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班级音乐会”,优化器乐教学评价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巧设“班级音乐会”,优化器乐教学评价方式

陈燕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泰安小学 广东 佛山

【摘 要】

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说:每一个孩子,一生至少要学一件乐器,几年过去,器乐进课堂已然成为了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常规内容之一,从简单的牧童笛、口风琴、陶笛、口琴到现在的鸣鸠琴等应有尽有,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也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收获成功,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如何才能保障器乐教学能成为激励学生学习器乐,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呢?探索有效的教学评价显然尤为重要。

本文以“班级音乐会”为突破口,通过巧置评价形式、巧立评价标准、巧设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就在“班级音乐会“上,如何有效评价器乐教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器乐教学 班级音乐会 评价方式

【正 文】

器乐进课堂是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日常,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方式。建立多元化器乐教学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的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已成为器乐教学评价的必由之路。

一、巧置评价形式,丰富“班级音乐会”的内容。

“班级音乐会”是通过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表演、展示才华、感受快乐、收获成功。是对每个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的一次大检阅。

1.形式的多样性。

音乐学科评价的设置基于学生的艺术感知与实践,在学生创造、实践中创设条件引导他们在充分感知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是评价的路径与过程。

以器乐为主题的“班级音乐会”,通过各种音乐形式,鼓励学生以多种表演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能力与音乐潜力。教师给予学生在音乐素养上更高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对一首乐曲进行齐奏、合奏、轮奏的形式运用,力求达到丰富多彩的演奏效果,在激发学生表演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协调能力和不同音乐表演形式的表现能力。

2.内容的丰富性。

“班级音乐会”主体精神是面向人人,器乐进课堂因种类不同、学生年龄等特点在表现形式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老师在开展“音乐会”之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创造性地展示小组才华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自主表现、自我协作、自我创作的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学会了合作、理解。

3.编排的新颖性。

学生的音乐体验和表演欲望需要我们去给予、激发,因此,班级音乐会无论规模大小,我们应给与学生仪式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竞技的规则性、表演的基本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组合,统筹,既满足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表演需求,丰富了音乐会的内容与形式提升了学生表演创作的能力又让学生在编排、准备的过程中学会了社会交往、学会了同伴互助。

二、巧立评价标准,把握“班级音乐会”的方向。

“班级音乐会”不仅仅是一场表演,还是一次检阅和评价的舞台,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评价标准,给每一个同学一个客观、综合的评价。

1.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音乐教育说到底,就是美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在活动中表现美,在实践中创造美。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程度,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2.重视演奏的技能与技巧。

乐器演奏的能力直接影响了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否悦耳动听,因此,对演奏的能力的评价也应该是评价的内容之一。

3.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在以评价促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学生还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只要学生还不断地通过努力在进步、在提高,教师都应关注个体差异、尽量做到分层评价、充分理解学生并给予相对客观、科学的评价,同时激励、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教师引领、同伴互助的同时提升音乐素养学会尊重与理解。

三、巧设评价方法,提高“班级音乐会”的实效。

评价是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器乐、享受音乐的一种策略、手段,追求评价的多元性,重视评价的多样性,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巧用评价才能真正撬动学习的发生、发展。1.在反思中进行自评。

学生的自评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索、自我认识的过程,它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成长能力。在“班级音乐会”进行之前,教师应对学生怎样进行自评进行有效的培训,引导学生通过“纵向的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通过“横向的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积极的心态调整以后努力的方向。

评价表单一

①你是否能掌握本学期内老师教过的乐器演奏?

不是

②你能完整地演奏整首曲目吗?

不能

③你感觉到你自己近一段时间有进步吗?

没有

④你认为你编排的节目新颖有创意吗?

没有

④小组合作中,你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没有

2.在民主中进行互评。

评价如果科学、得当可以有效促进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营造和谐、宽松、进取的良好班风。挖掘大家闪光点、建立信任,发现问题并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让学生着重于从音乐的角度去进行思考音乐进行互评,引导学生多发现同学的优点,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同伴,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3.在激励中进行师评。

师评是对自评和互评的总结与扩展,是在学生自评、互评基础上,老师运用鼓励的方式进行有合理的评价,以达到激励与促进、提高的效果,科学的师评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方向导航,科学的师评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不恰当的评价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甚至让学生变得不喜欢音乐,不认同班级音乐会,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孩子学习音乐的自卑心理,留下成长中的阴影。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评价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及其重要。

鼓励的表扬与激励的促进并存。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在“班级音乐会”中出色的表现表示认同、赞赏,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新颖的节目加以推崇,对进步明显的同学表示肯定,对能力不足的同学要在肯定其参与的态度时要找到合适的点给予及时的人文关怀,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品质的培养远大于技能的提升。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存。

在“班级音乐会”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但要对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还要对学生个体进行纵向的分析,关注学生的进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看到学习的过程,也注重学习的结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动力。

定量测评与定性述评并存。

在最后的评价时,老师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的方法。除了给出评价的等级评分外,应根据平时表现和成绩进行分析,归纳出有针对性的总结性评语,使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音乐学习的效果评价一般采取等级评分制,可按A、B、C、D、E或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标记学生音乐学习的成效。

“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美·斯塔费尔比姆)在器乐为主题“班级音乐会上”孩子们个个是演员、人人是评委。“音乐会”的舞台,在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下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公正的机会和条件,让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促进学生在舞台上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即培养了学生的胆识、提高了乐器演奏水平,确实提高器乐进课堂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