30-50岁

38

34.55%

>50岁

59

53.64%

置管时间

<10d

18

16.36%

10-15d

35

31.82%

>15d

57

51.82%

穿刺部位

股静脉

36

32.73%

肘正中静脉

30

27.27%

颈静脉

24

21.82%

锁骨静脉

20

18.18%

疾病性质

良性

32

29.09%

恶性

78

70.91%

2.2管理措施

(1)优化穿刺工具,加强抗感染导管的推广力度,加强无菌操作流程管理;(2)定期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加强静脉穿刺技术提升,规范敷料更换流程;(3)执行手卫生制度,严禁交叉感染。(4)加强导管维护管理,制定严格的健康宣教合格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成效、穿刺成功率、敷料更换及时率、穿刺流程规范,并将考核成绩与其奖金、职称评选挂钩,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5)对静脉导管感染高危人员加强防护。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尽量选择颈静脉及锁骨静脉等一些活动幅度较小、不容易剐蹭部位的穿刺静脉进行静脉置管。

3 讨论

作为术后的常规护理操作,静脉置管在临床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但涉及静脉置管感染所引发的医患矛盾一直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对良好的医疗氛围建立产生了诸多阻碍,故深入探究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因素并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一直是临床的热议话题之一。

为了降低静脉置管的感染风险,本研究中心回顾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后继发静脉导管感染110例患者诊疗资料,旨在探索出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过大、疾病复杂程度较高、置管时间长、置管部位均会对置管引发的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我院积极作为,从改善穿刺工具、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能、完善穿刺置管流程等方面采取了整改措施。

综上所述,静脉置管感染严重影响术后康复,鉴于其影响因素众多,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 黄菊, 谭菊梅. 预防性护理对普外科术后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J]. 人人健康, 2020, 511(2):210-211.

  2. 阿孜古力·阿布力孜. 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 医学教育管理, 2015.

  3. 姚靓. 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预防性护理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021):244-245.

  4. 陶爱玲. 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药敏试验分析[J]. 北方药学, 2018,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