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建筑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现场建筑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研究

郑体亮 汪旭霞

330326197001150712

342622199111016841

摘要: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将施工图纸落实为现实建筑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引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进步,其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此首先说明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并分析了现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最后对现场管理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

就现阶段我国建筑领域的施工现场管理来看,有极大一部分建筑工程项目都存在着环境保护力度差不够、现场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力差以及工序管理操作不当等问题,这些都会降低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还会极大的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所以必须着手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强化现场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并提高对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改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1]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

任何工程的建设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但是有一些建设部门和施工单位过于重视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而忽视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这样就会提升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2]

(三)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问题

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1)工程施工预算计算偏差较大,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严重影响施工的成本控制,也影响了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2)建筑工程前期设计中图纸技术检验的科学性低,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科学全面地审查和研究,致使技术环节失去其合理性,从而导致技术误差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3)施工的设备和材料准备不够充分,也没有材料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技术检验和维护,这样就导致了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性能无法达到设计的需要,另外在实际施工管理中设备的损坏以及故障等都会严重影响施工效率,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不严格而造成的技术问题。

二、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

(一)现场用电安全

施工现场设备使用和环境照明等多环节需要电力支持,为此施工现场需要临时搭建用电系统,在现场环境中存放和使用各种电气相关设备,布设用电线路等。施工现场电力系统通常为临时用电系统,与常规电力使用相比,临时用电风险性较高。用电安全缺陷可能引起意外断电、设备运行中断、人员触电伤亡等。为预防用电事故,应从人员、设施和制度三个维度着手。人员方面,应提前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用电知识,确保全员掌握安全警示标识、规范用电方法,明确违规操作或违规用电的危险性,通过真实案例宣教安全用电的意义,从主观层面提升安全施工意识,增长人员安全知识,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用电安全事故。设施方面,应完善临时用电系统建设,确保按照施工现场电力设施建设要求进行标准建设和设备安装,建设安全的临时用电系统。应标准使用警示标识,张贴安全标语,对于高风险区域采取特殊警示措施。制度方面,发布公告、通知等,说明规范操作要求,加大违规操作惩罚力度,加强制度约束。任用专业素质符合要求的用电系统建设人员,加强日常巡检,定期全面排查临时用电系统缺陷,排除故障,保证系统状态良好。例如,在电箱外箱体部位应使用安全色标,按规定设置电箱编号,规范上锁,专人负责。临时用电信息应采用档案化管理,检修维护、资料交接时应登记交接信息,加强意外事故预防。

(二)模板施工安全

模板施工是现场施工中的大型工程部分。在此施工中,需要建设支护结构、建设承重架等。应依据施工图纸执行施工操作,全面、严格审核图纸。在图纸审核中,应明确模板规格、模板材料、支撑系统相关信息,确定接头处理要求,了解水平杆情况,明确内部结构设计等。施工过程中对照图纸,动态监控作业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差异,调整施工操作。应根据支撑上层荷载建设立杆底部支撑结构,模板立杆负荷能力应≥2层立柱,垫设立柱底部时,应避免使用砖料或品质相近的脆性材料,而是应采用韧性较好的木垫板材料等。为提升立柱整体稳定性,在建设立柱时应建设剪刀撑、水平支撑。对于超过2m的立杆,应建设两道水平支撑结构。在建设满堂模板立杆时,应采用加固施工方法设置水平支撑。水平支撑加设数量应取决于立杆高度,立杆增高(1.5~2.0)m,水平支撑也应同步加设一道。立柱间距核算应具有准确性,例如,立柱材料为Φ48钢管时,立柱间距应≤1m[3]

(三)安全警示措施

正式施工前应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教育、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张贴、安全设施建设、安全标识使用等。在施工推进中,应同步完善上述安全措施,动态管理安全风险。安全标识方面,应使用规范标识,对高风险区域加强提示,例如基坑建设时,不仅应设置防护围栏,而且应张贴标识,提高警示作用。在施工现场入口处,应张贴入场须知,说明入场要求。所有人员进入现场前应标准佩戴安全帽、安全带,规范着装,在施工现场禁止脱下安全帽。此外,应根据具体操作使用安全装备,特种作业人员使用胸卡。在施工现场坚决执行“五要”和“五不准”。非施工人员进入,新工人必须接受岗前安全培训和考核。人员应服从调度,遵循管理制度,执行安全操作。酒后禁止入场,赤身、赤足、穿着高跟鞋或拖鞋者禁入。现场禁止打闹行为。未成年和自理能力异常人员进入。特种作业必须持资质上岗。

在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通道,杜绝随意穿行工地。在工地中活动时,应通过安全通道从一个施工区域抵达下一个施工区域。施工现场常见高空作业,脚手架等遍布,虽然设置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但是仍然存在高空坠物风险。高空坠物较易造成人员伤亡,安全通道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可降低此类风险。

(四)现场物料管理

在施工现场存在各种建材和施工设备等物料,在物料存放和使用中,应执行标准操作,规范管理。物料存放时应根据物料性质明确存放要求,基于具体要求进行防湿、防晒、防坠落等管理。例如,在存放混凝土原料时,应加强防水防湿,避免材料变质,减少非必要耗材。钢筋等材料堆放时,应按照堆放要求稳定堆放,还应结合使用顺序科学设置堆放顺序。在存放或取用时,应小心吊放,减少装卸损伤。机械设备存放时,应停靠于安全区域,大型机械或者危险性设备应设置标识。特殊作业设备应由专人操作,操作者应有专业资质。使用设备时,应执行标准流程作业。安装或拆卸危险性设备时,应落实专业管理。设备入场和使用前应检查相关说明,调试性能,保证资料完整,使用年限在规定年限内,避免超期服役,减少设备应用隐患。

(五)作业工序管理

作业过程是施工高风险环节,建筑现场环境复杂,多种施工类型同步施工,在此过程中应加强组织协调,科学安排工序,执行标准操作。应保证安全巡检到位,巡检队伍应随时待命,定期巡检、随时抽检,巡检执行人员应包括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从组织管理角度与技术分析角度评价施工安全性,及时纠正问题,促进科学施工。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现场施工中,用电环节、模板施工环节较易发生安全问题,施工操作、材料配置是影响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施工中,应重视安全教育,规范使用警示标识,按要求建设和使用安全设施,积极防范风险,有效识别、控制风险因素,规范应用技术指标,提升施工安全性和建设质量。在此过程中,人员、组织制度、工程物料、技术工艺均为相关性影响因素,应实施全面安全管理质控。

参考文献

  1. 张国锋.现场建筑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设科技,2021,(22):41-43.

  2. 阎晨.建筑工程甲方如何做好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研究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1,(18):105-107.

  3. 吴惠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之我见[J].四川水泥,2020,(01):189.