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缩宫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不同缩宫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蒲茜

绵阳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缩宫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前置胎盘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预防产后出血缩宫药物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31例:缩宫素)与实验组(31例: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产妇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后总有效率(96.78%)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产妇缩宫药物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前置胎盘产妇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缩宫素防治效果。

【关键词】不同缩宫药物联合用药;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是由子宫手术、产褥期感染、盆腔炎、多次人工流产等因素致使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进而致使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不同步,前置胎盘是诱使产妇妊娠晚期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可对母婴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对于该类高危产妇临床通过采取剖宫产术以及缩宫素以预防产后出血,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应用不同缩宫药物联合用药方案以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1]。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2例分别单一应用缩宫素以及前置胎盘产妇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1例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妇年龄区间为:21岁~43岁、平均(32.42±1.42)岁,孕周/平均孕周为:29~35周,(31.02±1.11)周,前置胎盘类型:中央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分别18例、13例。对照组31例缩宫素产妇年龄区间为:21岁~45岁、平均(32.44±1.41)岁,孕周/平均孕周为:29~34周,(31.01±1.14)周,前置胎盘类型:中央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分别19例、12例。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平均孕周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对象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覆盖或达到宫颈内口,在征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均以剖宫产的方式终止妊娠。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产妇。(2)排除临床资料缺失产妇。

1.3方法

对照组产妇胎儿娩出后单一给予缩宫素(北京赛升药业,国药准字:H11020363)预防产后出血,向子宫壁肌注注射缩宫素10U,同时20U缩宫素与5.0% 500mL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持续静脉滴注给药。实验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参考对照组应用缩宫素的同时,于子宫下段或子宫体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83)250ug,每隔0.5h给药1次,最大给药剂量为2mg。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总有效率以及两组产妇缩宫药物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患者给药15min后宫缩显著且出血显著减少,为显效。若患者给药30min后宫缩显著且出血开始减少,为有效。若患者多次重复给药宫缩未显著增加,出血未减少,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占总受检例数百分率。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见表1,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 [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1

17(54.84%)

13(41.94%)

1(3.22%)

96.78%

对照组

31

12(38.71%)

10(32.26%)

9(29.03%)

70.97%

X2





5.769

P值





<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宫缩素给药后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组别

n

恶心呕吐

面色潮红

腹泻

不良反应率

实验组

31

2(6.45%)

2(6.45%)

1(3.22%)

16.22%

对照组

31

1(3.22%)

1(3.22%)

1(3.22%)

9.68%

X2





3.254

P值





<0.05

3讨论

前置胎盘产妇属于高危产妇,因此,临床多应用缩宫素以进行干预,从而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妇体内内源性缩宫素由垂体后叶释放,在产妇胎儿分娩后可快速被胎盘缩宫素酶灭活,现代临床研究发现缩宫素半衰期在3-4min,缩宫素产后止血作用主要原理为,缩宫素作用于子宫肌层缩宫素受体,致使子宫肌层细胞内钙离子内流,以促使子宫肌层收缩,从而达到产后止血的目的[2]。外源性缩宫素主要给药方法为肌肉注射以及静脉注射,在产妇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以促使子宫收缩,但是一方面由于缩宫素半衰期较短,此外,子宫肌层平滑肌缩宫素受体有限,当缩宫素受体达到饱和状态后,子宫肌层平滑肌收缩强度难以随着缩宫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含有天然前列腺素,给药后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在提升子宫平滑肌收缩能力的同时可改善患者外周循环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物活性强,半衰期长,可长期发挥药效[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前置胎盘产妇不同缩宫药联合应用可发挥不同的治疗效果,其中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应用缩宫素,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的同时不会增加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前置胎盘产妇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温丽. 不同缩宫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255.

[2] 刘秀芳. 不同缩宫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145.

[3] 彭玉皎,李凤娥. 不同缩宫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临床疗效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18,48(4):33-35.

[4] 徐晓宁. 不同缩宫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18):5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